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之类战乱年代,庞大的军队几十万张嘴,粮食如何征集?

中国历史上,每逢黄巾起义、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兵荒马乱的年代,老百姓往往不能够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而且由于战乱大量的庄稼被毁,昔日的良田顿时沦为荒芜。

战乱长时间绵延的结果,就是导致抛荒的土地越来越多、粮食产量越来越低,而粮食产量降低就会有更多的人吃不饱饭,流离失所灾民就会更多。

但奇怪的是,很多起义军的队伍却能够不断地扩大。有朋友或许会问,这些起义军是靠什么喂饱手下队伍的,他们的粮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么说吧,早期没有根据地的起义军,获取粮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靠抢。这种方法见效快、成本低,最适合一些无良的军阀、土匪。

他们以强横的武力,强行从百姓手中抢夺他们仅有的粮食,根本不管这些嗷嗷待哺饥民的死活。而这么做的连锁效应,就是被抢走粮食的老百姓失去了粮食这种生活必需物资,很有可能自愿或非自愿地加入乱军的队伍。

于是,这些队伍就以这样恶性循环的方式扩大了。

但这种队伍,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和共同的信仰,而是一群被生活所迫或是臭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打了顺风仗可以越打越勇,但一到遇到了挫折很快就会做鸟兽散。

一方面起义军也不光抢掠普通百姓,因为毕竟普通百姓手里的粮食还是有限的,而且比较分散。小有资产的地主富户才是他们的首选目标,这些人拥有着大量的土地,既使一部分土地被荒废,仍然拥有着很多可耕种的土地。

另一方面,地主富户们的土地并不是由自己耕种,而是租给普通农民,也就是佃户耕种。地主恶霸们可不会理睬庄稼是否被战乱、自然灾害毁坏,不管遇上什么恶劣的状况,还是按期收取佃户的地租,以此转嫁自家的损失。

这也极大地加重了普通农民的负担。但如此一来,地主家就会有很多余粮。常言道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酒肉哪来的?就是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

比如电影《1942》中,就反映过以1942年河南灾荒年月为背景,张国立饰演的地主富户家,被四乡八里饥民冲击的场景。在当时普通民众家揭不开锅的状况下,地主富户的屋子里也依旧小米、核桃、猪牛充足,还豢养着一帮武装家丁守御财产。

正是因为地主富户家里的粮食多,并且比较集中,对于起义军来说,往往抢掠一个地主就会获得大量的粮食钱财,对自己队伍未来的发展提供粮食物资。

除了像早期八旗军那样直接的抢掠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派捐。一些地方性的起义军经常通过摊派的方式,强行要求所辖地的百姓缴纳粮食物资等,这其实也是种变相的抢劫。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抢那些皇族、官僚、地主,除补充军需外再发一部分粮食给饥民,还能够起到收买人心的作用。比如明朝末年的李自成,攻下洛阳后就处死了富可敌国的守财奴福王朱常洵。

除此之外,起义军们还会跨区域购买,因为对于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不可能全国所有的地方都同时遭受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绝收。

自古就有“两淮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富”的说法,一些大型的起义军势力或国家军队,可以通过自己强大的财力作为依托,向其他产粮产区购买,以供给自己部队所需。

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举个例子,近代起义军混战时期,各系起义军就常常通过各种渠道向产粮区大量购买粮食。古代这种事儿也很常见,此处买不到粮食,难道还不会去有粮的地方买吗?

随着近代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通讯、交通变得更为方便,咱们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越来越多,还可以向国外进口。例如抗战时期,就大量地从美国进口军用物资和军粮。

最有名的当属美国的午餐肉罐头,在当时可以说是极其抢手的货物,深受欢迎。那会儿如果能够吃到一份美国进口的午餐肉罐头,是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代表着不一般的待遇。

有些军事势力长期占据一个地区,抢粮不太现实,买粮要花钱,便自力根生。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耕做,从事农业生产,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实施的屯田制度就是这一种。

古时士兵基本上都是农民出身,当兵多数是迫于生计,被逼无奈才离开自己世代辛勤劳作的土地。打仗打得好与坏姑且不说,但大部分是很厉害的庄稼汉,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有经验的农民。

