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将一本书读懂了

云箫老师:

你说你苦恼于喜欢读书却不知是否读懂:“有时候拿着一本书翻来覆去地读,似懂非懂。”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书是否读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读者因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背景,对“读懂”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里,我只能谈几点我的看法,供你参考。

第一,读到自己。即在读一本书时,读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相似的想法、情感,包括熟悉的生活、时代。比如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时,我由苏霍姆林斯基描述的充满诗意的教育故事以及他所揭示的教育那纯真、纯正、纯净的人性之美,想到自己每一天平凡而同样美丽的教育实践,进而心潮起伏,难以自已。这其实是一种“共鸣”,而这种“共鸣”就是我所说的“读到自己”。没有这种与作者心灵互动的体验,很难说真正读懂了。读到自己,是欣赏,是联想,是审美。

第二,读出问题。即读出书中不明白的地方,不同意的观点,甚至可以是值得批判的思想。对于专业以外不懂的书,我们读的时候是发现不了问题的,但一个问题都提不出来恰恰证明我们一窍不通,根本没读懂;而对于我们的专业书,读的时候常常发现许多问题,这恰恰证明我们读进去了,也就是读懂了。我正在拜读的《“教育学视界”辨析》,作者陈桂生教授对许多人习以为常的教育“常识”“公理”提出的质疑敲打着我的心,使我对作者的观点以及一些教育“常识”也投去质疑的目光,以至于放下该书后我那被作者点燃的思想火把还在继续燃烧。读出问题,是质疑,是追问,是批判。

第三,与作者“互相照亮”。即在阅读时,如果你已经不知不觉与作者心灵契合,甚至感觉与作者在精神对话,那就说明你已经沉浸于书中,就是读懂了。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年轻时,我爱带学生玩,和他们在郊外摸爬滚打。结果不但领导批评我,还听到了一些老教师的讥讽:“他在显示自己爱学生啊!”

这时,我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对自己买船带学生探险的一段描述。他这样评论:“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带来快乐,而孩子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感到我的心一下子被苏霍姆林斯基照亮了:“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孩子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我仿佛听到苏霍姆林斯基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别怕,你没错,一点都没错!”同时,我感到自己也把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照亮了,我以一名中国青年教师的名义,用自己的故事为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加了一条中国式注释。

这就是我所说的读者与作者“互相照亮”。这就是读懂了。

第四,能够将“读”转化为“写”或“说”。即读了之后,能够把读到的东西表达出来,或写成文章,或与人口头解说。我在读书时,喜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这就是一种简单的表达,表达我对书中某些段落或某个观点的评价。能够作出这样的评价,就是初步读懂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一本书越是被批注得“体无完肤”,越证明你读懂了;相反,一本书读了之后忘得干干净净,很难说是读懂了。

我一直有读一本书便写一篇文章的习惯,即写书评或读书笔记,尤其是国外作品。除了我多次提到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还有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玛莎·努斯鲍姆的《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等,因为是翻译作品,读起来不是那么轻松,需要一边读一边想,所以我每读一本书都要写一篇文章,概述作者的基本观点并作评价。我把这当作读懂的标准。

读一遍是第一次理解;为了写文章心里梳理一遍,这是第二次理解;梳理之后写出来,这是第三次理解。到了这时,可以说基本上读懂了。前不久,我重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两本书应该说并不是特别通俗,但当我写完读书笔记后,我告诉自己:“我至少基本上读懂了。”

云箫老师,你可否也试着把以上几条作为“读懂”的标准来检验一下自己的阅读呢?

你的朋友 李镇西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1年08月18日第8版

(0)

相关推荐

  • 苏霍姆林斯基论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论自我教育

  • 《给教师的建议》 心得体会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冽,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 ...

  • 老胡观点:新学期,送给科研人的八句话

    新学期,新气象,新起点,新征程. 每一名中小学教师,经过暑假的短暂身心休整之后,又重新"披挂上阵",步入了紧张而繁忙的新旅程."开开心心工作,高高兴兴生活."这 ...

  • 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世界,已做成视频号的讲书视频(1-9篇)

    视频号:玟薇教育 理念:璞玉成器,采薇于书 定位:我是讲书人 标签: 1.亲子养育内容创作者 2.亲子教育成长型父母 3.家庭教育躬行者 4.热爱阅读写作的讲书人 5.<苏霍姆林斯基>教育 ...

  • 我想成为孩子一生的老师

    又一期的21天的阅读打卡开始了,我打算用21天来写这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共五卷的书评,我能做到吗?我也不知,那就试试写写看吧! 1 书评 第一篇 01 JANUARY 2019 在我之前 ...

  • 一间·一群·一本的臆想

    秋之谓到,秋色平分. 金秋九月,新的学年,一切都是新的.平日里,和同事一起散步,和孩子一起嬉戏,脚步撒满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笑语声似乎滞留在空气中凝固回响.不多久,学校里的桂花树就会再次开放,颗颗状如 ...

  • 我在<玟薇教育>视频号立了个目标!

    今天,10月15日,是我在公众号<不出局>平台,参与由赵冰老师发起的<每天一分钟讲书>打卡圈上,讲<苏霍姆林斯基>第100篇的日子,特此记录.在<玟薇教育&g ...

  • 永远的苏霍姆林斯基(前言)

    教育的圣经 不知是从陪伴孩子开始?还是注重自我成长起?让我不知不觉喜欢上教育,对于教育类的书籍,教育的话题,教育界的大师等等我都有很有兴趣想去探究去学习. ....... 有一天,当我想把<苏霍 ...

  • 教师原创|缺席的家庭教育

    今天,打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名著<给父母的建议>,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关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论述让人如沐春风,作者论到的很多家庭教育问题在我们国家同样存在,仿佛本书是为 ...

  • 怎样成为优秀教师—再读苏霍姆林斯基

    很多年面前就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的书,就了解了他的教育思想,今天,作为教师,其实很多时候是显得很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坚持的动力何在,教育的价值在哪,没有人能够指点迷津,书中自有黄金屋,很多时候,感觉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