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影西葡(3)

七、奎尔宫

在博盖利亚市场停一停,让我从高迪的空间中暂时抽身。琳琅满目的商品更对游客的胃口,并非市民的首选,在我眼中,它更像厨房。很多摊位都是外边客座,里面烹饪,颇似日本的寿司店。海边城市,扇贝、蛏子、大虾都很诱人,点来几只尝尝,就已填饱肚皮。要一杯桑格利亚汽酒,甜甜的味道掩盖着烈酒的劲道,没喝几口,头开始晕。

晕晕乎乎中漫步兰布拉大街,比格拉西亚大街更休闲,人行道在大街的中间,覆盖着密密的梧桐,阳光洒落,宛若走进雷诺阿的油画。露天餐桌连绵不断,超大装的水果酒和诱人的食物照,招徕着宾客坐下,真是个打发时光的好地方。大街边的房子老老的,挺好看。皇家广场正在侧旁,喷泉、棕榈间高迪的煤气灯依然矗立。这是他第一件作品,仍可以看出后来大作的影子,灯杆的小蛇是自然的元素,灯顶的头盔有高迪的风格,和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的楼顶烟囱一脉相承。

1878年高迪结识了毕生的恩主奎尔公爵,1886年开始为他建造奎尔宫。六年时间,无数财富,充分信任,让奎尔宫成为当时最昂贵的建筑。艺术永远是带着锁链的舞蹈,深陷窄巷的奎尔宫没有开阔的视野,高迪就用恢宏的铁艺大门吸引目光。铁艺对铁匠家出生的高迪实在太熟悉,以至于出现在他所有的建筑中,最极致的就是奎尔宫。以我看来奎尔宫过于阴郁,以至于摩尔式的华丽中厅都染上了沉暗的哥特风,即便宝石镶嵌的穹顶,黄金打造的神龛,也无法提高中厅的亮度。起居室、餐厅、卧室同样昏暗,而且窗户和室内之间还隔着尖尖的拱券和细细的柱子,采光效果更差。高迪还为建筑配置了专属的家具,同样有着怪异的感觉。偶尔闪现的彩色玻璃窗,马赛克壁炉,才带出些温暖。奎尔宫的整体氛围挣扎在神圣和邪恶的边缘,只有屋顶和地下跳脱些。屋顶是五彩的马赛克烟囱,让我明媚;地下是开阔的地下马厩,让我疏朗;只这两处,我较喜欢。后来查过资料,才知道奎尔宫的哥特风,恰恰是那个时代的流行,即便强如高迪,依然拧不过所处的时代。

一路欣赏高迪建筑,像看画一样看建筑,总在心里问像什么?为什么?表达什么?很认真地去体会、去揣测,却总觉得差一点。等看完奎尔宫这最后一处,才豁然明白所差的这一点就是没有沉浸进去。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看的,应该从主人或者住客的视角去评价。这么看来,在今天所见的高迪建筑中,还是巴特罗之家略胜一筹,胜在美与实用有机地结合。

八、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国家宫)

一直走,真的有点累。因为行程缩短,时间非常紧张。当我从地铁站走出,来到西班牙广场,望着蒙特惠奇半山的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真想放弃。下午三点,时间还早,来一次不容易,只有咬牙坚持。国家宫原是1929年世博会的主展馆,神殿般的建筑,外形很宏伟,细节处还有东方风格。几段山路有电梯,略略省些脚力,或是心情使然,或是实际如此,华美外观之下有着藏不住的破败。

