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时光 No.010】赵永刚:带孩子到博物馆种下种子
带孩子到博物馆种下种子
文|图 赵永刚
今一天特别累,带娃娃去兰州5天,也不觉得啥,回来却睡不着,晚上和朋友喝点酒,算是睡的比较死性。早上把娃娃送到籽学书院,处理落下的一堆事,才发现腰酸背痛的。
心里想着,以前老婆、父母带娃不觉得,这真是个累活啊,不是一般的累!
这会坐在工作室,想起这几天的收获,在甘肃博物馆,偶遇西北民族大学的那位老教授,他说的话很有意义,带孩子到博物馆种下一颗种子。
我是在三楼黄河象馆注意到老先生的,他带了一个和儿子一般大的小姑娘来的,边走边给孙女讲,很有趣味,我便带娃娃凑过去,娃娃跟着小姑娘一起听老爷爷讲,两个孩子都跟安静,随后我们就一起看完整个博物馆。我注意到,小姑娘的眼神很安静平和,很明亮!
和老先生边走边聊,最后就坐在博物馆门前的树荫下聊天,两个孩子一起玩。没问先生名字,也没好意思拍照,只知道老先生已经退休,老伴不在了,他帮忙带孙女,祖籍是江苏人。
老先生给我讲了兰州这所城市的历史,结合这些博物馆的馆藏,给我说了不少地缘文化,民族融合,回民生活以及红色文化的事。
他说,儿子媳妇都在大学教书,就这么个孙女子,也没上幼儿园,就在家带着,他平时教娃娃写毛笔字,弹二胡,给孩子讲些诗词之类的。
他儿子媳妇大学也不忙,闲暇下来也带孙女出去走走,他说,他最不喜欢儿子带孙女去游乐场,玩电玩之类的,那东西太燥,孩子静不下来了。
他经常带孙女去各地博物馆,甘肃博物馆今天已经是第四次了,外面热,这里面凉快,老先生笑着说,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博物馆没意思,你看看,都是大人来看,而国外,很多博物馆是专门给孩子们参观的,那些导游不会给孩子们说话。
历史文化,探索发现,在哪里?
其实就在博物馆,孩子们在这里常来,会有很多发现,会形成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会有思维的成长,不再是整天写啊算啊的,那些东西常不了,特别是这三四岁的孩子,他们发现,尝试,求知欲正强烈的时候,多往这里带带,给孩子们种下知识的种子。
老先生和我聊了很多,问我家里有藏书吗?我说有一些,他说,家里藏书少于600本就不算知识分子家庭。衣服够穿,房子够住就行,让孩子从小与书本结缘,交朋友,他们便不会陌生,从小让孩子与书为伴,可以养养娃娃们的气质。
我说现在娃娃爱看动画片,他说坏就坏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文字间可以思考,想象,发挥,感悟,电视那东西太平面,积累不了多少东西。我问现在的听书可以吗?他说那可以的,可小孩子的注意力不够,还是读书好。
老先生特别怜爱孙女,笑着说,你是儿子,金贵吧,中国人都重视儿子,那是落后的表现,因为男孩力量型,未来还需要那么大力气吗?不是,是感知力,女性更有优势。你看现在电视上那些偶像派,男不男女不女好吗,也好也不好,但说明现在人们的认知系统的变化。
老先生还说,越是优秀的民族越重视女孩的培养,他说他去过日本,女孩子如果不受到良好的教育,往小的说是危害一个男人,一个家庭,往大了说,那是祸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我不是什么专家,只是一个父亲和家长,萍水相逢,听老先生讲了那么多,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作者
赵永刚,生于1974年12月,陕西洛南人,大学历史专业背景,从事过教师、记者、策划、自主创业,从事教育培训及文创多年,喜欢读书,思考,随手随心记录些文字,没有加入任何组织和协会。在这里,只是一个教育从业者和父亲。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