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强 | 古城!古城!我的孝义古城! 2024-04-14 12:06:56 每晚10:10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在这里等你 作者:师道强我是山西孝义古城人。我的老家在古城桥南正街门街门牌61号。 孝义古县城图 虽然70多年过去了,但我对其门牌号数仍然记得一清二楚。一个主要原因是1964年我考入省城学校后,常给家里写信。在信封上,我总是规规矩矩地写下这个地址。父亲识字不多,但也要给我回信。而且在信封最下方,总也要工工整整地落上这个地址。父与子这样一来一往的写信,就一直持续了4年。4年间究竟总共写了多少封,早已数不清了。 学校毕业后,我直接分配到了介休工作。之后成家立业,定居与此。父母在时,我常回去,但他们去世后,我永远失去了孝义的家,所以极少再回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老院两扇沉重的木门,经过岁月剥蚀的苍凉面目;那儿时小伙伴们礼拜天去南堰坡外挖野菜的身影;那初中同学们上夜自习时,点着用细铁丝串着蓖麻籽灯下,一笔一划认真写作业的情景;甚至那大街上用破旧不堪的自行车带着两扇豆腐的小贩,用悠扬的长调喊着"杀割豆腐咧"的声调等等,离我愈来愈远了。什么乡恋、乡思和乡愁也愈来愈模糊了。 当我在压着惶惶不安、忽有忽无的思虑,生活似乎如平静的湖水一样时,在去年五月底的一天,好像一石击入湖中,骤然泛起了涟漪,至今不能平静。那天,一个叫王正树的陌生人要加我微信,我点同意后让他自我介绍一下。他一介绍,吓了我一跳。原来他是孝义市政协原副主席兼统战部部长,现担任孝义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我与他素未交往,他加我有什么事?简单喧寒几句后,他单刀直入,说三晋文化研究会编一套文化丛书,想让我写关于孝义古城文化的专著。我听了,连忙以自已对这方面情况不了解而拒绝。不料,第二天,他要与我视频。我点开后,只见一位满脸慈祥的,虽上了几岁,但精神矍铄的长者,笑咪咪地又与我谈到了写书的事。我说,我从小离开孝义,定居在介休。虽说常回去,但毕竟离开孝义几十年了。而且孝义文坛大腕云集,怎么也轮不到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外人来写。说到这里,他严肃起来,加重语气说,“谁说你是外人?你生在孝义,长在孝义,是地地道道的孝义古城桥南人。论笔杆子,你出过几本书,在孝义文坛上很有威望。孝义三晋文化丛书不能没有你的一本!"他话已说到这个份上,我犹豫了,说那就考虑考虑。他说就这样吧,你把你的手机号码发我。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不一阵时间,他就在三晋文化研究群里发了《通知》:我们已出版的《孝义文化丛书》中,就古城文化来讲还是个短板弱项,为此经商决定由我市古城籍作家师道强先生主笔,打造一部古城文化专著。希望各位会长、专委会主任及理事同仁,有古城文化方面资料的请给予提供帮助。师道强先生已加入本群,手机号码为:13700559156,他与咱们大多数人还不太熟悉,请大家主动与他联系沟通,感谢大家的配合与支持。事已至此,我已被逼上梁山了,只好硬着头皮走下去。好在我平常有一些靠得住的"梁山好汉",是他们给了我全力的支持和具体的帮助。最关心我写书的是亦师亦友的梁镇川先生。他是吕梁地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行署文化局长、吕梁人民艺术家。退休后主编由孝义市委宣传部主管的《孝义风采》杂志至今,还担任着三晋文化研究会的顾问。