国家宫最重要的收藏是加泰罗尼亚地区(也涵盖部分部分的阿拉贡地区)的罗马式遗存,主要有壁画、建筑构件、神龛木雕等等,是从周围残存的罗马式教堂保护性迁移至此,尽可能保持着原貌,很有欣赏价值。罗马式并不是古罗马时代的艺术,而是八到十二世纪的基督教建筑艺术,之后便开启了辉煌的哥特时代。罗马式盛行的时期,正是欧洲基督教大兴之时,击败蛮族、十字军东征,教会的权利被推至顶峰。宗教建筑不断追求更高大、更雄伟,象征着上帝的神迹。巨大的石料是建筑的主材,石雕、木雕和壁画是最主要的装饰。基督教的绝对权威使得此时的艺术表现方式只为突出神性服务。为了区别于常人,人物形象完全没有情绪,没有动态,有的只是宗教特征。很多人会说,这些画一点不美,是艺术的倒退,中世纪常常被冠上黑暗之名。当我站在这些壁画前,抛去当下的美丑观,用美为功能服务的角度去解读,会感受到它们独有的魅力。教堂是面向民众的空间,装饰有着教谕的作用,那时民智未开,读书是极少数人的权利,广大百姓对宗教的理解非常粗浅,壁画就成为最好的传播媒介,一般只需要强化神的伟大、罪的恐怖即可。壁画内容高度程式化、抽象化,用典型器物、手势、装饰就能直抒主题,人物形象像与不像并不重要,甚至认为追求真实还有害于教义的传播。随着时代的演变,壁画的题材悄然变化,圣母的位置从与使徒们一起到画面的中心,基督的形象从宣扬教义的男子到圣母怀中的男婴,我认为,这种变化可能是宗教宣传的重点转变了,从说教转为关爱,从恐吓转为感化。加泰罗尼亚地区受到法国的影响较大,装饰风格纯朴,色彩红底为主,远不及拜占庭的金碧辉煌。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我深以为然,即便在固有的程式下,每一处壁画依然有着各自的特征,这就是不同艺术家的风格。相比壁画、版画,石雕和木雕更为粗陋,残留着蛮族的遗风。这里地处基督教世界的边缘,留下的圣器也多为铜制,而非金质。

国家宫中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放在一起展出,在法国、意大利这样展示会显得重点不突出,但在加泰罗尼亚倒正合适。在那个时代,这里并非艺术的中心,更多是受到艺术浪潮影响,所以三者之间的演变并不突兀,同时在渐进的过程漫漫融入当地的审美和特色。在漫长的中世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5世纪)到东罗马帝国(15世纪)灭亡之间的一千年中,兴盛于法国的哥特式艺术,是继罗马式之后更壮丽的高峰,自12世纪绵延到16世纪,至今所见的许多宏伟教堂都是哥特式的,比如沙特尔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等,巴塞罗那主教座堂也是哥特式的。在博物馆中,无法完整体现哥特建筑之美,但祭坛画、木雕、石雕等等还是可以管窥哥特艺术的风貌。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国际哥特式,处于哥特式晚期,大约14、15世纪,是与文艺复兴衔接和交融的时期。常常用金色的背景和昂贵的材料制作,开始采用透视关系,叙事感增强,装饰性增强,人物形象逐渐追求真实的美,服饰也变得自然生动起来。文艺复兴总是被抬高到人性解放的高度,我却觉得那是物质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总爆发,爆发点正是那几个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用划时代的天才点亮了艺术的光辉。文艺复兴是属于意大利的,属于佛罗伦萨,属于锡耶纳,加泰罗尼亚在地中海沿岸,受到影响很容易,并逐步兴起加泰罗尼亚画派。不过西班牙文艺复兴的最杰出者并不在这里,更多出现在马德里宫廷,也有例外,如来自希腊居于托莱多的格列柯。格列柯的画印刷和原作差别极大,看画册会觉得阴冷怪异,人物形象被拉长,有点现代艺术的味道;但看原作,感受完全不同,会有特别的光彩散发出来,来自人物的衣服面料,来自人物的面庞目光,有种画出灵魂的感觉,那种拉长如果抬头仰望,会烘托出崇敬的韵味。巴洛克之风是天主教对抗新教而产生的更奢华、更戏剧、更复杂的艺术表达,也是物质和技艺进一步发展和堆砌的产物。利比里亚半岛的天主教占绝对统治地位,与新教的矛盾不如德国、捷克尖锐,其巴洛克式的表达也就不够鲜明,偏向奢华堆砌,缺少灵动之感。对观者而言,还是一种压力,很难产生步入人间剧场的愉悦之感。

西班牙艺术大放光彩,应是近现代,阿拉伯文明的冲突和交融,大航海时代的开阔与瑰奇,成就出西班牙艺术中超现实的表达。可惜我已在国家宫漫步三个多小时,准备闭馆的工作人员把我赶出了现代艺术画廊。在匆匆的结尾,我还看到一些来自东方的艺术品,比如中国的屏风门。国家宫真的好大,后部还有穹窿的剧场,同样没有时间去欣赏。