让士兵屯田,不仅能够保证屯田部队所需的粮食,同时还会有大量的结余,可以分配给其他部队。由于有军队的保护,所耕种的土地不会遭到破坏,这算是一种优势,粮食的产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屯田最成功的模式,要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了。这位从小家里被饿死多位亲人的起义军领袖,自然十分懂得粮食对百姓的重要性,于是在全国推行军户屯田模式,效果一度达到了“天下百万兵,不需朝廷一粒粮”。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一些常见的在兵荒马乱年代征集粮食的方法。有了粮食这个基本条件,起义军们就能养活自己的军队。

我们都知道,在兵荒马乱、食不果腹的年代,只要有粮就会有兵,只要有钱就会有枪,有人有枪就是草头王。当具备一定规模后,其势力就会不断地扩张,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壮大。

(0)

相关推荐

  •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漫评水浒(五十二)村民、强盗 谁是好人

    说起梁山好汉时,我们通常总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梁山好汉人畜无害,只是在梁山这个世外桃源过小日子. 其实呢,梁山好汉的吃和穿,主要是靠收保护费取得的.在<水浒传>中,强盗收取保护费,有一个专 ...

  • 安徽出土一批钱币,揭开一段三国隐史,诸葛亮不愧是商业奇才

    1984年,在安徽马鞍山雨山区,考古专家发现吴国大将朱然墓.通过考古挖掘,专家有了众多惊人发现,比如发现一双漆木屐,证明漆木屐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这就颠覆了日本历史等,除了这些惊艳的文物之外,朱然墓中 ...

  • 此人才是三国第一猛将,赵云见他绕道而走,就连吕布也不是他的对手

    三国时代一直是一个让人瞩目的时代.虽然百姓遭受了频繁的战乱,苦不堪言.但正是因为这样的混乱,许多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小编一直觉得,乱世对于整个国家,全体人民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一些有天赋的个 ...

  • 为何历史上对明末起义领袖张献忠的评价很低?

    张献忠是明朝末年和李自成齐名的农民起义军将领,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很低,说他嗜杀成性.残暴不仁.屠戮四川百姓,他到底干了多少缺德事让很多人都骂他? 1606年,张献忠出生于陕西.他的父亲在种地之外做 ...

  • 黄巢为何称帝?绝非私欲膨胀,而是急于转型

    进入关中后,黄巢有一个重大的大问题需要思考,那就是下一步该怎么走. 当时的黄巢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高举杀贪官污吏,打破这个旧世界的旗号吸引大家:另一种是高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一个和谐新世界 ...

  • 三国历史人物——徐庶(汉末三国时期名士)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本名徐福(<三国演义>中因对史书的误解错将其名改为单(shan)福),本是寒 ...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柳姓人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贤才俊彦比比皆是,只是很多人虽然展现了才干,却未必有机会让后人得知.本篇就来聊聊汉末时期的柳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 ...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公孙姓人物?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战乱纷繁,留名史册者也无法决定自己是哪段事迹被收录,或许那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本篇就来看看汉末公孙姓人物. 梳理了<三国志& ...

  • 既是皇叔亦是国丈,揭秘汉末三国身份最复杂的人物

    由于汉末三国距今有1800年历史了,史料的缺失,让很多历史真相成了谜团.董承的身份也一直困扰着古往今来的许多学者,按照现存的史料记载,他既是皇叔(献帝祖母董太后的侄子),亦是国丈(献帝嫔妃董贵人的生父 ...

  • 汉末三国时期的陶姓人物你了解多少?

    渔舟唱晚人何处,烟水茫茫古渡头.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各地战乱纷繁,能庇佑一方者大多会获得百姓们的敬重,谁也不愿在乱世中挣扎.本篇就来聊聊汉末时期的陶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 ...

  • 英雄不问出处?揭秘汉末三国时期的门阀制度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俗话还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现实很残酷,在汉末三国时期,受政治风气影响,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当时是非常注重一个人的出身的. 在那个时候就有"拼爹"这么一说了,世 ...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辛姓人物?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假期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各郡县都存在着一些宗族大姓,但是在历史记载中往往突出个别人物.本篇就来聊聊汉末时期的辛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 ...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应姓人物?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虽然天下动荡不已,但依旧有一批才华横溢者施展着他们的文采.本篇就来聊聊汉末三国时期的应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国志& ...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范姓人物?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战乱频仍,战火纷飞中有一部分人扬名立万,大多数人仍默默无闻,甚至没有生存的机会.本篇就来聊聊汉末的范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