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园地 -专栏】一次难忘的“生日” / 文:曹永亮
一次难忘的“生日”
曹永亮
虽然身为老师,我活得也真够窝囊的:过了大半辈子了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
每当看到自己子女或别人家的孩子“花天酒地”地过生日时,我就偷偷地“羡慕嫉妒恨”:“羡慕嫉妒”他们的美丽和青春,“羡慕嫉妒”他们生活在丰衣足食的新时代;“恨”自己生不逢时,“恨”母亲文盲记事糊涂没交代我的生日。然而不知道自己生日是哪天的我却过了一次风光无限终生难忘的“生日”。
事情发生在2002年5月28号晚上,当时我是高二(2)班的班主任。
这天连三节晚自习都是我的,像往常一样,上课铃响过我向班里走去。刚到班门口发现今天的情况不对:班里电棒都不亮,学生鸦雀无声。
我急忙跨进教室的门想探个究竟,这时突然一声响亮的口令在班里爆响:全体起立!老师您好!接着就是“祝曹老师生日快乐~”一句拖长音的祝福。
说实话,当时我真懵了,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班级,我肯定要转头就跑。
这是什么事?谁过生日?正在我纳闷不知所语的时候,一位班长一位副班长上来“绑架”了我,把我硬往讲台的椅子上摁:老师,你板正地坐好,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们全班同学为你过生日来了!
脚踩着讲台,看到讲桌上燃烧的蜡烛和香气扑鼻的蛋糕,我感到我是在“班里”。再环顾一下整个教室,只见:黑板上用彩色粉笔醒目地书写着“祝曹老师生日快乐!”九个大字;学生座位已拉成半圆形,桌上堆满糖果瓜子;教室上空和墙壁纵横拉了彩带悬挂着气球,好气派壮观的场面。
稍微安静一下,我开始严肃地向班长问起话来:这是怎么回事?
班长回答:曹老师,你太辛苦了,也太朴素了,你每天吃住在学校,从早操到晚自习与我们在一起,从来也没过过生日,我们想给你过个“生日”让你轻松轻松。
谁怎么想起用这种方式?我接着生气地问。
我们同学及别的班年青老师的生日都能快乐地过,你为什么不能过一个快乐的生日?班长继续回答。
可是我“没有生日”啊!
我“愚昧”地反问引起了学生一阵大笑后,班长接着说:高一时你教育我们如何文明节约过生日时,你说你从来就不知道自己的生日,生活学习不都很好!那时我们就打算给你选择个“生日”过,在我们心目中今天就是你最好的生日!
班长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又齐声劝慰我:曹老师就给我们一次机会吧!
此时此地,面对学生先斩后奏“木已成舟”的事实,我哭笑不得“打骂不得”,进退两难。
那时是高中生源最充足的时期,我们班共有65个学生,看着眼前这片烛光里也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张张如花似玉的青春面孔,我心潮起伏,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我是公开反对过学生大张旗鼓铺张浪费地过生日,因为作为班主任生怕学生耽误学习或出现安全事故,没想到今天却“过”到我自己“头”上了,虽然我是被动的,但“州官放火”一旦形成事实,事后还怎么制止“百姓点灯”?同时再看看眼前虽是高中学生但仍不乏稚嫩的一双双诚实尊重的眼睛,我的思想又变得倾向于答应他们的要求。一时间是停是“过”的矛盾心理在折磨着我。
事情毕竟出来了,老是骑墙头不下来也不行,得当机立断,这毕竟是晚自习时间,不能影响自己上课和隔壁班级教学。
综合考虑后,我还是“感情用事”了,最终做出了折中处理:大家一起同唱一首生日歌,咱们共同快乐,阳光生活,蛋糕糖果瓜子带回寝室吃。
于是我坐中间,男女同学站成四排如照毕业照一样,由班长领唱加指挥完整地唱了一遍“祝你生日快乐”。当时我虽然强调要放低声音,但由于同学们激情及“夜深人静”,结果还是引来了其它班级一些学生前来观看,好在歌唱时间很短就结束了。
我以为很保守安全地处理了自己“被动过生日”问题,第二天校长还是找我谈话了:你还怪浪漫唻,叫学生给你过生日!
当时我满身是嘴只能一肚子苦水对校长“支支吾吾”,好在校长还有几分开明,并没朝下细问。
这件事一转眼过去15年了,当年的学生都已“娶妻生子”各自过着自己生活的“日子”,逢年过节还时常接到他们的电话问候,有的还是用那句“老”话开玩笑祝福:“祝曹老师生日快乐!”。每每听到这句我“不知哪是哪”的话,我的心里就油然泛起一阵心酸和温暖!
【作者简介】曹永亮, 男,1966年11月出生,1986年7月中师毕业参加工作。现本科文凭,中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苗安中学。三十一年来先后担任教师.团委.教导主任.校长等工作,业余爱好篮球和写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 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 擅长文字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 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有意者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中师生-专栏】那天,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 / 文:荷塘月色
【校园霸凌事件讨论-专栏】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两个耳光!/ 文:沙鸥
【文学园地】 回家的路上 / 文: 馨怡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的凤翔师范生活/ 文:馨怡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蓝天教师园地》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