步出国家宫,腿依然很乏,心情却好,于是眼前的风景又有了光彩,完全不是午后颓然的样子。整条水带开始放水,瀑布层叠,直到山脚下的圆形喷泉,很是壮观。这真是颗意外的彩蛋,原本查资料得知十一之后喷泉只在周末开放,还稍有遗憾,如今无意间遇到,着实喜出望外。夜色中,根据点评走进海鲜餐厅,直接在柜台上点选,现场烹饪,吃得就是份新鲜,算是对我一天辛苦的奖励。

(0)

相关推荐

  • 胡安·米罗作品《耕地》赏析

    画家.雕刻家和陶艺家胡安·米罗(1893-1983)发明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用简化的.仿生学的.但通常可辨认的形式排列他想象中的物体.这种激进的.创造性的风格在超现实主义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高 ...

  • 以最疯狂的色彩和线条,在巴塞罗那地平线上筑起狂想曲的男人

    因为微信改动公众号规则, 请点"LicorneUnique"关注我们并点亮文末的"在看"哦 ▼ Hello,我是一只鱼. 巴塞罗那,1926年的一个下午,电车撞 ...

  • 掠影西葡(1)

    一.缘起 念头即兴,旅行即始. 去西班牙的缘起不过是一本书和一张照片,书是<朝圣之路>,照片则是阿尔罕布拉宫的狮子庭院.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是基督教世界的三大圣城之一,其余两座是耶路撒冷和 ...

  • 掠影西葡(2)

    四.维森斯之家 下一处要参观的高迪建筑是维森斯之家,并不太远,我步行前往.漫步在并非游客攒集的路上,可以看到这座城市本来的模样.九点半,街上的人多起来,行色匆匆.路边的建筑挺美,幢幢相连,幢幢不同.许 ...

  • 掠影西葡(4)

    九.圣家堂 对圣家堂的赞誉普遍而经久不息,来巴塞罗那必需要看看.我在网上预订最早的入场券,更是早早到达,先去街对面的小池塘拍摄倒影.天气出奇的给力,预报说有雨,此时是蓝天.初阳娇暖,石材金黄,建筑的新 ...

  • 掠影西葡(5)

    (圣保罗医院俯瞰图,图片引自网络,彩色部分为开放部分) 十.圣保罗医院和加泰罗尼亚音乐宫 公众艺术,如建筑.音乐和戏剧,因创作者与公众间更积极的互动,得以反映时代的风貌,甚至成为潮流的先声.瓦格纳的歌 ...

  • 掠影西葡(6)

    十一.哥特区和海滨 行程缩短后,我在巴塞罗那只有两天,景点繁密,特别紧张.不过参观完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后,我再没有必去的景点,有一个下午的闲暇,可以慢下脚步,随意逛逛.哥特区是巴塞罗那的老城区,街巷狭窄 ...

  • 掠影西葡(7)

    十二.在路上和埃斯科利亚尔修道院 我一贯的风格是,为看更多风景,选择更长路途.而面对漫漫长途,最好的方法就是早早起床,黎明未至,我已乘上前往马德里的火车.一等车厢一排三人,很宽敞,很舒服,半梦半醒间, ...

  • 掠影西葡(8)

    十三.萨拉曼卡的黄昏和夜色 我对萨拉曼卡很有期待,远远望见阳光下一片金色的城池建筑,更加深了这份期待.为停车方便,我住在古城外.把车泊好,行李放下,已过五点.LP对萨拉曼卡极是推荐,我原计划完整地停留 ...

  • 掠影西葡(9)

    十四.萨拉曼卡 今天是我来西班牙的第四天,遇上久违的微雨,而不是日日相会的骄阳.没有阳光的古城,分外清冷.时间还早,游人未至,商铺也没开门,或许这才是萨拉曼卡本来的样子.所有感受和记录,都是主观的,但 ...

  • 掠影西葡(10)

    十五.塞哥维亚 一个人.一辆车.在阴阴雨雨间离开萨拉曼卡,走着昨天走过的路,望着窗外看过的田野.西班牙的高速边会出现巨大的形象牌,或是一头牛,或是一个人,我并不知道确切的含义,于是私心附会这是不同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