《寂静人生》:以后,再见吧
一个孤独的人,解锁更多孤独的人生,当这个孤独的人离开的时候,其实他并不孤独了。就像平静的湖面,总会掀起波澜,然后重回寂静,有人会记得,这些波澜。
《寂静人生》,还有一个片名叫《无人出席的告别式》,当然这个名字更加直白一些,那些被遗忘的人,没有人愿意出席他们告别式,而孤单的梅,当他躺在棺材里,依然没有人来教堂。
好看的电影是当你在观看的时候,就像真有那么一回事,让你暂时忘记这是一场电影。
每个人都要去面对死亡,当你不得不离开的时候,回首自己的一生,就会发现很多在当时觉得跨不过去的坎,在这一刻都不重要了,很多不想理解的人,在这一刻都释然了。朋友们,不妨为重要的人多存一些照片或者短视频或者文字或者音乐,等他离开的时候,办一场告别式,诉说过往种种。你们聚在一起,缅怀这个重要的人。
电影的开场就是一片墓地,这里没有人。却不能阻止阳光和风的脚步以及虫鸣鸟叫声,像另外一片世界。接着是几场风格迥异的告别式,唯一相同的是,每场告别式只有三个人:棺材里的死者,棺材外的神父和他。然而每场都有一首独一无二的歌曲和一段精心撰写的告别词,这一切的策划者就只有一个人,梅。
梅,简单地说,他的工作就是处理独自死去的人的身后事。他每天穿着黑色的西装,白色的衬衫,穿行于闹市。他的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他不动的时候,更像一尊雕像。
绿色的塑料盒子里,还有很多骨灰等着他来安排,殡仪馆里躺着很多尸体,等着他处理,骨灰和尸体越来越多。这些无人认领的朋友,他的希望是可以联系到他们的亲人,来参加葬礼。但是每次拨通的电话,收到的都是拒绝。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竟然已经工作了22年。
他小心翼翼地取出死者的档案,揭下他们照片,工整地放入一个小小的信封,然后再仔细地收好,他是一个寂静的工作者,不是寂寞,因为他很享受这一切。
和以往一样,这次死去的是一个独居的女人,因为她的猫,人们发现了她的尸体。屋子还是身前的样子,她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收拾,死神就把她带走了。柜子里新买的乳霜,才使用的一点,窗外晒的丝袜,还在风里摇曳。
枕头上是有人睡过的痕迹,以及架子上晾晒的私人衣物。梅带走了一个全新的口红,一条项链和一些照片,好给她写告别词,她唯一的“亲人”,是那只叫苏西的猫。
楼道里的人们,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在争吵,而这些都跟他没什么关系,他行色匆匆,早已有目的地,他的小房子。架子上放满了音乐CD,不知道会不会有一首是留给自己的,我想应该没有。
屋子很小,颜色单调。吃饭的桌子还得用来熨衣服。他一定是一个有仪式感的强迫症患者,你看排得整齐的餐具,没有直接吃罐头,而是倒在盘子里,摆上面包,一杯热红茶,一个梨。一切准备就绪,他才拉开椅子,缓缓坐下来,像个绅士一样。他享受他的生活,一个人的生活,像是程序员打好的编码,他的生活如程序一般,一成不变。
晚上,他打开一本厚厚的相册,把白天信封里的照片取出来,仔细地贴进去,又多了一个无人认领。
音乐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响起,是寂静的。窗户就在旁边,他从不向外张望,直到几天后,他对面的人死去了。对面的窗户再也没有亮,黑漆漆的一片,如同死去般的沉寂。
(我发现导演很热衷拍摄关灯前后的场景对比。)
他给自己挑了一个好地方,躺在那里,阳光灿烂,风从耳边吹过,可以闻到花的清香。如果有一天,他死去了,他希望被葬在这里,或早或晚。
对面死去的大叔叫比利,没人知道他死了,直到很多天后邻居因为难闻的气味报了警。屋子里,破破烂烂的,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床。随处堆放的酒瓶和满地的杂物,都让人可以想见身前主人的样子,一个穷酒鬼。
纸箱里有一些唱片,屋子里却没有唱片机,也许唱片机被主人换成了酒。“喝酒可以让人遗忘,让你睡觉时不会做梦。”
梅带走了一本相册。就在他准备开始寻找比利的亲人的时候,他收到了领导的解雇通知,一个肥胖且高大的女人,接替了他的工作,她看起来很强大正如所见。