这次,他首先帮我组织召开了孝义古城文化研究座谈会,参加的人有孝义市政府原副市长、三晋文化研究会顾问吴汉国先生,市政协常委、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文化学者郭建荣博士,市文化局原局长、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赵处亮先生,孝义市作家协会主席、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马明高先生,三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郭新荣,著名学者、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郭炳淦,中阳楼街道办事处原主任科员杨海宏,马烽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天将,《孝义风采》主编助理褚晨光,三晋文化研究会古城文化专委会主任李庆泉……单看这样的阵容,就知道他们为我写书提供了多么宝贵的资料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会议结束后,王正树会长给我提供了他们出版的所有三晋文化研究丛书和杂志,梁镇川先生提供了15年来出版的全部《孝义风采》杂志,赵处亮提供了两部《汾州府志》和《孝义县志》,吕梁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王爱琴提供了三部孝义古县志,市教育局局长田曜提供了《孝义教育志》,杨海宏提供了《城关乡志》和下属各村志,郭新荣、李荣生和胡天将等人也提供了不少有关古城文化研究的一些资料。更令人感动的是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吕梁商会石树滨书记从北京给我快递来一些急需的资料。我翻开这些堆满文案的资料,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仅大开眼界,而且为写这本书心中有了一些底气。在此基础上,我动笔前首先想到的还是梁镇川老师,几次与他沟通,才确定了书的整个体裁风格和框架结构,他还亲自帮我确定了书名为《古城情思》,并与我共同拟定了各章的小标题。之后,我将书名和各章标题报了王正树会长,在他的鼎立支持下,开始动手写了起来。 我写书或作文有个习惯,就是大纲确定之后,会全心投入进去,一股作气地去完成。我退休后写了两部50多万字的小说,两部40多万字的散文、评论和诗词曲集。10年期间写了约100余万字的作品,平均每年10万字以上,这对于我一个古稀老人来说,没有一颗恒心是不可能完成的。自已随心创作尚且如此,此次“应命而作“更不敢怠慢。每天除过吃饭和睡觉外,就一头钻进书房里,甚而忘了白天和黑夜,忘了是否吃过了饭。这次,因不知书何时要出版,怕耽误了人家的时间,因而更是不敢懈怠。什么电视、微信、聊天、上大街、逛超市等等,好像与我无缘了,我的身心全浸沉在孝义古城文字中。孝义古城文化虽没有专著,但资料和文章多如牛毛。按照王正树会长的要求,我的任务就是把古城文化集中梳理出来。从纵向讲,要讲清古城从诞生到今天发展演变的历史全过程;从横向讲,凡有关古城的旧貌、人文、经济、教育、风俗、娱乐、艺文、传说等等,都要涉及到。力争做到读者看完书后,不仅能对古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要受我的抒情文字的感染,让人们对古城产生一种美的情怀和向往。为此,除一般散文体裁外,我还在每章前填了一首词,每节后赋了一首律诗或绝句,中间也嵌了一些诗词曲,全书共达132首。这样,让读者在看枯燥的文字中,欣赏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曲,可在娱乐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在内容上,我除对古城基本的情况和知识介绍外,力求突出一个"新"字,即对别人没有写过,或写得过于简单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发挥。这也可以说是全书的亮点。第一,关于孝义古城的历史。一般人多以唐宗御赐孝义县名起,至今1700多年计。我深入研究后,认为应从春秋时期,晋献公"假虞灭虢"后,将虢虞之民赶迁其边疆地带,设置瓜衍县,即孝义县的最初形式起计,至今已2613年了。这样,就把人们讲的孝义古城历史延长了900多年。同时,我还按照城池规模的结构、名称的变动和朝代的更迭统一考虑,将其历史划分为“初始”、“雏形”、“定型”和“改造”四个阶段,这样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其演变的过程。第二,关于火烧中阳楼的传说。