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新II​评张资平与他的作品

评张资平与他的作品

梁德新

  

   张资平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红极一时的作家,他的恋爱小说受青年们的青睬,而使他的作品一纸风行。

张资平的写作历程

  要了解一位作家,必然要知道作家的历史。张资平是个热哀于写自传的人,他的作品中有关他的自传和身边小说文章达10万字,细读文章可追踪他的人生足迹 。下列资料源自于《张资平自传》。

  张资平,原名张秉声,1893年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东厢堡三坑留余堂一个贫困的书礼之家。祖父是一名廪生,父亲是一名秀才、私塾老师,母亲在他出生后七十多天便去世了。从小跟随父亲读诗经、历史、地理、算术等科。他13岁时便读完了《再生缘弹词》《天雨花》《小五义》《红楼梦》《花月痕》《今古奇观》《品花宝鉴》《水浒》等小说,并模仿着写小说。1906年春,张资平进了美国教会在梅县办的广益中西学堂,1910年春他考进东山初级师范学堂读书,1910年9月他考入广东高等巡警学校。

张资平故居“留余堂”

  1912年张资平投考留日官费生,1914年7月考上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帝国大学预科),1919年暑假他考进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地质科。

  张资平的文学生涯是在日本读书时开始的。那时,张资平学的是地质,郭沫若当初学医、郁达夫当初学经济、成仿吾当初学兵工,共同的文学兴趣使他们聚集在一起,策划筹建了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社团之一“创造社”。张资平的处女作却是1920年6月中旬写的《约檀河之水》,发表在1920年《学艺》杂志二卷八号上,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922年5月,张资平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地质科,获取理学学士学位。

  张资平返国后经友人介绍来到广东蕉岭县的羊子山矿山。在矿山工作期间,他为创造社的杂志写了《爱之焦点》《双曲线与渐近线》《澄清村》《梅岭之春》等短篇小说。

  1924年春,张资平的母校梅县广益中学(男校)的进步学生闹学潮,全校四分之三学生离校。不久,学校派代表前往蕉岭,敦请张资平等人协助办校。在李度旷、钟贯鲁、张资平的协助下创办了梅县“学艺中学”。

   1924年张资平和熊淑琴结婚。他的夫人熊淑琴是梅县泮坑熊屋人,毕业于广益女子师范学校 。秋天,他应聘到武昌任师范大学岩石矿物学教授,讲授《地理学》、《地质学》。

  1928年,张资平由武昌来到上海,担任暨南大学文学教授,还兼教大夏大学的《小说学》,1928年他在上海开办了乐群书店出版了《乐群》月刊。这一时期是张资平小说创作的高潮期。为应付出版商的约稿,据说他还雇请了几位穷大学当助手。不久,他便在城郊建了一幢“望岁小农居”别墅,这是靠小说稿费建造起来的房子。

张资平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

  张资平的作品有众多的读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贵妇人在闲聊时以手捧张资平的恋爱小说和张爱玲反映市民生活的散文为时髦。张爱玲自己就曾明确说过,她曾迷恋于张资平的小说并深受其影响。

  评述张资平作品的人众多,笔者只从他的文学创作历程作评述。

  张资平在文学上的成就却不容抹杀,他是“创造社”中最多产的一位作家。1932年,他的小说《梅岭之春》被上海文心社收入《现代中国小说乙选》,作为《中等学校文艺参考书》向读者推荐。该书序言把张资平列为当代小说界最负盛名的七位作家之一,这七位作家是:鲁迅、郁达夫、叶绍钧、茅盾、冰心、张资平、沈从文。张资平成了前期创造社中仅次于郁达夫的重要小说家。譬如他的《冲击期的化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张资平的小说从题材可可分为三类

  

  留学生生活作者初期小说的主要内容,处女作《约檀河之水》(1920年11月发表),写的是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姑娘的恋爱悲剧。

  第二类是作者自叙传性质文章,被称为“身边小说”。如《脱了轨的星球》《从黄龙到五色》《我的创作经过》等是作者的自传,写的是他学生时代的生活。《澄清村》《曙新期的创造社》等都是身边小说。

