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人者人恒敬之,百事之成在于敬

无论人与人之间,人与圣贤之间,还是人和神明之间,相处之道的根本在一“敬”字。敬是一种发乎内心,庄重、肃穆、专一、认真的精神涵养。孔子说:“君子修己以敬。”程颐说:“涵养须用敬。”“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主一,就是精神集中,思想专一,态度恭敬谦卑,处事谦虚谨慎,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有了这样的“敬”,才能收敛身心,专心一志,达成内外如一,知行一体。

晚清文学品评家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敬,首先表现的是对人、对事、对天地、对自然、对神明、对祖先、对圣贤、对国家、对众生的一种尊重。孟子云:“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类社会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互动的结果,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关爱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关爱。

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懂得尊重他人的心,一个人的气度来自一颗懂得包容他人的心,一个人的境界来自一颗懂得善待他人的心。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写给诸弟的家书中说:“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敬是家庭和睦的根基,互敬才能互让,互让才能互爱,互爱才能互助,从而建立起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睦家庭。

200多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心中有敬,才能够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出言有尺度,做事有节制,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树立个人品德与口碑,获得神明庇佑,开启人生风帆。

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心中无敬,就会口不择言,出言无状,戏谑无度,恶语伤人,造下口业,倘亵渎到神明,还会受到神明惩罚,丧身亡家,自取灾祸。

诺那活佛的弟子,原美国佛教协会主席,爱国佛学家陈健民在其著作《佛教禅定实修体系》中讲过一段个人亲身经历过的故事:一次,陈健民到印度东北部边境的噶伦堡镇去,在格鲁派寺院内见到关帝塑像,便虔敬献祭,关帝就发神威护持陈健民,一路上没遇到任何障碍。

陈健民有位朋友是半路出家的修行者,没学过密宗教义,对关帝神威事迹也不甚了解,于是起了轻慢之心。陈健民曾私下里问他,是否做过对关帝不敬的行为。

这位居士态度傲慢地说,他曾在一位华人施主家中将关帝画像取下,并做出了无礼的举动。听到此处,陈健民就严厉警告他:“你有危险了,你应该尽快在关帝面前忏悔,求得关帝的原谅”。但他没有听进去。

这位居士在印度禅修了三个月,然后决定到菩提迦雅去修行。陈健民劝他不要去。他不听劝告,坚持前往。在他抵达菩提迦雅后的第五天,回程途中,他因为站在一辆过度拥挤的火车车门边,不小心摔落车下,被火车辗压而亡。

荀子说:“凡百事之成,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世间福报都是缘起法,是因缘和合的结果,也是一种能量场的体现。敬是内心的正能量发射,内心诚敬,身心洁净,清除了私欲杂念,正气上扬,与天地神明感而遂通,感应了宇宙的慈悲正能量,于是得到正能量的加持,创造出福报的缘起。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一切善恶,皆出自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戒慎恐惧,勿容一针之罅漏。一起便觉,一觉便转,转祸为福,起死回生,菜根之言,望君惕之。”

敬,可以端正身心,修身养德;敬,可以专一精进,持戒守则;敬,可以自立立人,自觉觉人;敬,可以厚德载物,广积福德。

对人、对事、对天地、对自然、对神明、对祖先、对圣贤、对国家、对众生,时时怀有一颗礼敬之心,一切美好都会不期而至,一切善报都会如约绽放。敬人者,人恒敬之,相亲相爱,互敬互助,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宽广的人生!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