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疫病流毒的孟春,处处吟唱着“正气歌”,我想起了文天祥

《正气歌》完成于公元1281年夏,距文天祥蟾宫折桂已有二十五年,距文天祥柴市殉国还有两年又五个月。文天祥卒年四十七岁,谥忠烈。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司马迁说“等死,死国可乎?”呜呼,“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在这个疫病流毒的孟春,我又想起了文丞相……


芝兰秀发,弱冠及第

《宋史》有记“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极赞文天祥相貌气度,这位翩翩佳公子,于公元1236年出生于江西吉安的郡望之族,虽非官宦大氏,亦有诗书传家。文天祥的父亲嗜书如命,颇有儒学功底,而且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有这般家学渊源,文天祥五岁开蒙,延请名师,面承庭训,日有进益。孩提时代的文天祥在白鹿书院的学宫里瞻仰到了同乡先贤北宋名臣欧阳修、南宋名臣胡铨的塑像,感叹到,“如果我文天祥死后不能像这些先贤一样受后世敬仰,我就算不得大丈夫,妄活了这一生。”小小年纪,慷慨壮志可见一斑。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寒窗十载,襟抱满怀的文天祥很自然地走上了科举之路。公元1256年,文天祥进京赶考,史书记载,“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拆开糊卷之后,宋理宗看到状元的名字欢喜道“文天祥,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芝兰玉树少年公子,春风得意状元新贵。文天祥就此开启了粲然未可知的宦海生涯!


不畏权贵,两度退隐

文天祥为官之时,南宋王朝已经非常衰朽了,可谓是皇帝昏庸,佞臣当道,强敌虎视,国是日非。公元1259年,蒙古铁骑攻打南宋,宋军疲弱节节败退,朝中更是人心难孚,理宗皇帝宠信的宦官董宋臣,多次怂恿皇帝迁都避难,满朝文武皆明哲保身,没有人敢犯颜争辩。只有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无奈文天祥的建议不但不被采纳,还遭到权奸陷害排挤。“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二十多岁的文天祥第一次自请免职回乡。几年之后,朝廷再次启用文天祥为尚书左司郎官,任上文天祥不改直谏本色,抨击权相贾似道“惜身负国、贻误战机”,又遭迫害弹劾,文天祥第二次隐退还乡。


毁家纾难,起兵勤王

所谓野无遗贤,“圣主”临朝,是不会允许金科状元一直委身乡里的。

公元1274年,文天祥被任命为赣州知州。1275年,蒙古大军长驱直入,饱读圣贤诗书的官员们人人自危,以宰相留梦炎为首的文臣武将们,更是弃官逃命。主持朝政的太皇太后谢氏,不得不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泪如雨下,决定变卖家财,起兵响应,不久文天祥组织了一支万余人的队伍,向临安进发。出征前朋友劝他:“蒙古大军乃虎狼之师,朝廷正规军都束手无策,你这样孤军冒进,岂不是以卵击石,虎口驱羊吗?”文天祥慨然道:“我何尝不知个中艰难,但朝廷厚养士人三百年,如今征召勤王,却无一人一骑入关,我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愿意以一己之身,给天下读书人做出表率!”

文天祥率领勤王义军镇守江苏,舍生忘死,奋勇作战,却难敌蒙古军队的赳赳铁骑!无奈之下,文天祥只得退保临安,捍卫京师!


书生当国,状元宰相

公元1276年,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成了荣光一时无两的状元宰相,而此时,升堂坐殿的宋恭帝只有五岁,垂帘听政的谢太皇太后已年逾六旬,饱尝战火的南宋王朝风雨飘摇,危若累卵,文天祥接手的,是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

领太皇太后懿旨,文丞相的第一件政务是同蒙古媾和。不想,进入蒙军统帅大帐的文丞相不卑不亢,大义凛然,据理力争。蒙军统帅伯颜没想到,一个文弱书生竟有这般胆气,起了惜才之心,他扣留文丞相,希望为己所用。然而任黄金珠玉在侧,文丞相皆不为所动,不久在旧日部曲的营救下,文丞相逃出敌营,投奔东南行朝,经略东南战务,再一次举起了抗元大旗。此时的文丞相已不止是风神玉朗的一代贤相,而俨然成为了南宋爱国志士的精神领袖!


