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85年,一场特殊的财产分割
公元1585年,天一阁主人,明朝兵部侍郎范钦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弥留之际,他把两个儿子(二儿子已经死了,二媳妇当家)叫到跟前准备分割财产,财产一共有两份;白银万两和一栋小楼,楼内没有一分钱,全是古书。
范钦什么也没说,只是对大儿子和二儿媳指了指身前的两份财产,那意思很明确,我的东西就这么多,你们选吧。
选了楼就不能要钱,选了钱就不能要楼要书。(书绝对不能卖,也不能毁坏,更不能让人看,自己看也不行,你还得管理它。)
任谁都会选择白银万里,白花花的银子,不比破楼古书来得更划算。
但大儿子选择了破楼和楼里的万卷古书,为了保存这栋破楼和楼上的万卷古书,大儿子把自己家的良田租了出去,靠着收租来保护这座藏书楼。
甚至为了更好的管理这座小楼,他拒绝了亲情,给自己给后世定下了万分苛刻的规矩:凡阁门及书橱钥匙分各房兄弟掌管,非各房钥匙齐集,不得开锁。并以"借人为不孝"之条律加以约束,管理森严。在阁前立碑铭刻禁令有:"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罚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不能说这个法子很残忍,却十分有效。
楼还是那个楼。
440年过去了,范钦死了,大儿子死了,大儿子的继承人也死了,继承人的继承人也死了……
这座藏书楼还在,倔强地挺立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天一街10号 。
如今,它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全国5A级旅游景区。
楼上的万卷古书价值不言而喻,许多古书已成为海内孤本,藏品中最稀珍的明代的地方志和科举录,分别有271种和370种。科举录分进士、会试和乡试三种,藏量占该类文献存世量的八成以上,堪称镇楼之宝。
其古籍、字画、碑贴、各种出土和传世的陶瓷器、铜器、玉器等和地方工艺精品不计其数,金钱早已不是衡量它们的标准。
岁月,总能见证一切奇迹,当初万两白银,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没有激起任何的水花,唯独这座藏书楼,平静的躺在历史里,越躺越香…
回头再来看,谁还说大儿子做了亏本买卖。
历史总能将属于你的一切还给你,收取的只是一点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