这个传说有多个版本,但在火烧的原因上,都是因为孝义人对上天的不敬,引发玉帝发怒,派火神下凡而烧的。但我从2010年新建中阳楼的资料中,发现中阳楼原先向西倾斜的历史。从中受到启示,原先火烧中阳楼的原因,可否演化为玉帝为免除楼体突然倒塌,给古城造成人财损失而有意烧掉重建呢?这样一改,既保留了火烧中阳楼的历史,又免去了对孝义人民的负面名声,这对正面宣传孝义,何尝不是一件好事?第三,关于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可能是孝义的名人。对于历史上的庞涓,因受"孙庞斗智"故事的影响,庞涓做为一个负面形象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但庞涓是哪里人?迄今为止,全国还没有一个资料认定。我从孝义县志中发现有"县城南关有庞涓宅,后改颐正庵"的记载。又从桥南村志和网上查到好多资料,证明庞涓大将军为魏国成霸,屡立战功,舍生取义。魏国官方纪年史《竹书纪年》,纠正了史传"孙庞斗智"的错误。我们孝义如能以此为据,为庞涓正名,那么孝义又出现了一位古代名人,这对正面宣传孝义是不是大有益处呢?第四,关于仁义巷的传说。孝义古城内有个仁义六尺巷,但见到说明的文字仅三言五语和一首诗而已。完善这个传说,在古城改造中保留和修复这个巷,是不是一件很有历史意义的事呢?我据仅有的梁镇川先生的短文和任学谦先生的剧本,经过大胆推论和编撰,重新演译了这个详尽的传说故事,这对大力宣传孝义的仁义道德又增添了资料。第五,关于"孝邑建筑中阳楼并永安市场记"的碑文。关于这个碑,很多著作或文章都提过,但多只引用了头两句而已。这次,我细读了全文后,深感其立意高远、叙事精准简练、文辞美轮美奂、抒情引人感叹,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文学艺术审美价值而令我惊叹不已。这是我所见到古城乃至孝义境内最好的碑文。所以我在"赏析"中说,此碑当称为"孝义第一碑",这个提法,有可能是我首次提出的。 我书可能还有其他亮点,这里不再列举了。应当提出的是,我的上述看法,仅是个人学术论点,也可能不成立。不过,能引起研究孝义古城文化的专家学者们的关注,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在忍受着夏日的高温和寂寞孤独,连续不停地伏案疾书三个月后,18万字的专著,从6月11日的座谈会开始,于9月9月基本结束了。但我病了,连最后一章的几首诗词,也实在无力作了,只好请孝义古城诗社的李庆泉社长帮忙完成。当我将《古城情思》初稿发给王正树会长后,儿女们把我送进了医院……我完全虚脱了,全身无力,脑子一片空白。在病床上,看到白色的液体,仿佛是我沸腾的心血和挥洒的汗水在缓缓地滴入我狭窄的血管,我已麻木得没有一丝痛感了。经过一段治疗出院后,我身体有了好转。但直到今天写这篇文章时,还是感到莫名的累。写书的三个月,依稀是一场梦,甚至到今天也不敢想那三个月是怎么一天天熬过来的。新年伊始,《孝义风采》在"特别推荐"栏目刊登了我此书第一章的压缩稿,《孝义文艺》刊登了第二章的压缩稿。我还应约为《吕梁日报》写了我成书的经历和体会,题目是"累,但快乐着"。《吕梁日报》在"特刊"中不仅配发我照片刊登了全文,还加了"编者按"。按语说:2019,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2020,我们开始新的征程。回望2019,无数画面让我们动容。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无论国家、社会还是个人,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本栏目选取了两位来自基层的工作者,在2019年里的奋斗故事,旨在使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同时激励每一个人发扬梦想精神,继续在奔跑中拥抱梦想、成就梦想。因为,这些成就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 望着我成书稿后各位朋友的支持、鼓励和多个报刊杂志的节选刊登,我倍感欣慰:人生难得几回累?!累又算什么?