这个胖女人是怎么做的呢?她倒掉了无人认领的骨灰,火化了无人问津的尸体,这在领导看来办事很利索,节约了很多人力物力,却因此丧失了人道主义和宗教主义,这大概就是有些社会的发展吧。
比利,成了他的最后一个,“客户”。他搬回了旧纸箱里的唱片,意外获得了一些底片,于是,他踏上了寻找之旅。猪肉派生产厂的老朋友,炸鱼店的老板娘,狗场里的女儿,街边的酒鬼,老战友大个……他买了一本全新的相册,把小女孩的旧照片揭了下来,重新整理。每个人都对他有不同的评价,有好有坏,当梅邀请他们来参加葬礼的时候,他们,当即表示拒绝。因为原因,因为过往因素,总之,他又被拒绝了。
然而这不同于以往,这次他失去了他的工作,在失业的情况下,他所占用的都是自己的时间。他试着尝试了热巧克力,他故意错过了列车,在车上吃猪肉派。遇到酒鬼,他喝了酒,尽管味道似乎不怎么样,把他呛到了。
还记得《阿飞正传》的无脚鸟,“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时候。”渡渡鸟,不一样,它们生来就不会飞,不会飞的鸟,它们灭绝了。不管是无脚鸟还是渡渡鸟,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史托克小姐和梅先生,他们或许应该合得来。瞧她家里用书垫起的椅子,如父如子,血缘是很神奇的东西,终有一天所有的矛盾都会化解。
梅也在慢慢改变中,他不再穿黑色的毛衣背心,换上了蓝色毛衣。
只是还没来得及使用的两只杯子,满心的喜悦,都因一场猝不及防的车祸戛然而止。教堂里只有两个人,棺材里的梅,棺材外的神父。
神父在前面引路,穿过墓地,指引他的亡魂来到新的世界,在那里,阳光灿烂,视野开阔,也许他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四处张望的女人,她等不到他了,因为他将在这片土地长眠。因为比利,他们聚到一起,这之前,也许他们并不相识,在这一刻,他们像是一家人,互相安慰,互相拥抱。这里,是梅给自己留的一块地方啊。
没有铺平的墓地,他连一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没有小树苗,不能为来看他的人们遮阴,或许也没有必要,还有谁会记得他呢?活着的时候,他只与死人打交道。
那些照片上的人们,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过来,私心以为他,still life。给绝望中的人,以希望。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大概也是希望和信仰。
梅的一生,可惜吗?我觉得不可惜,他爱他的工作就像爱生命,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有陪伴,他的手提包,里面有他重要的资料,他累了可以靠着休息。他帮助了那么多“人”,当他准备改变的时候,他只是没来得及,就离开了。
人总是会离开的,或早或晚,愿有人记得你,曾经来过。每个人都有自己孤独的时候,像梅一样,做着平凡的事,他们静悄悄地来,然后静悄悄地离去。
电影从墓地开始,在墓地结束,有始有终。
喜欢本身就是一件主观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小众,也就不必在乎大众的眼光。
前段时间刚刚看了《莫娣》也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电影,讲述了莫娣平凡而震撼的一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你死我活的纠葛,在她看来,“浮生一切,都已被框成一幅画,就在那里。”
就像《入殓师》里小林,人生无常,世事变幻。当雪融草绿,时间不停旋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尊重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他。
就像任何一场舞台剧,当谢幕的时候,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给自己。然后道一句,“谢谢你,以后再见吧。”
“此外,什么事也没发生
云不曾改变颜色或形状
雨未见增强或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