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玩意皇帝不拿出来赏赐,不是他小气,而是因为他本来就没几件

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紫禁城里摆的、用的,已经处处都是景泰蓝(就是铜胎掐丝珐琅)和铜胎画珐琅了。比如乾隆在案头放砚的掐丝珐琅云龙纹砚盒,还有他父亲常用的荷叶清香的画珐琅渣斗。

清乾隆掐丝珐琅云龙纹砚盒

清雍正画珐琅花卉渣斗

当然一定还有将这两种工艺结合在一起的物件,比如这个掐丝兼画珐琅的酥油茶罐,开光处装饰着画珐琅。两种技法,一刚一柔,再点缀上各色宝石,让这个酥油茶罐赏心悦目,酥油茶会不会更好喝些呢?

清乾隆掐丝兼画珐琅酥油茶罐

然而,以上这些再怎么精美,都还不至于到皇帝不舍得赏赐的程度。

那么,是什么珍贵的宝贝,让皇帝如此稀罕,独自赏玩呢?

这就是紫砂胎、玻璃胎、金胎画珐琅器具,其中,尤以玻璃胎画珐琅器最为难得,下图这个金光灿灿的花卉纹小鼻烟壶就是玻璃胎画珐琅器的典型代表。

至于原因,先不说。

藏于台北故宫的乾隆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目前所见最早的玻璃胎画珐琅作品是康熙,大多为乾隆作品

【紫砂胎画珐琅茶器】

也许是康熙见惯了景泰蓝,就琢磨着,这么姹紫嫣红的珐琅釉只在铜上表现,是不是有点可惜了。于是,繁冗的政务之余,想着能不能把珐琅釉移到别的胎体上呢?说到这,我实在是佩服他们祖孙三人的体力和心力,尤其是题有四万首诗的乾隆。

康熙选择了紫砂胎,宜兴的紫砂,他让匠人们在紫砂壶、盖碗上画珐琅。在康熙看来,素雅的红泥顿时像从秋天跃入了春天,繁花烂漫,生机活波。

但对于我来说,茶具,我还是喜欢素净的秋天。就像我喜欢千利休的草庐茶室,而不喜丰臣秀吉的黄金茶室一样。

这种紫砂胎的画珐琅茶器,据故宫专家朱家溍考证,只在康熙朝有,现在存世的只有几件而已。

【金胎画珐琅酒器】

美酒美器,显然,铜胎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点。于是,乾隆命造办处用金子打造精巧的酒壶和酒杯,制成金胎后,再用掐丝珐琅、画珐琅、宝石镶嵌、錾花等技法装饰出一个个可用、可赏、可玩的执壶,富丽堂皇。

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

朱家溍考证过,金胎的画珐琅器本来就少,至于杯随盖、随托碟尤其少,可能因为特殊的器物,特命来自意大利的宫廷画师郎世宁为其作画。錾胎加上西洋绘画的技法,这让中国的艺术品出现了立体的透视效果。

我怎么想到甄嬛用这个执壶毒死了果郡王呢?嗯。

藏于故宫的清乾隆金胎錾胎珐琅嵌画珐琅执壶和酒杯

【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

热爱中西方交流的清三代皇帝对来自西洋的天文、历法、算学、绘画都极有兴趣。不管是自己的画像,还是入宝山打虎,雍正都是穿着西洋装束,带着羊毛卷假发。

而三人对西方珐琅的爱不释手,简直了。雍正对珐琅彩,更是贡献了不少。

出于对色彩和艺术的敏感,雍正在祖孙三人的审美中,尤其出挑。因为西洋珐琅彩颜色并没有那么丰富,加之,又受限于进口。于是,雍正让他弟弟——主管造办处的老十三怡亲王去办一件事——研发更多的珐琅色彩,制作珐琅器。

果然,十三弟未负所托,研制出了二十多种珐琅釉料。

藏于台北故宫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开到榴花又一年》,来讲雍正和十三弟的情义。这个弟弟,能文能武,爱好艺术,最重要的,对雍正没有政治威胁。他替雍正打理造办处,耗尽心力。兄弟两人常常就一件艺术品、一个工艺流程反复琢磨,有乐趣,也有追求。

所谓知己,不过就在这些地方。这也是雍正时期艺术品相对卓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藏于台北故宫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

这个玻璃胎的金地寿桃鼻烟壶,饱满的颜色和桃子上深浅的颜色变化,让人想起雍正那只粉彩蟠桃的天球瓶。

可两者因为胎釉不同,制作难度相差很大,玻璃胎的技术要求极高。

玻璃,也叫料器。今天我们觉得它稀松平常,那是因为工业化。可当年的料器却是稀罕玩意,这种透明的材料常用来仿造玉器。

如玉的玻璃剔透莹润,多彩的珐琅跳跃诱人,如果能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会不会完美呢?于是,匠人们使出浑身本事,要满足皇帝的好奇。

藏于台北故宫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

可这极难。

珐琅,与玻璃材质很类似,熔点非常接近,制作过程又要反复几次绘画焙烧。如果温度低了,珐琅釉就不能充分熔化,色彩还原不好。如果温度高了,胎体就会变形报废。

藏于台北故宫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

所以,玻璃胎画珐琅仅限于一些小件器物,像小瓶子、鼻烟壶啦。

鼻烟,康熙年由传教士引入,很快就风靡宫廷内外。这样,存放鼻烟的鼻烟壶就变成了人手一件,可以炫耀的爱物。就像下面这个鼻烟壶中的婴戏图,皇帝们把最难的工艺用在鼻烟壶上,游戏之间,小器大作。

藏于台北故宫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

藏于台北故宫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

过程虽难,可一旦烧成,细润的玻璃胎体和绚丽的珐琅彩相互映衬,清丽、华艳,既有少女的清雅与纯洁,又有贵妇的雍容与华艳,果然完美。  怪不得雍正、乾隆每获成品都视若珍宝,绝少赐人。今天,这些精美的鼻烟壶很多都在台北故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