  第三类是恋爱小说。张资平的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都是描写恋爱的作品。由此,张资平成为公认的“恋爱小说家”。张资平恋爱小说拥有众多青年读者,常常是一本书刚刚出版便被抢购一空,许多作品再版重印,例如根据日本小说改写的《飞絮》1926年6月初版,半年之内连印三版,到1929年已经出了八版一万七千册,《最后的幸福》印五版,《苔莉》则共印九版之多。

  张资平是日本帝国大学地质学毕业生,仍不减其留学时代的兴味。他编著了不少地质学方面的教材和书籍,如《地质矿物学》《外国地理》《地质学者达尔文》《地球史》《普通地质学》《自然地理》《海洋学》《人类的起源》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还翻译了《草丛中》《衬衣》等6部小说集,编著了《欧洲文艺史大纲》《近世社会思想史纲》《社会学纲要》以及《文艺新论》《普罗文艺论》等。

  张资平作品大多数是言情小说短中长篇并举。文章抒发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内心痛苦,描写日本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更多的则是反映“五四”时期青年男女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热烈追求,以及陈腐的封建伦理道德和金钱势力对他们的束缚。他以客观平实的写作态度,清新流畅的笔调,再加上甜熟柔婉的情致,使张资平的作品很快一纸风行。

张资平的恋爱小说因适合潮流而畅销

  

  张资平的恋爱小说为什么在当时受到青年们的青睐?

  妇女问题、家庭问题、婚姻恋爱问题及性的问题,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一开始就受到新文化倡导者的高度重视。提倡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浪潮向旧思想,对旧道德发起猛烈的冲击。张资平的恋爱小说,主人公都是女知识青年,新的时代潮流给她们带来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培植起她们人格独立的观念。思想的觉醒,使她们明白应由自己决定自己一生的道路。决不能再听凭父母家庭的安排做旧式的“贤妻良母”了。她们追求志趣相投的伴侣,她们要实行自由恋爱。如他的作品里的段保瑛(《梅岭之春》)、美瑛(《最后的幸福》)、苔莉(《苔莉》)等艺术形象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与青年读者是“同龄人”,有着的着共同的命运。这些女主人公大胆主动地爱,反映了时代女性的追;她们的悲剧,恰恰是时代女性现实中不幸的写照。能够引起青年,特别是女知识青年的共鸣。还有张资平擅长心理描写,小说中人物关系错综、情节曲折、语言通畅,这些作品能够吸引人、感动人,从而得到青年读者的喜爱;以及语言笔调的流利自然,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容,使读者对其长篇毫不觉其冗长,从而成为畅销书。例如为张资平自负的“代表作”《苔莉》1926年,就非常着力于精细的性心理描写,从而引人入胜,轰动一时。

  那时,张资平小说好像工厂生产的产品。他由创作之日起10年之中,先后出版了18部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飞絮》《苔莉》《最后的幸福》《长途》《糜烂》《爱力圈外》《青春》《红雾》《天孙之女》《爱之涡流》《跳跃着的人们》《柘榴女》《群星乱飞》《上帝的儿女们》《脱离轨道的星球》《北极圈里的国王》《明珠与黑炭》。6部短篇小说集《爱之焦点》《不平衡的偶力》《梅岭之春》《素描种种》《雪的除夕》等。

张资平的作品

  上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张资平小说创作的重点发生了转移,三角恋爱成为他的小说的主调,20年代中期,他的小说就已经被批评界公论为“题材是千篇一律,方法是定性公式”。因其所写多为三角四角恋爱,而且女主人公大都是早熟、肉感、性冲动强烈,勇于主动追逐男性的女性。鲁迅概括张资平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是一个“△”。

  虽然张资平的作品成为八年之久的畅销书,但受到了文学界批评。

  张资平恋爱小说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弱点。如思想格调不高,粗糙滥造。探究其原因。在旧社会,一个文人依靠稿费维持生活,如同现在的自由撰稿人,张资平是为了金钱而写作的人靠稿酬生活的人 。他说:“我有几个孩子,家庭费用,一个月差不多也要三百块钱。”

  一个作家如果“唯利是图”只为金钱,而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丧失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尊严,那就太可悲了。人们称张资平为“小说商人”、“小说商场老板”,确实不无道理。

  张资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个作家、艺术家,只有对于艺术执著地追求,对时代、社会、人民怀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永放光彩。如果一昧地迎合时好,不惜降低作品的思想格调,甚至以低级趣味媚世以求利,那么,只会受到历史的嘲笑和厌弃,这样的历史教训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张资平在我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