崖山之后,孤木独支

大厦即倾,徒留壮士扼腕。文丞相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俘。敌营中,文丞相几次自杀殉国,却因敌兵看守森严,未能成仁。敌将张弘范一再诱降文丞相,让其写信劝降负隅崖山的南宋名将陆秀夫、张世杰。文丞相说:“我不能孝敬父母已属不孝,怎么还可以劝说别人背弃父母呢?”怎奈张弘范一再劝说,文丞相道,“好吧,拿纸笔来。”张弘范一听以为事成,只见文丞相笔酣墨饱之际,口占一绝。张弘范拿起看时,纸上赫然写道: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业已深知,文天祥心如磐石,不为己用。公元1279年,文丞相被押在敌军的战船上,亲眼目睹了,宋蒙崖山海战:陆秀夫背负幼主蹈海殉国,张世杰遭遇飓风溺亡,海面浮尸十万……南宋政权彻底覆灭。

对一个人最残忍的惩罚就是让他看着他钟爱的人,钟爱的事业,灰飞烟灭,而束手无策,文丞相痛心疾首。崖山战败后,元军中置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倘能改变心意,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文丞相眼泪扑簌簌地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哑口无言。被后世誉为“宋末三杰”的陆秀夫、张世杰已然死节,文丞相被张弘范解送元大都,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北京城。


千秋正气,舍生取义

元朝皇帝忽必烈汗,问蒙汉官员,谁是当世最杰出的文臣。官员们回禀,“北有耶律楚材,南有文天祥”。于是忽必烈汗下令务必劝降文天祥,南宋的降臣也希望劝降文天祥,以为自己的叛国行为遮羞。一时间各色人等游说不绝,可是文丞相只有一句答话,“亡国之臣,但就速死!”

利诱无效之后,文丞相被关到了土牢。文丞相在《正气歌》序里自述了自己的处境,大意是说,土牢狭小残破,不蔽风雨,虫鼠蛇蚁横行,各种病痛侵害着他的身体,空气污浊不堪,而他却能学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写就正义凛然的《正气歌》,所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所谓“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所谓“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元朝廷让已经投降的宋恭帝、谢太皇太后去土牢劝降文丞相,文丞相跪迎叩首,连连泣声道:“臣不能保大宋,致使陛下今日,深愧。圣驾请回,圣驾请回!”

太皇太后道:“我和皇帝业已降元,卿家为谁坚守?”丞相道:“为南国的父老百姓,为山川的养育之恩。”宋恭帝失声痛哭,祖孙俩汗颜而去。

公元1283年初,忽必烈汗再次召见文天祥,收监四年,此时的文丞相已经形销骨立,不成人形。他向忽必烈汗作揖之后,便将身体背了过去。忽必烈汗自觉无趣,讪讪道:“先生何求?”丞相答道:“愿赐之一死足矣!”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忽必烈汗感其忠义,不忍加害,于是想放他去做道士。而已经降元的南宋宰相留梦炎上书道:“文天祥是江南士人领袖,威望甚高,如果放了他,他一定会招募兵马,再次起兵。”于是,忽必烈汗下令斩杀文天祥于大都柴市。

公元1283年元月九日,由于长期囚困,文丞相已经丧失了方向感,他问了刽子手“哪里是南方?”,文丞相整理冠带,向其手所指的方向,展身下拜,然后说了一句:“吾事毕矣!”从容就义。

文丞相身后,家人在衣带中发现了丞相的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正气参天地,忠义书汗青。而今,距文天祥就义,已有七百三十七年。而今,囚禁文天祥的土牢,已成了“文丞相祠”,受千秋尚飨。而今,港珠澳大桥横跨零丁洋,后人不必再有“零丁”之叹。而今,一场疫病正流毒于我衣冠文物灿若丹霞的中华大地。而今,一批批医护工作者,白衣逆行,奔赴防疫前线,不顾个人安危践行着“仁至义尽,庶几无愧”的铮铮誓言。

