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老年人在“会销洗脑”后,以为找到了“药神”

当我们以为网上购物的时代已经来临时,当我们沉浸在自由买卖的幻境中,依旧有那么一群人,在营销的领域里大肆扰乱市场。他们借助保健药品针对老年人销售,以药品贩卖为敲门砖,通过多种刻意美化的商品来高价贩卖,以达到暴力销售的目的。

像最近很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张长林通过“会销”向患者授药一样。我们本以为这样的故事只发生在影视作品中,然而就在当下,就在我们身边,每一天都有类似、甚至更恶劣的“会销”发生。而且,实不相瞒,笔者的家人就是“医药会销”的受害者。

在我的记忆里,小学时寒暑假一般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而爷爷奶奶除了喜欢散步还有一个小爱好,我当时给这个爱好起名叫“排药”。正如这个名字一样,一群年纪与我爷奶相仿的老年人,排队进入会场,在会议结束后再排队领药。而药量惊人——每人两片!但就是这两片药,在会场上被主持人吹捧得神乎其神,甚至于除了他们会场上有售,其他地方一概没有。而现场成交的老年人比比皆是,当然其中也有一大半的人是主办方设计的“托”。

小时候以为那只是短暂的风波,然而时过境迁,直到今天我的爷奶也会冒着风雨去会场听课。偶尔是为了几片药,偶尔是为了领一人一个的鸡蛋。当然他们除了将大部分的时间奉献于此之外,还奉献了大把的钞票。

如今我涉足大健康行业,了解到同行之间依旧以此“会销”收拢老年人的购买欲望,而销售套路之深,手段之繁,更是大大超出了我们普通人的想象。

一位曾从事医美行业的同事告诉我,他们曾经举办的会销现场成单能达到五千万上下。平时普通的一次皮秒在店内只销售几千元,会销上却能以二十万的价格售出。不是因为消费者愚笨,而是他们的洗脑能力在线。

通过会场效果的包装,类似于十人同购现场刷卡可赠送一辆保时捷。而会场停满了一排排豪车,台上不停有人成交,你能清楚地看见一辆辆保时捷被提走,试问怎能不心动?同事跟我说,上了会场就不由得你了,我们主持人都相当专业,几句话就能让你毫不犹豫地办卡掏钱。我问,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能戳破谎言吗?他笑着说:“能戳破谎言的人根本就不会来参会,台下坐着的说白了都是我们已经铺垫好的目标客户了。来了就有办法让他们掏钱!”

且不说这种销售是否违法,至少这种高利润的暴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多数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不过自从了解到销售这一行业以后,我也的确为这两个字感到质疑。作为一名销售人员,能把木梳卖给和尚(出自于营销届典故)甚至高价卖给和尚,确实出色。但在每一次为老板赚钱的同时也务必该问问自己是否心安。老人家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揣在你们兜里真的舒心吗?美名其曰以销售之名给老人更多的陪伴,然而我想说如果陪伴要用金钱来换,那么这颗“真心”的分量也实在单薄了些吧。

你们可以用几句漂亮话让老人开心,用几粒药和几个鸡蛋换取更高的利益回报,却不能用包装出来的外表蒙骗大众,用几句道歉来弥补对社会、对市场造成的恶劣影响。如果每一位医药销售人员入职前的培训都不是如何以大众健康、社会和谐为前提去销售产品,而是张口闭口如何成单,如何赚钱,那么就难保证我们的医药行业会以一种使社会安定的方向发展。

如今,我们走过任意一家药店,都不难发现他们的销售套路。有的药店竟然打上了“口服液买一瓶赠一瓶”的宣传语,更有办卡消费,以积分购药的营销手段令人作呕。

如果,所有的医疗平台都靠患者的疾病来赚钱,那么我们该怎样相信医生能治好病?如果所有药店都靠办卡积分的模式卖药,那么我们还怎样相信他们能让患者几个疗程就痊愈。任何营销手段都是发展长线客户,而医疗领域的长线客户不就是久病无愈的患者吗?如果让一位患者痊愈,岂不意味着销售名单里又少了一位财神?

小时候路过一家老药店,门前贴着这样一幅对联:“只愿世间无疾病,何愁架上药染尘。” 或许,我们终有一天该停下赚钱的脚步,去深思自己所做的事业,是否能让我们的世界心安了。

只愿世间无疾病,何愁架上药染尘

关注我们

ID:tianyumeng-1211

雨萌小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