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作息也要应时应季
人人都希望健康长寿。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养好脾胃对于健康长寿十分重要。在健脾胃方面,除了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外,优质睡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顺其自然,根据四季规律来调整作息时间,更有利于延年益寿。
春:晚睡早起,升发阳气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逐渐变得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比冬季要早。根据中医理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也就是说,在春季,我们的作息安排最好是能适当地晚睡早起,顺应日出的自然节律,与万物一同迎接阳光的温煦,有助体内阳气的升发。
阳气是生命之本,决定着身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有“卫外”和“固密”的作用。通俗地说就是,人体阳气充足,则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阳气虚衰则导致生理活动减弱、器官功能衰退、御寒能力下降。随着春天气温回暖,体内阳气升发,皮肤腠理逐渐开泄,各组织器官功能开始活跃,新陈代谢也趋于旺盛。此季节尤其不可因“春困”而赖床,正常的起床时间应该是5时至7时之间,因为这是一天之中阳气开始旺起来的时候。
春季早晚气温偏凉,晨练最好是在日出后,随身携带手绢,随时擦汗,注意出汗不宜过多。不要过早过快地减衣,建议大家采用“洋葱式”穿衣方法,多穿几层薄衣服,便于随时穿脱。
夏:晚睡早起,提倡子午觉
夏季昼长夜短,晚睡早起,适当减少睡眠时间,才是顺应自然养生的原则。
夏季天气炎热,人大多不容易入睡,因此入睡时间可以比平时推迟半小时左右,而早晨按以前的时间起床或者早起半小时,对健康都没有影响。这并不是提倡大家熬夜,人的睡眠有“过时不候”的特点,如果在困倦的时候不能及时入睡,就会难以入睡甚至失眠。所以,夏季睡觉时间不应超过11点半。
此外,夏天艳阳高照,易致人伤暑。加之昼长夜短,人们更应该重视午睡。中医提倡睡“子午觉”:“子”是指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1点,“午”是指中午11时至13点。因此,中午12点半左右开始午休半个小时,能让下午精力充沛,有很好的养生益处。
夏季养生还应注意补足水分,不要过度贪凉,避免烦燥生气,每天给自己足够的时间静养。中医所提倡的静养是指把所有的意念抛空,气沉丹田,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静养不必拘于时间和地点,感到累了就可以做,比如睡前打坐冥想,晨练时或晚饭后在公园保持轻松的站姿,闭上眼睛放松全身。
秋:早睡早起,敛阴舒阳
秋季是阳气渐收的季节,自然界的阳气会由疏泄流淌转为收敛闭藏。《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以收敛阴气,顺应阴精的收藏特性,安神养生;早起可以舒展阳气,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以保障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和学习,因此秋季宜早睡早起。
不过,秋季清晨往往寒气过重,而且空气阴霾、污浊,对于老年人而言,晨练时间太早有可能诱发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或导致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病情加重。所以锻练身体最好安排在早饭之后,上午九点左右再活动,此时气温适宜,空气的洁净度也最高。
另外,秋季天气渐冷,运动时注意添加衣服,运动后多喝开水,吃时令新鲜水果、蔬菜,尤其要多吃纤维比较多、偏碱性的水果,比如苹果、番茄。
冬:早睡晚起,身暖头凉
《黄帝内经》里强调,“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冬季天气寒冷,草木凋零,许多动物处于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为来年生长做准备。人体也要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适当减少体力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潜藏,损耗阴精,因此冬季要早睡晚起。建议比平时早半小时入睡,晚半小时起床。
一般来说,阳光充足、气温暖和的10时至15时是冬季户外锻炼的黄金时段。此外,中国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大多缺钙,这跟接受阳光照射太少有一定关系。冬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晒“太阳浴”。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体力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益于预防和抵抗疾病侵袭。古人的经验是,“暮卧不覆首”,“卧勿大语,损人气力”。说的是冬季睡眠时要盖好被子但不能蒙头,以确保身暖头凉,呼吸通畅,睡眠才安稳。躺下后不要再交谈,以防散神耗气,影响睡眠。
最后要强调的是,睡眠是很复杂的问题,与人的性格特征也有很大关系。许多人睡眠差都是因为“放不下”,心里老是想着事情。加上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用脑比较多,平时不停地看手机,这都会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影响睡眠。解决睡眠问题不能依赖安眠药,可用中药进行整体调理,以促进良好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