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对家长说

1、学校布置的课外书,书单往往是语文老师开的,当然以文学书为主,由于考纲和语文老师的个人局限,那些书不够丰富,部分孩子不愿意看也在情理之中。

甚至一些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品味,就是被一些所谓的“文学书”搞坏的。(名单不列了,大家自然知道。)其实不喜欢看书的孩子是很少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引导他们找到好看而又合适的书。

学校里其它学科的老师是很少提倡孩子们看课外书并开具阅读书目的,这就形成了读课外书就是读文学书的通例了。谁说读课外书就一定是读文学书的?家长应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多引导孩子看各个领域的书: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商业、体育、音乐、绘画、建筑。。。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高中三年要做的18件事》一文中说到:

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会很重视学科课程尤其是高考科目的学习,三年后都会有很好的成绩,还有许多学生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比赛成绩。但是,我认为这些还不是高中生活的全部内容和意义。高中生活不仅要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获得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内心和精神变得丰富。因为只有内心和精神丰富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和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与幸福。因此,今天,我给同学们提一些建议,或者说在高中三年中要尽力做成的18件事,作为你们做个人发展规划的一个参考。这 18件事情是:

  1.至少读50本好书,这些书要涉猎10个领域以上。在每个领域中,要至少精读一本该领域最经典的代表作。(其实应当至少读100本以上,也就是平均10天左右读一本书,只不过考虑到现在你们的课业负担,可能难以达到这样高的要求)

。。。

孩子的成长需要多种营养,孩子的口味也多种多样,未来的考试也是博杂得很,看看今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浙江精神”你就知道,这种文章不是光读文学书的人所能写好的。

2、学校只能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要想孩子更优秀,得自己想办法。

学校都有音乐课,但是谁家孩子的音乐特长是学校培养的?都是自己找校外老师教出来的!其它学科也一样。 学校是不负责培养孩子的特长和爱好的。孩子的任何一种特长和爱好,都得家长自己去施行。

同样,你见过一个不上课外班而提前考上杭甬名校的吗?

孩子的优秀都是家长花钱堆出来的,它是孩子天赋、自身努力和家长见识、经济投入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校之外,不用多花一分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下面一点信息供大家参考。

高中学科竞赛、高校自主招生是如此。其它一中提前批招生或是初中名校招生都一样,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而这一套标准,是一个只在学校里按部就班地学习的老实孩子很难达到的。

今年去报考过各地名校的家长和孩子就深刻地体会到了。

3、学校目标、老师目标和家长目标很多时候是不可能一致的。

学校有学校的宗旨,老师有老师的苦衷,家长有家长的要求。家长不遵从学校、老师的安排,不好。家长完全听从学校、老师的安排,也未必就好。学校、老师更多地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家长更多地从自己孩子的单一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对于家长来说,自己孩子的好,才是具有最关键意义的。学校、老师将所有时间都统一安排,未必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对于家长来说,给自己一些可以机动的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学校、老师、家长三者之间如何协调,是孩子成长中家长要做的功课。

这一点,初中的家长体会就太深刻了,我就不啰嗦了。

学习,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武阳东路308号
傅老师电话、微信: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