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社融增量34.86万亿元,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1月12日,央行公布了1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及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同比分别增长10.1%、8.6%,分别比11月末低0.6个、1.4个百分点。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年全社会通过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总量,因此,以前我们更关注贷款的规模增长,后来就已经转变为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2020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累计新增34.8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9.63万亿元,基本达成人民银行央行年中预定的“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目标。
2020年我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到底是否属于宽松还是从紧?超30万亿社融到底流向了哪些领域?2020年社融是否支持了实体经济?都是我们关注的热点:
第一点我国2020年的社会融资到底是否宽松?我国是否存在通货膨胀的货币发行基础?
2020年由于应对疫情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央行都实施了货币宽松的政策,特别是美国货币的超发引入关注。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债爆发式增长共借贷3万亿美元,达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最高记录的6倍,截至2020年5月5日,美国国债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美元。据路透社统计的数据,在过去的36周内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已向市场投放达超18.3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流动性、购买各类债券和经济刺激方案来弥补系统的脆弱性,根据美联储最新报告,美国金融体系的债务已经达到81万亿美元。世界各国相对宽松的货币超发引发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担忧一直存在。
纵观我国,因为在疫情初期的货币投放,理论界一直在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之间反复担忧。从全年的数据看,我国到底体现为通货膨胀的货币发行还是会陷入通货紧缩的格局仍然倍受瞩目。
根据2021年1月12日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2019年多9.19万亿元;2020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其中12月新增1.26万亿元,同比多增1170亿元。从增长的速度看,应该说是相对正常的,这与疫情发生之初我国货币政策的“六稳”“六保”政策要求难以分开。
从实际的执行效果看,2020年12月末M2余额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1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M1余额6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11月末低1.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3万亿元,同比增长9.2%。
社融存量的实际增速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13.5%,也表明我国的整体社会融资已经趋于正常,通货膨胀的危险已经基本解除。
第二点,我国的社会融资增长34.86万亿元都去了哪里?实体经济是否得到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社会融资整体增长正常在消除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心之后,人们更关心我国2020年增加的社会融资总量34.86万亿元都去了哪里?我们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是否已经体现了资金政策的足够支持?我国未来的实体经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活力?
一是从总量上看,体现为我国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加大,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增强。从202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持续增加,据统计,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17万亿元。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方面,2020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7.5%。
二是贷款结构显著改善。在企业端,中长期贷款保持多增。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1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389亿元。
三是整个社会融资结构看,债券和信贷融资大幅增长,成为逆周期调节的重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延续下降势头,说明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的严格监管格局仍然趋于加强。
四是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且继续呈现提高的态势,这种风险值得重视。截至2020年三季度,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4%,与2019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4个百分点,防风险仍然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关注点。
第三点,我国居民融资增长下降到底是买房的理性还是消费的降级?
与社会融资整体规模稳定增长和实体经济融资继续宽松的大背景下,我国居民融资呈现出同比增加金额放缓的趋势,这到底居民投资意愿下降还是消费降级呢?
从居民部门融资数据看,居民无论是短贷还是中长贷都有所回落。2020年全年住户贷款增加7.8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5万亿元。
一是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以及持续的影响,居民投资的意愿有所下降,一般实体经济是恢复性增长和恢复性投资,而作为居民的投资主体投资的意愿仍然难以激发出来,从而导致居民贷款意愿的下降。
二是今年房地产市场处于动荡行情,从政策上也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房地产投资意愿下降。
三是对房地产金融出台的“三条红线”等监管措施对房贷的增长有较大的约束性趋势,2020年12月主要由居民房贷构成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出现了7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少增(-432亿元)。从而进一步对房贷有约束力。
2020年已经过去了,2021年已经来临,面对新的一年我们值得期待有更好的发展,社会融资不会在过度的宽松环境下运行,但也不会矫枉过正过于趋紧。(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