 

  张资平是个历史复杂和频有争议的一位作家。他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作家,其作品有众多的读者,在文坛上影响深远。

  虽然张资平的作品成为八年之久的畅销书,但受到了文学界批评。在今天看来。张资平的恋爱小说与当今有些作家的作品相比,真是相形见绌。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坛涌现了一大批写男女自由恋爱的作品在更大量的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将女性视作性工具性对象的女性观却更是司空见惯的,尤以贾平凹的《废都》最典型。《废都》描写的是西京城著名作家庄之蝶和形形色色女子的性关系。这些美女一听说庄之蝶是“著名作家”,便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想方设法与他上床,以能将自己的身体贡献给他泄欲为莫大的荣幸。张资平的小说至少描写的还像是“恋爱”,尽管在当年的社会舆论看来颇有些不正常,而《废都》里不要说“恋爱”,就是连“做爱”都没有,有的只是“删去××字”的“性交性交”!鲁迅曾讥讽张资平的恋爱小说里只有“△”,现在看来,张资平的小说与《废都》相比真是相形见绌。

  从20世界80年代中期起报刊可看到评述、介绍张资平的文章,大专院校师生有撰写张资平的论文。《张资平小说选》68万字分上下册由李葆琰选编1994年花城出版社首次出版。该书首印8000册不久就售完。而今在网上可看到很多有关张资平的论文、文章、评论等资料近千个。

  而今,大专院校中文系有人选张资平的题材作学士、硕士、博士论文。下面是众多论文中的选录: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林春美的|博士学位论文是《海派都市小说作为流行与先锋的读本:从张资平到张爱玲》、丘立才《中国现代言情小说的开山祖张资平》、徐肖楠《从张资平看基督教传教》、刘发清《小议周作人与张资平》、赵艳花《张资平恋爱小说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等数百篇。

  报刊中也频频出现肯定张资平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地位的文章。

  在2006年春发行的《梅州客研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的序言中就有如下一段话:现当代以来,客家文人更是群星灿烂,张资平、李金发、钟敬文、陈国凯、程贤章等均在中国文坛上具有相当的地位········1998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名人自传丛书”《张资平自传》入选其中,丛书收集了我国当代25位著名作的自传,张资平名列其中。从而可说明张资平在当代文学史上的知名度。  

  

编后话

本文是第2届海峡两岸客家文学研讨会论文,论文在会议期间交流,会议在2006年月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客家文化研究所召开。1999年10月在“99嘉应大学客家学研讨会”期间我认识了四个研究张资平的学者谭元亨、徐肖楠、巫小黎、丘立才,他们都曾在报刊发表了评论张资平的文章。徐肖楠等人提出成立“张资平研究会”。我读过张资平的作品,对徐肖楠教授的见议极感兴趣。后来在嘉应大学中文系任教的巫小黎副教授把他的论文《 客家文化对张资平早期小说的影响》复印给我。谭元亨教授就是张资平研究的佼佼者,他的文章《“归而不归”的张资平》在南方日报发表后被多家刊物转载。谭元亨教授与我交谈过张资平的作品。他说:“你是张资平家乡人,写一些研究张资平的文章。”张资平是梅县东郊村人,故居“留余堂”离嘉应学院约200米。我采访了张资平故居“留耕堂”的张氏宗亲取得了殷实资料。我是梅县人,在报刊发表了研究张资平的文章而被人重视。我的文章先后被福建《客家文学》《梅州作家》发表。《走近张资平》先后在《梅苑》《今日兴宁》等刊物发表,还在多家网站转载。2012年谭元亨、刘克定著的《何日是归年—张资平论稿》书中引用了我的资料,书出后寄有书給我。广东省党校中文系的丘立才教授是梅县西洋镇人,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在报刊发表评论张资平的人,他对张资平有研究。因为我在报刊发表有评论张资平的文章,丘立才教授曾与我通电话数次,交流张资平在中国文学的贡献问题。
2018年10月16日梁德新(左1)谭元亨教授(左2)参加宁化石碧祭祖盛典活动

  

写作资料

  1、《张资平自传》(江苏人民出版社)

