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虞山西麓的笔墨山水

★旅游地点:苏州常熟黄公望纪念馆

从石洞景区出来,走不多远就是黄公望纪念馆,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比起富春江畔的那一座,这里真有点寒酸了。毕竟很多人知道黄公望,就是因为那幅《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太痴道人,元代著名画家,自称是浙东平阳人。他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

工书法,通音律,擅山水画,曾经得到赵孟頫的指点,宗法董源、巨然,以草籀奇字法入画,自成一家,名列元四家之首,著有《写山水诀》。

元代至元年间,黄公望被徐瑛辟为书吏,却被诬入狱。出狱后加入全真道,与张三丰、莫月、冷谦等交往,隐居在常熟小山头,也就是今天的虞山西麓,曾住持万寿宫。后来往来松江、杭州等地,卖卜为生。

黄公望在五十岁至六十二岁期间,多活动于松江、苏州和常熟一带,晚年居住于杭州筲箕泉,元顺帝至正十四年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葬在虞山西麓。纪念馆北侧,还有黄公望的墓。

黄公望把披麻皴发展到极致,结合生宣纸的运用,创造出了浑厚华丽的南方山水画。赵孟頫是元代最著名的画家,但他的绘画风格多变,没有形成固定的面貌。

真正实际元画变法的是黄公望,他把董源、巨然山水画推上了画坛主流,开拓了一个师法董源的时代,彻底改变了南宋院体画风,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的第二个高峰。

他的画有着鲜明的特色,开创的浅绛山水画,在皴梁之后用淡淡的赭石和花青层层渲染,前者表现裸露的山石,后者用来表现山上的植被,非常适合当时大多数文人追求的简淡审美情趣,也适合表现江南山水的轻快秀润特色。

水墨山水则皴纹较少,用笔简练,柔美中不乏刚劲,山的阴面或凹处有时略用淡墨渲染,分出阴阳向背,整个画面既保留清雅之气又不失厚重,例如他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就是水墨山水。

或许因为黄公望崇尚道教,所以在他的画作中表现为平淡天真。不求名利的平常之心,是中国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这幅画在明代曾被著名画家沈周和董其昌珍藏,后来转入宜兴收藏家吴之矩、吴洪裕父子之手。吴洪裕太喜欢这幅画了,临死前要求儿子以画殉葬。他的侄子吴静庵从炉火中把画抢救出来,但已经烧去了一些,画也因此分成两截。分别被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纪念馆建筑面积约五百平方米,分为前厅和后厅,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庭院,两侧用长廊相连,廊壁上有碑刻。

进门处有一块屏风,简单介绍了纪念馆的概况,两侧墙壁上的殿板介绍黄公望生平和历代的评价。

后厅摆放着黄公望的雕像,两侧墙壁上展出了他的经典作品,当然都是复制品。

走过“元高士黄大痴先生墓道”的牌坊,沿着长约六十米的墓道走进去,两侧绿树成荫,这些树都有些年头了。

一旁是虞山的茶园,用不了多久,这里就可以采茶了,正是鼎鼎大名的虞山绿茶。好吧,说是有名气,其实也就在江南一带。

罗城是黄公望的十六世孙黄泰于嘉庆二十二年修建的,墓修于清朝乾隆年间,以砖砌筑,直径3.5米,高1.4米。

让人疑惑的是,墓碑并不在墓前,而是在墓后。碑高1.3米,宽0.36米,刻有画像和传略。

自驾游:苏州常熟黄公望纪念馆

2月初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