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古寺庙
①【屏山镇海楼】
福州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是福州知名景点之一。明洪武四年始建,原是作为各城门楼的样楼,后更名为镇海楼,是福州古城的最高楼,为城正北的地标,并作为海船昏夜入城的标志,“样楼观海”曾是福州西湖外八景之一。镇海楼历经六百余年沧桑,屡毁屡建。现存的镇海楼于2006年11月开始重建,2009年1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
②【屏山华林寺】
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屏山南麓。北宋乾德二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
华林寺,宋高宗赵构赐御书“吉祥禅院”。明正统九年赐额“华林寺”。号称长江以南第一寺。
③【龙峰泰山庙】
龙峰泰山庙坐落在鼓楼屏山山头角。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规模恢宏,拥有大殿、偏殿、后殿三楹以及两廊、戏台、厢房、憩亭、头门、二门、天井等建筑。
大殿为重檐歇山式结构,拥有波浪式双层扩椽框架,屋顶塑有双龙戏珠等图案,殿中藻井九层,雕刻有莲花、木笔等,相当精美。龙峰泰山庙是福建全省现存原址规模最大的一座泰山庙,尚存明末古碑刻一方,记载该庙之历史沿革。拜殿九层,藻井雕塑,意趣栩栩如生;两旁水墨壁画,珠殊姿神态。现在泰山庙修葺新一新,风采如初,辉煌靓丽。
④【齐天洞府祖殿】
该殿始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位于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华林寺的左侧。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仅分炉就10个廨院,分别为福州的琼河合心堂、安淡明堂,闽侯县的玉浦梅花山堂、祥谦镇的前山村,厦门的保生堂,南平的祝音堂,泉州的观音堂,江西省的福德堂,湖北省的行善堂与台湾省基隆市的指迷堂等。三个行台分别为福州仓山区的凤洋行台、闽侯县甘蔗镇万安社、竹岐乡达炎厝。此外,还在永泰、沙县、三明、连江以及香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拥有许多信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老祖殿,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该祖殿主奉“金睛火眼、除妖降魔、行善镇恶”的孙悟空,俗称孙大圣,及其义兄弟黑圣王(通天大圣)、白圣王(耍耍三郎)等。该祖殿在“文革”时受到严重破坏,三尊用名贵檀香木雕刻的神像被焚毁。“文革”后,古殿得到了恢复。1987年因扩建华林路,该祖殿迁移到屏山东麓一处山岩洞穴斜坡处。1996年该祖殿加入了市道教协会,1997年进行扩建,面积达800多平方米。走进祖殿,只见殿宇巍峨,殿堂宽敞,石雕阶栏,沿坡而上,环境十分清幽。
⑤【龙峰舍人庙】
龙峰舍人庙在屏山头东角泰山庙西,全名“霞天洞府金舍人祖殿”,据说始建于唐贞元六年,原位置不详,1990年迁现址,1994年扩建,乃成今貌。
为什么叫“舍人庙”,许多人并不知道,但传庙甚有灵,故香火特旺。原来,庙的来源与明代一商人有关:该商人经营木材生意,其心慈善,时时周济穷人,哪家没饭吃,他便会与人粮食;哪家房子塌了,他就送木头给他建房子。
某年他年轻的儿子外出采购木材,准备运回家,即将启航时,看到一小孩落水遇溺,他二话不说就跳到河里救人,结果孩子救上来了,但他自己却消失在江水之中。
翌日,少东家又出现在河边,雇请民工,催促运木材顺水而下,并说“我是臬台舍人,不得误行。”经几日昼夜兼程,运木材回到家里,他嘱咐工人随他回家领取工钱。至家门,他先入屋,工人等了许久不见其出来,便大呼“舍人!舍人!”,屋内人听到大惊,出来问为何故。工人诉说因由,并描述舍人的体态言谈,举家惶然,到河边验船,确定儿子已经溺水而亡。
街坊认为舍人已化为神,特集资建庙,以作纪念,此乃“舍人庙”之起源也。当然由人变鬼,由鬼化神,那是人们对善心者的尊敬与怀念。
⑥【镇海楼白仙宫】
在屏东河与环保河交叉口华屏路边。原在镇海楼旁,称为“屏山祖殿”,祀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重建镇海楼并林森纪念堂,屏山祖殿被拆毁,信徒张昌埜将神坛移往新厝角张氏祖屋供奉。1992年拆迁,供于屏东;2008年再次拆迁,迁于现址。
⑦【镇海楼玄帝庙】
明朝永乐帝朱棣,于永乐十年下了一道圣旨,张贴黄榜,昭示天下兴建玄帝庙。于是福州官府便于明正德二年,在屏山镇海楼上奉祀玄帝。
玄帝又称玄武帝、真武帝,在五行中属于“水”,所以民间又称为“水帝”,位于城北。而屏山正是福州城中轴线的正北,与城南的火帝庙遥相呼应,带有希望福州城免受水火之灾患的良好祝愿。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福州著名乡土诗人魏杰,在参观望玄帝庙后,吟诗道:“岭头玄帝阙,江底白龙宫。山势朝城北,涛声涌海东。高僧琴不俗,骚客赋争雄。满壁琳琅句,碧纱字字笼。”对玄帝庙的文化内涵,作了生动的描写。
⑧【苔泉兴龙境】
苔泉兴龙境位于福州鼓楼屏山龙腰村的福飞南路55号。兴龙境为龙腰村里人出资,建于清道光年间。庙宇邻福州古泉井“苔泉”依山而建。
古泉,坐南朝北,西延左海,面对北峰,名叫“苔泉”,泉甘而冽,泉水从龙腰山石壁探出,犹如龙舌,亦称“龙舌泉”,自古被认为是福建品茶第一泉。据《闽书·方域志》记载:“有曲水苔泉,郡第一泉也”。由于苔泉的天然佳质和文化品味,清末学者何振岱编修《西湖志》时,将“龙舌品泉”与镇海楼的“样楼望海”一起列入西湖新八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