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观打醮三疑点,背后是贾母、王夫人、元春的较量

《红楼梦》第二十八、二十九两回,围绕元春赏赐钗黛等端午礼物,以及清虚观打醮,贾府各股势力就宝玉的婚姻问题,展开一次较量——暗中的较量。

一、三个令人意外的举动

首先让人注意的是,在端午赐礼和清虚观打醮上,元春、贾母、王夫人三人都有非同寻常的举动。

1.元春的意外举动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贵妃元春打发夏太监到贾府做两件事,一是安排清虚观打醮之事,二是赐予贾府老少主子们端午礼物。

咱放下打醮之事,先说端午礼物。元春的分配方案很明确——

宝玉所得为“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宝钗的同宝玉一样

“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

这事大家都很熟悉,元春赐予宝玉、宝钗一样的礼品,却将黛玉撇开,是在表明她对宝玉婚姻的态度——娶宝钗。

而这,与贾母想让宝玉娶黛玉的安排(贾府上下多少都知道这一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元春的举动令贾府不少人惊疑——

譬如宝玉,直接怀疑是不是分错了;

譬如宝钗,见“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譬如黛玉,对宝玉发脾气,说“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贾母对元春如此分配肯定也感意外,但她表面上什么也没说,而是突然有所动作。

什么动作?

往下看。

2.贾母的意外举动

先回到元春打发夏太监给贾府的第一条指令——

“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 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

这指示很明白,透露了三个信息。

一是名头是“平安醮”,也就是祈求平安;

二是安排唱戏献供,但没说让哪些人参加;

三是明确要求贾珍(他是贾家族长)领着男人们跪香拜佛。

这一指示到了贾府,是怎样被执行的呢?

对清虚观打醮,管事的王熙凤原本是这样安排的——

“一时,凤姐儿来了,因说起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遂约着宝钗、宝玉、黛玉等看戏去。”

从这里看,凤姐本没把打醮当大事,因为按元春的指示,跪拜等主要仪式由贾珍等爷们儿去做,她们这些女人不过是去看个戏。

所以,凤姐想约着宝钗、黛玉、宝玉等一起热闹热闹,根本没做贾母、王夫人等重量级人物参加的打算——关于不想大操大办这一点,在此后打醮过程中,冯将军、赵侍郎等几个相好家族听说贾家合府出动,赶紧派人来送礼,惹得贾母后悔不迭,也是证明。

回到凤姐对打醮一事的具体安排。

听了凤姐的去清虚观看戏的邀请,宝钗赶紧婉拒,说“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就不去了”。

不想,贾母随后向凤姐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安排——

贾母听说,笑道:“既这么着,我同你去。”

贾母因又向宝钗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

宝钗只得答应着。

贾母又打发人去请了薛姨妈,顺路告诉王夫人,要带了他们姊妹去。

从贾母的安排看,不光她自己,王夫人、薛姨妈、凤姐、宝钗等,所有与宝玉婚姻大事有关的人,统统都要去清虚观!

贾母的这一举动,确实令人意外。

可更意外的,还在后面。

3.王夫人的意外举动

上面说了,贾母作为贾府最高统治者,下了包括王夫人在内的众人都参加打醮的决定。

令人意外的是,王夫人拒绝了,而且拒绝方式很艺术——

王夫人因一则身上不好,二则预备着元春有人出来,早已回了不去的,听贾母如今这样说,笑道:“还是这么高兴。”

(王夫人)因打发人去到园里告诉:“有要逛的,只管初一跟了老太太逛去。”

这个话一传开了,别人都还可已,只是那些丫头们天天不得出门槛子,听了这话,谁不要去,便是各人的主子懒怠去,他也百般撺掇了去,因此李宫裁等都说去。

贾母越发心中喜欢……

按说,婆婆有重大行动,儿媳应该参加,王夫人却借身体不好请假,并抬出元春这尊大佛挡箭。

更牛的是,王夫人虽说自己请假,却指示大家都去捧场,这让贾母更无话可说。

无可否认,王夫人不参加这么重要的打醮,令人意外。

二、三个意外是三人在较量

先说元春。

一次省亲,见了宝钗、黛玉一面,元春对她们肯定有一定印象。

以元春自己相对沉稳的性情,她更倾向于宝钗是必然的。

而且,能对她施加重要影响的,还有亲生母亲王夫人——贾母、王夫人等是有机会进宫见元春的。

而王夫人与其妹薛姨妈是一贯的“金玉良缘”推进者。

所以,元春最终做出宝玉娶宝钗的决定,不难理解。

再说贾母。

贾母从一开头是倾向于黛玉的,所以一直安排黛玉、宝玉跟在自己身边生活。

但元春的暗示打乱了贾母的节奏,她要借打醮发表意见,以挽回局面。

所以,贾母下令让大家都去清虚观。

清虚观里会有什么贾母可以抓住的机会吗?

当然有,因为清虚观的头头张道士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也就是宝玉的爷爷贾代善的替身——宝玉管张道士叫“张爷爷”。

贾代善是谁?贾母的亡夫!

因为这层关系,张道士和贾母肯定往来甚密——贾珍就知道“他又常往两个府里去”。

到贾府,张道士不可能不见贾母;见贾母,两人聊的最重要话题肯定是宝玉;聊宝玉,最重要的肯定是其婚娶问题。

所以,即便没有事先的安排,贾母也知道这次在清虚观,张道士肯定会说到宝玉的婚事。

甚至,即便张道士没说到,她也可找机会挑起这话头。

只要说到这话题,贾母就有机会发表自己声明。

事情也正是这样发展的,张道士果然主动提到要给宝玉介绍一个十五岁的小姐。

借此,贾母的机会来了,马上当众说出自己意见——

“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的话是两层意思。

第一、宝玉命里不该早娶,等大点再定。

这等于将元春的指婚摁了暂停键。

第二、女方不用富贵,模样性格好就行。

这简直是在明着否定宝钗,指定黛玉了。因为黛玉是寄人篱下的孤儿,而宝钗家则是皇商,家里有许多产业。

总之,贾母是借与张道士说宝玉婚姻问题的机会,发表与元春大不一致的意见。

三说王夫人。

有了元春的暗示,本来王夫人可以放心了,但没想到贾母却对端午赐礼之事没发表任何意见。

于是,她有些急,得行动。

怎么行动?

继续与元春沟通!最不济也得把信息反馈上去。

所以,她宁愿冒着让贾母不高兴的风险,也请假不去清虚观,而是留在家里与元春接头,“预备着元春有人出来”。

这就是王夫人不陪婆婆出门的原因了。

总之,在贵妃赐礼和清虚观打醮这几乎同时发生的事情上,元春、贾母、王夫人围绕宝玉的婚姻问题,展开了一次短兵相接。

而她们做这一切,根本没有,也不用去考虑宝玉、黛玉、宝钗的个人感受。

因为,爱情与婚姻,是两回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