中华民族,是有英雄的民族,是崇拜英雄的民族,是敢于做英雄的民族。“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而今,中华大地,处处吟唱着一首《正气歌》。

参考资料:《宋史》

更多宋朝相关故事:

宋朝的战斗力是有多弱?看看他们打的这两场仗就知道了

宋朝一位侍卫出身的宰相,阻止了再一次“烛影斧声”

宋太宗伐辽不成,反而屁股中箭,但也从此留下了“杨家将”的美谈

宋徽宗时奸臣之多,连高俅都排不上号,难怪宋江方腊等人会造反

做人留一线,死后好安葬,这位宋朝太后以事实告诉我们

宋朝有一项奇葩军事制度,打了胜仗还要请死罪!岳飞对此嗤之以鼻

这个宗教不简单,唐朝时建立,暴打宋明清,干翻元朝


(0)

相关推荐

  • 他是大宋最后的丞相,用一生书写《正气歌》

    他是大宋最后的丞相,用一生书写<正气歌> TA说 原创|发布:2021-01-12 17:46:23    更新:2021-01-12 17:46:23 01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宋末三杰之一 ...

  • 他是大宋最后的丞相,用一生书写《正气歌》3

    05 第二年,文天祥率领招募来的义军移师福建汀州,曾一度收复了广东梅州.进军江西后,在赣南的于都大败元军.此后收复了赣州和吉安两地的十余座县城,一时间人心大振,江西各地抗元武装纷纷响应. 就在这时,元 ...

  • 文天祥写《过零丁洋》这首诗的前前后后

    公元1278年(景炎三年),在广东潮州坚持抗元的文天祥,正和士兵们在一个名叫五坡岭的地方吃饭,元军大将张弘范率军突然"从天而降",文天祥被元军抓了. 文天祥早就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 ...

  • 宋朝灭亡后:文天祥为什么还不投降?

    进入大都 国破家亡后,文天祥打算绝食而死,他连绝食的时间和路线都想好了.从南安开始,绝食8天,等绝食而死时,船只正好到老家庐陵.在老家慷慨赴义--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准确地说,文天祥的算不如元军的算 ...

  • 孟春痹

    观督主人前言:立新七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守住<黄帝内经>这片净土,只因内经是中华医学的根源,还因为内经思想实在太伟大.纵观当今天下医学,无论技艺.疗效.认知.思想.境界各个层面,无有真正 ...

  • 《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译文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 ...

  • 【原创诗词】季国强 | 无心着夏溶溶月 偏爱随春处处同(诗词八首)

    品 READ 读 七绝-咏新加坡植物园(平水韵) 葫芦树上结葫娃,鱼尾葵珠坠穗花. 又见奇松针束叶,旅人蕉下忘归家. 五律-日暮村野高歌(平水韵) 拓荒村野里,畴野旷无山. 日暮重云去,河明一鹭还. ...

  • 中医古籍 太乙神针 光绪四年孟春南阳氏刻 欢迎阅读

    中医古籍 太乙神针 光绪四年孟春南阳氏刻 欢迎阅读

  • 《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全文,翻译赏析

    孟春[原文]      一曰: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 ...

  • 吕氏春秋 纪·孟春纪

    [孟春] 一曰: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 ...

  • 七律.芳春处处妍

    雾散依然艳美天,香椿老树嫩芽鲜. 虽无小饮三餐续,却有沉酣一梦连. 涧壑但知曾历雨,峰峦莫问暗生烟. 何堪暇日随时去,自古芳春处处妍. 

  • 七绝.孟春登剡山

    去年病疫眺窗频,今岁花香沁我身. 自有薰馀寻胜景,惟将汗滴洒三春.

  • 孟春组诗|吴金根:春雪(外三首)

    孟春组诗 作者:吴金根 春雪 洁白无瑕如丝绸, 细腻羞涩尤轻柔. 奔走千壑情难解, 妆美大地醉心头. 春花颂 清风徐来散蕾蜷, 丽姿乱眼枝上悬. 徜徉花海暗香沁, 娇羞含黛香满园. 亭台赏花 阳台掩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