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亮:《千万别提钱》
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很多情况,清楚地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情况糟糕得远胜于莫泊桑笔下《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述说的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法国的社会情况。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朝思暮想地盼望着有朝一日能丰衣足食;现在这种物的愿望实现了,但可悲的是,人的精神和道德却出现了严重问题。
正如一位社会学家说的:“人们肥了肚子,却瘪了脑袋”。
一位在家排行老二(同胞兄弟五个)常年在外地打工的农民,接到了八十多岁的父亲去世的消息,他一边与顾客谈着生意,一边接听报丧哥哥的电话:
“嗯,知道了,大哥。我最近生意太忙,走不开。办事花多少钱,你们弟几个算好,事后回去,我如数给你们!”
说完,把大哥的电话挂上了。
为了生意,其实就是为了钱,老爹死了,也不回家,这事自古有吗?
爹活着的时候,不回家,就不回了,还能理解:作儿子的需要挣钱养家糊口,要为自己的孩子忙;现在,活爹变成死爹了,仍不愿回家见最后一面,“钱是恁爹,也得让它歇歇”,钱是一天挣的吗?
人一生一世,只有一个活爹和一次死爹的机会,并且爹也只能正式地死一回,“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爹从此就永远消失了。怎么就不能放下手头的“钱爹”,回家送送生自己养自己几十年的“人爹”最后一程呢?
你为自己的孩子忙,难道当初爹没为你这个曾经的孩子忙过吗?
儿子的这种做法,恶性循环地坑不了别人,他是在为自己掘更深的坟墓:他的一言一行,他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久的某一日,他的儿子会效仿得一干二净!
是儿子财迷心窍“利令智昏”了?还是爹大意,当初犯了造孩子的错误?
钱是好东西,不错:能酒肉穿肠,能花前月下,能养儿育女。但爹是儿子能有目前这种生活的母本呀!“没有天哪有地?”“没有我哪有你?”
但“钱心重”的时代,“孝心轻”就习以为常了,这些踏踏实实的道理,在“钱心重”的不孝子女看来,连屁都不如(他们闻着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顾客或“贵人”的屁,都面不改色地笑脸相迎,觉着“香”)!
法国的“菲利普夫妇”厌烦“于勒”,是因为“钱”,中国的这位“儿子”不愿见爹,难道是为了别的?
最近网上有句流行语:“都说男人不好色,给他个真美女试试?都说女人不变心,给她一个亿试试?都说朋友铁哥们,你向他借钱试试?”
看过听过后,仔细咂摸咂摸这句话,还真有道理:群体之间,无论原来的血缘关系还是“哥们友谊”关系有多浓多厚,现在可千万别提钱,只要一提,十有八九关系得坏事。
“钱话”一出口,驷马难追。于是对方:电话不接了,微信不冒泡了,开始叫苦连天了,遇到该去办的事缩头乌龟了。这些是这类人常有的现实表现。
同学饭店聚会,吃完饭:装解手的装解手,装醉的装醉,装接电话的装接电话,说“有事”先走的先走……都装“孙子”了,唯独没有人装“爷们”去结账。
原来在一起工作的一位退休同事,生病死了。出于曾经的“战友情”和“人情”考虑,现任领导提议:
“咱们给**烧个素纸”吧!”
提议良久,这位有善良仁义之心领导的提议还不如放个屁: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不说话,低着头默默悄悄地遛之大吉了。
人活着,没有钱不行,但极端狭隘地为了钱,还有“人味”吗?与动物何异?
曹永亮, 男,1966年11月出生,1986年7月中师毕业参加工作。现本科文凭,中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苗安中学。三十一年来先后担任教师.团委.教导主任.校长等工作,业余爱好篮球和写作。
作者简介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英语学习|儿童文学|教育教学;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ID:Yf1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