通过这次累,新增了一位德高望重的王正树朋友,加深了以梁镇川为代表的一批文坛好友的深情厚义,加入了一支生气勃勃的三晋文化研究队伍,为我故乡留下了充满我真挚大爱的一本书。这四个”一",不仅是我2019年最大的收获,而且是我终身难忘的一件大事。总之一个字:值! 另外应当郑重提到的是,本书除参考了上文中所讲各位朋友提供的文献、资料外,还参考了王有名、马夏民、侯兆勋、武立贵、王志东、马明高、武永虎、张力、张鸣和、任承德、任首旺、杜淮田等各位专家学者的著作或文章,以及使用了他们的一些有关古城的图片,在此一并致谢。推 荐 阅 读乡愁 “累”并快乐着 孝义下栅村里的杨继禹 赞 (0) 相关推荐 闻锺邮事 | 京城大运河集邮研究会成立 京城大运河集邮研究会成立 今天上午,京城大运河集邮研究会在北京西城区人民政府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多功能会议室正式成立,选举韩国光为会长,杜国平.冯舒拉为副会长,顾楠为秘书长,聘任李近朱.朱祖希.阎炳武为顾 ... “深入漳州说漳州,跳出古城看古城”,参加“漳州古城与闽台文化论坛”发言提纲 "深入漳州说漳州,跳出古城看古城" 参加"漳州古城与闽台文化论坛"发言提纲 黄 武 疆 2021年5月22日,漳州古城与闽台文化论坛在漳州古城向阳剧场开幕. 全 ... 师道强 | 孝义下栅村里的杨继禹 作者简介: 师道强,桥南文化艺术社社长.孝义古城诗社顾问.汾河曲社顾问.著有长篇小说两部,散文评论集和诗词集各一部.内中作品散见于省.地.市三级报刊杂志.创作作品总字数约一百余万. 孝义下栅村里尽名人 ... 古城传雅韵一一孝义古城诗社成立五周年暨《古城新韵》出版发行座谈会侧记 往期回顾 · 孝义66人巧妙展现一图中 · 山西唯一 | 中国最年轻的民歌收集人 作者:冯利花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翻开<古城新韵>的第一印象,2021年3月2 ... 师道强 | 故乡文学情 往期回顾 · 孝义农村娃为何获得"首都劳动奖章" · 和体育大师师旭平一起在孝义插队的日子 作者:师道强 我是孝义桥南村人,孝中毕业后考入省商干校,后分配到了介休工作.在党组 ... 师道强 :从下栅村走出的老革命杨冀轩 作者:师道强 去年底,我写了一篇<下栅村里的杨继禹>,说孝义下栅村里尽名人.其中提到了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章沁生.中共孝义市委书记章霍生.孝义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杨汉山.民国年间的山西 ... 师道强 | 乡愁 作者:师道强 乡愁还需要想吗? 是的.在平平常常的安逸日子里是没有乡愁的.但今年正要像往年一样过春节,春节后兄弟姐妹.侄儿男女开始走亲戚时,一场铺天盖地的病毒瘟疫突然降临,生活像时钟一样戛然而止. 我 ... 师道强 | “累”并快乐着 <吕梁日报>特刊编者按: 2019,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2020,我们开始新的征程. 回望2019,无数画面让我们动容. 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无论国家.社会还是 ... 为读者打开心灵之窗的金钥匙 | 师道强 为读者打开心灵之窗的金钥匙 --读梁镇川先生<序跋集览>有感 最近,原吕梁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行署文化局长.吕梁人民艺术家梁镇川先生,在他的网名为"木易真金"的公众号之& ... 师道强 | 生死间 作者简介: 师道强,笔名桥南,山西介休市人,祖籍孝义市.太阳诗词学院荣誉博士.汾河散曲社顾问.孝义古城诗社顾问.著有长篇小说<山水间>和<白雪梦>.其中<山水间& ... 师道强 | 我家老院的邻居们 往期回顾 · 我在碛口扶贫的两年半 · 为了一封邮件的投递 作者:师道强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大约七.八岁时,我家买下了孝义旧城边桥南大街门牌61号院内的三间西房.因窗户临街面西,所以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