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高考”留给长沙城一对石狮两块石碑及无数祈福街名
湖南省农业厅曾是清代湖南“高考”的考场贡院。
2009年6月7日,长沙高考考场接考的家长。
岳麓山东门的这对石狮从中山路三角花园移来,曾经它们守着的是清代湖南“高考”考场的大门。
2009年6月7日,走出高考考场的考生。
今天正值高考日,莘莘学子们怀揣着梦想走进各大考场。回眸历史,280多年前,我省建起了全湖南“高考”的考场——湖南贡院,有了本省的“高考”。当年的“高考”三年一届,每到临考,长沙满城桂花飘香,士子们喜欢在考试前绕行长沙城,从湘春门进城,经北正街高升门、紫东巷,过文星石桥、又一村到达贡院
封建时代科举“高考”,有1300年悠长的历史,但旧日的“高考”直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湖南湖北分闱,长沙城内经皇帝批准,才建起全湖南“高考”考场——湖南贡院,湖南才有了不必远涉洞庭湖的本省“高考”,到1905年,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废除,在湖南存在181年的清代“高考”也宣告结束,一场新的考试革命也在湖南开始。清代湖南“高考”至今仍留给我们这座城市不少“遗产”。
长沙地方史志专家陈先枢介绍:清代“高考”留在长沙城的,主要有一对石狮、两块石碑和无数充满祈福意味的街名。
清代湖南“高考”叫乡试,考场在湖南贡院,为科举三级考试(县试,俗称考秀才;乡试,俗称考举人;会试,俗称考进士)中最重要的一轮考试。读书人一旦考取举人,就意味着他从此进入社会主流阶层。
三角花园石狮,化作岳麓山前两尊“门神”
陈先枢说:如今已显凋敝的中山路百货大楼前,有一处三角花园,三角花园原为清代湖南“高考”考场——贡院的辕门套所在。在创建贡院时,这对石狮就存在,这对石狮280余年来一直守在时光中,守卫着一段与城市渐行渐远的湖南清代“高考”的历史。
本世纪初,中山路三角花园进行改造,为保护石狮不被破坏和遗失,这一具有280余年历史的石狮,被移往岳麓山景区东大门(四医院旁的大门)。
今天这对石狮静静蹲伏在岳麓山东大门前,光阴如刀,笔飞翰舞的科考时代,显然已凝固成岳麓山前容颜已老的两方石雕。
巡道街石碑,已成长沙市文物保护建筑
清代湖南“高考”考场——湖南贡院,正门在今中山路百货大楼,左围墙从蔡锷北路,绕教育街,转巡道街,右围墙则在今天的又一村、五堆子、赐闲湖巷。北面围墙则变成了今天的营盘路。
陈先枢说,为了保证考场纪律,严防舞弊,湖南“高考”考场,从来都只有南门一张大门出进。在三场共计九天的考试期间,这张大门严实地对外关闭。那时还没有铁丝网和电网的设施,但为保证湖南贡院的安全秘密,当时的官员,在贡院围墙上铺上厚厚的荆棘刺,湖南“高考”考场——贡院,就因为这些荆棘刺,而被人们称作“棘闱”。
如今,在五堆子和赐闲湖,长沙市相关部门筑起了一堵湖南贡院文化墙,其实最原汁原味保留着贡院历史的贡院老墙在省农业厅东面、教育巷口折进去、中医附二医院背后的巡道街中,在这条街道的围墙上,昔日贡院厚实的青砖墙仍然完整保留,厚大的青砖边还嵌有一方石碑,石碑上书:“贡院巡道街宽一丈一尺”。
其实,就在贡院旁的湖南抚院中,即今天的长沙市青少年宫原雷锋雕像旁,还有一块断碑,这块断碑娓娓讲述了湖南设立“高考”考场的缘由,这块石碑上说:清代初年,湖南士子需经洞庭湖前往武昌赴考,而当秋之际,洞庭湖风涛莫测,暴风陡发之际,波涛腾涌,舟楫倾危,前往湖北武昌进行“高考”的诸生,屡遭覆溺,致使有的湖南士子因畏险避远、裹足不前,而不去参加“高考”。雍正帝时,皇帝听取朝臣意见,决定湖南湖北分闱,在湖南省城长沙建立试院,使士子就近入场,永无阻隔之虞,湖南从此在清代初年开始了在本地进行科举取士的“高考”考试,我省也因此较前朝(明代)文风更盛。
考诸历史,清代在湖南分闱设立“高考”考场,确实用“考试”改变了湖南好学之士的命运。他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影响中国近现代史进程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曾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老城街巷名,藏着清代士子高考祈福图
对于长沙老城街巷,陈先枢先生如数家珍,他说清代湖南“高考”,就近在长沙举行后,一系列“高考”祈福活动也在长沙开展,使长沙城增添了风雅的气息。
每到三年一届的湖南“高考”,就有船从长沙邻县运来大捆大捆的桂花,寓意“蟾宫折桂”的八月桂花令长沙满世界都是金黄的香味,而在长沙城内也有不少少年,在高声叫卖“桂花糕”,吃了桂花糕,考试可以考出好成绩,寓意步步高升。
在农历八月八开考前,文运街等街巷的试馆和旅舍,甚至是居民家,已住满来自全省的士子,高考前除了往南门口西文庙坪晋谒魁星外,他们还喜欢在考试前绕行长沙城,从湘春门进城,经北正街高升门(取步步高升意)、紫东巷(取紫气东来意),过文星石桥(取文星高照意)、又一村(寓柳暗花明)到达贡院。(作者:文/首席记者 任波 图/徐晖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