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您做幼师:孩子总告状怎么办?
手把手教您做幼师
进入幼师行业,会发现好多让人烦恼而又欣喜的事情,孩子午睡不休息怎么办?有的小孩抢玩具怎么办?还有的小孩子咬人怎么办?有的是家园互动中的难题,有的是孩子游戏中遇到的难题,有的是孩子在户外运动中遇到的难题。为了更好地为我们在一线的幼师服务,人大幼儿教育导读公众号特推出“手把手教您做幼师”的栏目,定期刊登一线幼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期人大幼儿教育导读公众号有请我国台湾地区万甲田幼儿园、剑声文教机构总园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专家王春燕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孩子总爱告状怎么办?
在三年的幼教工作中,我对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策略还有一些困惑。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告状也十分普遍。“老师,她刚才对我打喷嚏”“老师,他刚刚没有漱口”“老师,他打到我了”“老师,某某某叫别人都不要和我玩”“老师,他说我们唱的歌不好听”等等。
经过了解,我知道了告状行为分为求助型,试探型,表现型,检举型和关爱型。对检举型的告状问题教师要强调幼儿对规则的认知。但有些无意义告状和附和告状的解决方法要有待解决。一些纠纷无法分清对错是非。要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幼儿进行指导呢?(提问者:上海市鹤琴爱真幼儿园 钱子萱)
王春燕专家解答
作为幼师,要了解了解此阶段的幼儿发展。幼儿自我中心观和角色取替能力发展还不成熟,即只从自己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并认为别人与他所知觉的事物是相同的。换言之,幼儿常因误解他人意图而产生冲突。
那么,作为幼师可以怎么做呢?
● 先理解孩子告状行为的原因
在幼教现场研究中指出幼儿告状行为背景原因前三名是违反规定、物权控制、肢体接触,另外,从'幼儿互动'层面发现告状事件发生的可能因素为告状者维护规则,自我和他人的权益。
从子瑄老师的告状“没漱口”案例中,可能是告状者认为被告状者违反规定,即便如此,老师还是可以倾听孩子告状的原因,或许可以问那位孩子:“你是因为关心他没漱口,食物卡在牙齿上容易蛀牙,对不对?”,这样的一个理解或是引导,其实也是间接肯定孩子背后的动机。
幼师可从班级经营着手
● 以老师为主题:
(1)引导孩子思考别人行为背后可能有其他原因。
(2)引导孩子思考,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你可以提醒同学怎么做比较好”。透过教导孩子更好的处理方式,同时也提升孩子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而建立孩子的沟通交涉能力
(3)引导孩子学着看见别人的优点
● 不要忘了要时时从孩子角度去思考自己是否又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声音:
研究中指出当老师响应消息较少时,幼儿会另寻其他策略展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未再有后续的动作与行为。当老师响应消息较多时,老师会主导整个介入的步调与内容,而幼儿的行为或响应符合老师的引导时,冲突即告一段落。在此主导的过程中,幼儿的声音易被老师欲传达的观点所掩盖而被忽略。
藉由孩子告状行为反而让我们能够了解孩子的情绪和想法,但好的引导能够让孩子学会表达、解决问题与同理别人。
孩子总是多动怎么办?
我们班有位插班进来的孩子,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他的行为习惯真的是“惨不忍睹”,他屁股就像长了钉子一样,坐不住。我观察过他很久,他无法停下来,双手双脚不停地动,有时候我总告诉自己要耐心教。这孩子什么都不吃,午饭时间拿着筷子就是玩,有时一个午餐时间,他可以换三双筷子,因为他把筷子玩掉了!我第一次碰见这样的孩子,我很想知道该怎么去教他?(提问者:上海市鹤琴爱真幼儿园 朱萍)
王春燕专家解答
从朱萍老师记录的个案内容来看,或许可以从三个方向思考,首先处理幼儿生理方面的问题(因老师提到个案挑食),进而思考自己班级经营的策略,如未果,再针对幼儿行为管理逐步着手。
1. 处理孩子挑食问题
从儿童发展和医学观点来说,其实有很多原因会造成孩子坐不住,例如:肌耐力不足、多感官处理困难(感统失调)、身体不舒服、没睡好、觉得无聊、情绪不好,其中包含一项吃错食物也会影响孩子坐不住,当孩子吃较多高GI食物(食物对增加血糖快慢的影响力,像是糖果、巧克力、吐司……),或挑食导致维生素B群摄取不足时,孩子都容易表现出躁动坐不住的情况。建议可以先检视一下孩子平时在家吃的食物,尤其处理孩子的挑食问题,或许有助于改善孩子坐不住的原因。
2. 思考自己的班级经营策略
班级经营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幼儿在教室的行为和学习态度,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效,以下几点为有效的班级经营策略。
把握关键时间建立教室规则:以简单化、熟悉化及例行化等基本原则来建立秩序,然后持续评估是否需要修改。
掌控教学时间,活动具有紧凑性
安排转接时刻,以适当的活动串联
发挥空间的功能以促使幼儿主动学习
协助与关怀幼儿以发展正向的师生关系
建立学习型组织以协助教师改变:学校整体人员透过学习型组织的方式,协助彼此在知识及行为上进行改变,这点也是幼儿园现场较少被运用的策略
教师反省式思考的重要性:班级经营不只是掌控秩序或管理行为使老师能顺利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而已,更要借着对幼儿的充分了解、不断反省修正和与人互动,妥善规划环境及课程等各方面,引发积极的教与学的关系。
3. 从幼儿行为管理着手
1) 具体列出问题行为
仔细观察整理写下孩子的特性为何?是冲动?活动量过多?还是注意力不集中?……因为这些特性使得孩子在日常生活里造成哪些不良行为?列出问题行为时,最好确实记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次数、情况。列出这些不良行为使得孩子在环境适应上有哪些困难?
2) 列出问题处理的先后顺序
在许多问题中,选出对目前生活影响最大、最容易办到的行为来处理,避免把所有问题一把抓,有时不但无法得到好效果,反而徒增双方的挫折感。
3) 采用适合的行为管理策略
“关注”与“忽略”技巧交互使用
在一般的情形下,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老师会特别注意,对于好的行为出现时,反而少去注意。在不知不觉中,间接鼓励孩子利用一些不良行为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老师可以采取的方式为: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尽可能不去注意或满足他的要求,甚至转而注意其他孩子或学生。当孩子出现好行为时,则适度地注意及给予鼓励赞美。
运用暂时隔离法或其他温和的处罚方式减少问题行为发生的机率。当孩子表现不良行为时,需让孩子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付出代价。例如:减少游戏时间、暂时隔离等。
编辑:刘亚力
审核:熊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