  2、李葆琰选编《张资平小说选》1994年花城出版社出版

  3、丘立才<张之平其人其作>《梅县文史资料》第19辑

  4、谭元亨<归而不归的张资平>《客家研究辑刊》1999年第1期

  5、丘立才《关于张资平“汉奸文人”的问题》(摘自“客家文化时空网站”)

  6、图书馆、报刊、网络查阅有关张资平资料

  7、考察梅县东厢留余堂时张资平的族人提供资料

  

2019年11月6日 (刊文有节省)

文/梁德新

作者简介:梁德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学历史教师、学校文学社辅导老师、梅县第10届政协文史委员、《客家人》特约编辑等,在国内的刊物发表文章,编著有《客家乡情》《客都民俗风情》《客家松口民间故事》等8本。2009年在梅县松南中学退休,聘为梅州市旅游局《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对客家文化有研究,为嘉应学院客家研院持约研究员,有学术论文在嘉应学院、三明学院、北部湾大学等刊物发表。

(0)

相关推荐

  • 新书推荐|体妙思精话“女性”,丰赡该备说“文学”——《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大系》出版

    以下文章来源于齐鲁书社,作者:齐鲁书社 #WOMEN 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大系>(以下简称" ...

  • 梁德新║曲折的读书路与我的写作历程

    曲折的读书路与我的写作历程 文/   梁德新 我是个平凡的人,中学退休教师,如今年届七十,数十年来读书爱书伴随着我的人生历程.我对客家文化有兴趣,在我退休前后的二十年间,在客家文化园地里耕耘,先后任市 ...

  • 梁德新II旅游资源丰富的松口镇【客都原创】

    旅游资源丰富的松口镇 梁德新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是遐迩闻名的千年古镇,客家先民由闽迁粤的始居地之一.经千年孕育当地具有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松口地处闽粤要冲 ...

  • 梁德新II客家人文资源丰富的松口古镇

    客家人文资源丰富的松口古镇 文/梁德新 松口是个遐迩闻名的千年古镇,是一个文风极盛教育发达,历代人才辈出的客家山乡. 松口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之一,历史上大小战事繁多,境内至今还留下战 ...

  • 梁德新II我任梅县政协委员期间的二、三事

    我任梅县政协委员期间的二.三事 文/梁德新  1998-2003年,我曾任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那时全县有政协委员180余人,这些人来自社会各届人士,其中共产党员占40℅.依委员们的专长安排工作,如有 ...

  • 梁德新II丘菊贤教授辅导我研究客家文化

    丘菊贤教授辅导我研究客家文化 文/梁德新 我有幸在丘菊贤教授(1932-2015)晚年时与他有交住,我跟随他编书写书,学到很多知识而受益终身. 1992年丘菊贤教授退休后与妻子儿子回家乡梅州市居住.他 ...

  • 梁德新II回忆写作二、三事——写作初期时的回忆

    回忆写作二.三事--写作初期时的回忆 梁德新 祖国改革开放后,文艺界春光明媚,政府鼓励作家积极创作,文艺刊物逐年增多.为圆"作家梦",我利用业余时间写文章向报刊投稿.经常练笔对我日 ...

  • 梁德新II回忆写作二、三事——家里人帮助我写作

    梁德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居住在梅县松口镇.那时教师的生活是清苦的,维持家庭生活的经济来源是工资.为改善生活,二十世纪八十代我把照像.维修家用电器和修理录音机.黑白电视机为第二职业.妻子是教师做家教 ...

  • 梁德新II回忆写作二、三事——我的写作简述

    回忆写作二.三事--我的写作简述 梁德新 (接上回)几年前国家取消作家终身制后,广东省每年能享受政府创作经费,脱产写作的只有六十多人.各级作家协会帮助作家创作.出书,作家出书靠自筹资金.据我所知梅州的 ...

  • 梁德新II 恢复高考圆了我的读书梦

    恢复高考圆了我的读书梦 文/梁德新  我离开学校的9年后的1977年,命运与我梦想同步.我们这些社会青年,能够重返学校读书参加考大学,我是其中一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中学教科书(照片来自网络) 197 ...

  • 梁德新II忆50年前玩矿石收音机

    玩矿石收音机 文/梁德新 50年前的1966-1968年是文化大革命初期,有2年时间学校没上课.那时我十天八天去一次学校看情况,听马路新闻. 那时农村的学生从小就学会劳动,靠勤工俭学读书,利用假日做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