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解密 第12条
第十二条,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一),🌹文意。太阳中风太阳经层面受风邪侵袭,即太阳伤风病。阳浮而阴弱:此句有两层含义:其一,指脉象,依据《内经》关上为阳,关下为阴,知其意为关上为浮脉,关下为弱脉,这正是一个阳盛阴弱的脉象;其二,指阴阳状态,意为阳气浮散阴气柔弱。
阳浮者,热自发:阳气浮散的,自然发热。阴弱者,汗自出:阴气柔弱的,自然出汗。啬啬恶风,淅淅恶寒,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此四句是对太阳伤风病症状的描述,这种病的表现啬啬地怕冷,淅淅地怕风,翕翕的感觉到发热,鼻子在吸气时出现鸣音并伴随着干呕现象。桂枝汤主之:用桂枝汤来治疗这种病。
太阳伤风病,在脉象上是寸浮尺弱,在阴阳上是阳气浮散阴气柔弱。因为阳气加浮,所以人感觉到热,因为阴气柔弱,故自汗。这种病的表现是:啬啬的怕冷,淅淅地怕风,翕翕的感觉到发热,鼻子在呼吸时出现鸣音并伴随着干呕现象。用桂枝汤主治这种病。
(二),诊断意。根据《伤寒论》辩证原理:一切外感病的发生,都根源于內伤,伤在气的发生伤风病。那么太阳伤风病的起因内伤一定在“气”。我们分析一下是不是这样。首先,条纹中明确指出太阳伤风病的体是阳浮而阴弱。阳浮是阳气外浮疏散,失去固护的能力;什么情况下才会有此种情况,气虚;所以此的“阳”实指“气”。💎阴弱是阴气柔弱,阴不足。气虚怎么会阴不足呢?原因是气虚不能护阴,出汗;出汗才伤了阴。由此可见,该病家本来就是气虚自汗阴液不足这是内伤造成的。像这样的身体,一旦遇到风邪,何不受邪伤风呢,风为阳邪,与气同类,一旦侵入机体,必然加剧原有的内分病势。因此,才出现了条纹后句描述的症状。
为什么又会出现“鼻鸣干呕”呢?肺主气,开窍于鼻,气虚肺本不张,鼻窍缩而不利,又伤风邪,故鼻鸣;气浮阴虚,气机上动,故干呕。分析以后,完全证明《伤寒论》辩证原理的正确性。
桂枝汤何以能作为本病的主方呢?本病病机是气虚阴弱,气与阴不相平衡,仲景将此称为营卫不和;因此,治疗本病关键是纠正营卫不和的局面。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气虚则运化无力,运化无力则阴弱。所以当振脾气以促运化。然,本病气虚固阴无力,虽脾气足运化有权,也不足以止汗。必以收敛方能助效,故加芍药养阴敛汗。观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振脾气、促阴液、补气、敛汗、祛风。仲景为了和麻黄汤汗法相区别,又将此法称为解肌。
解是解除,肌代表脾虚运化无力,解肌就是解除脾虚运化无力的病态。也就是解除营卫不和的现象。若当气虚过分,恐怕还得加人参等补气类药。观桂枝新加汤证自然明了。
附💎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上五味,父咀三味,以水七升,薇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zhezhe薇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信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