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个新花园,比这个还要茂盛

几乎还记得刚刚打开《樱桃园》的情景。
在喜欢的面包店小坐。旁边的玻璃房里,做蛋糕的女孩技法熟练。整理蛋糕胚,打发奶油。剖开蛋糕,放入奶油和水果夹心。又用刮刀抹面,旋转,抹平。
蛋糕师,以及一切用双手做出精美物品的人都令我感到神奇。着迷于从无到有,一点点刻画、修正、成形的过程。
建造使人充满希望。
商场人来人往。女孩已经把半成品放入冰箱,麻利地清理了台面。我还有点时间。背包里有刚借来的书。
其中一本是契诃夫的剧本集《樱桃园》。那时刚读完内米洛夫斯基的《契诃夫的一生》。
女性笔触下,对契诃夫的一生有温柔而深情的理解。契诃夫的形象鲜活生动。我想阅读这位后世盛赞作家的作品,很大程度是被内米洛夫斯基的书写打动。
而打开《樱桃园》,过往学校课本曾带来的辖制感扑面而来。却不是作品本身带来的。
前言是一篇写于1960年代的文章。对作者生平、作品等的信息介绍,我想是确切的。而在作品的解读上,与俄国革命背景紧紧联系——很像应对考试的作答。
无法忘记的厌烦。隐隐后悔不该借这本书。
一定有一些与读者本人来说不对味的书。而爱书与写书的人也曾一再告诫:读书是乐事,不要读不喜欢的书。
 
《樱桃园》对我来说属于这类书籍吗?还是说,阻隔我的是某种不恰当方式造成的偏见
类似想挑战一下的念头掺杂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续借了《樱桃园》。是啊,一两个月里,它几乎没再被翻开。
契诃夫值得盛赞。
他著名的戏剧剧目可能曾是考试的题目。《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真实剧本远不是为应对考试而作的解读那般生硬。
契诃夫的戏剧里多是小人物。庄园主,仆从,没落的贵族,军官的女儿,老去的演员。社会大变革,他们的命运随之起伏,生计也从来不容易。
而任何时代都有相同之处。老年人缅怀青春。中年人筹划一家生活。青年人迷惘,追求理想和爱情。在乡村的人梦想去往大城市,“卖掉房子,到莫斯科去”,“到巴黎去”。
这些写于一百多年前的作品展望了今天的生活。“那些生活在我们死后一二百年的人,那些由于我们生活得这么愚蠢、这么无味而藐视我们的人,也许他们会找到如何能够幸福的方法”。
很遗憾,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仍旧没有找到人类幸福的根本。依然在寻找。
契诃夫的戏剧里,可见普通俄罗斯大众的生活画面。土地广阔,人民热爱文化,乡村庄园有乐器演奏的音乐回荡,也有剧目上演。日常谈论离不开上帝,也缺不了烈酒的身影。人们情感丰富,可以说“眼里常含泪水”。
最打动人的是契诃夫的同情怜悯,他看到了普通人的呼求、追问、苦闷和无奈。他就在大众中间,坚持劳动,工作到脸上流汗。“……活下去,度过许许多多漫长的白昼,许许多多漫长的夜晚,耐心地忍受命运带来的考验……为美好的生活做准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