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国力最弱的蜀汉,为何要坚持连续北伐曹魏 2024-07-31 19:53:01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3300 字阅 读 需 要 10 分钟我们知道,作为后先主时代蜀汉政权的当家人,诸葛亮一生都致力于北伐曹魏、光复中原,甚至可以说,北伐成为了孔明后半生全部事业的代名词,其生命不息,北伐便不停歇。然而众所周知,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始终是国力最弱的那一个。即便是诸葛亮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前出师表》)而在《太平御览·卷八百一十五》的《诸葛亮集》中,孔明说得更透彻:“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由此看来,对于自己究竟几斤几两,孔明是心中有数的。但让人颇为不解的是,即便国力如此不济,终孔明一生,其都致力于讨伐比蜀汉强大得多的曹魏,以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那么,明知与对手的实力不在一个量级上,孔明为何还要屡屡向强敌发难?丞相大人这般执着,难道真是为了完成先主刘玄德“光复汉室”的遗愿、以报先帝知遇之恩?上图_ 诸葛亮北伐线路图 不伐贼,王业亦亡 应该说,对于蜀汉得以立国的基础,诸葛亮看得很透彻。早在隆中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时,他就旗帜鲜明地告诉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刘皇叔:“今操已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三国志·诸葛亮传》)可以说,在中原王朝的经济中心尚在黄河流域时,谁据有北方,谁就掌握了争霸的主动权。这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史中大部分统一战争,最后都是北方统一南方。上图_ 黄河流域地图三国前后的历史一再证明,因战乱导致北方势力特别是经济水平的式微,是南方割据政权得以存在的基础;一旦北方完成经济恢复,统一就将进入倒计时,南方绝无继续割据的可能——这就是孔明所谓“今天下三分”的经济基础。在诸葛亮北伐前,曹魏据有天下十四个州中的十个,蜀汉只有益州一地。而在古代经济生活中比土地还重要的人口指标上,曹魏有66万户、443万人,而蜀汉只有28万户、94万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差距直接反映到双方国防力量的对比上,就是蜀汉即便在鼎盛时,军队也就十万左右,不及曹魏的五分之一。可见,在经济与军事实力双重不足的情况下,如果坐等曹魏发展壮大,蜀汉只有死路一条。上图_ 三国鼎立所以,孔明北伐的一个重要考量,便是无法让曹魏顺利完成经济恢复。因为双方体量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时间永远站在曹魏这边。只要时间足够,有先天体量优势的曹魏将会因为中原经济的恢复,远远地将只占据益州一地的蜀汉甩出好几条街。事实上,曹魏对自己的这种优势也是很清楚的。魏臣孙资就上疏魏明帝曹睿:“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埸,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三国志·明帝纪》)而这一策略日后果然被明帝采纳,即军事上采取守势、注重保境安民与休养生息,以逐步形成对吴、蜀两国的压倒性优势,如此则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故而孔明如不北伐,就是等死;北伐虽是找死,但一旦打赢就能够争得一线生机。举个大家都熟悉且易懂的例子,假设你和别人玩魔兽对战。这边你只有一个基地,但一开局就有好几个农民采矿。你的对手上来有四五个基地,但每个基地只有一两个农民采矿。你怎么打?趁着起步时采矿效率高,赶快暴兵出去打,争取先拿下对手几个分基地才是正途。要是按部就班慢慢点科技,等对手开始暴兵了,你就完了。与其坐等灭亡,不如奋起一搏——孔明就是在这样的略显凄凉的大背景下,拉开了五次北伐的大幕。那么,蜀汉北伐是否影响到了曹魏经济的恢复?当然!曹魏重臣司马孚就曾说:“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又以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孔明死后,在蜀汉益衰、曹魏益盛的情况下,刘禅还当了三十年皇帝,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上图_ 隆中对 待天下有变,则汉室可兴 在《隆中对》里,诸葛亮关于北伐时机格外强调要“待天下有变”时,再出手伐魏。为什么要“待天下有变”?因为在综合实力的巨大差距下,只有“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曹魏的国力优势,使蜀汉的胜率不至于为零。这里的“变”,指的是曹魏发生内乱或边患。如果发生了这样的“变”,则曹魏就不得不将国防力量向平叛或戍边倾斜,蜀汉北伐便可获得重要的战略“窗口期”。但可惜的是,终孔明一生,他都未能看到这个对蜀汉来说极端重要的“变”。在曹操、曹丕两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下,曹魏政权的根基已很牢固。曹睿执政的前半段也颇有英主之相,坚定地执行其祖父、父亲的休养生息之策,这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蜀汉“复兴汉室”这面大旗对中原百姓的号召力,《隆中对》里所谓的“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其实更多的不过是孔明的臆想罢了。这与之前光武帝刘秀率军开入关中时,百姓父老发自内心地喊出“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图_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 ,字元仲如此,则曹魏内乱是不可能了。那边患有可能吗?孔明时代,辽东的公孙渊还没有和曹魏翻脸,北部的鲜卑、氐羌等游牧民族也没有形成气候。这样,曹魏最大的边患就指向了三国中实力仅次于它的东吴。既然这样,那通过反复北伐,逐渐施加对曹魏的压力。这样,曹魏就只能对关中、陇右地区不停地增兵、增粮、增钱,东吴的可乘之机便越来越大,吴、魏交兵的可能性就水涨船高。即使东吴不出兵,通过接二连三的北伐,只要魏军稍有疏忽,汉军就可以消灭魏军部分有生力量、掠夺曹魏的粮食和人口,则曹魏百姓对政权的不满会越来越大,曹魏发生内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对于希望看到“天下有变”的蜀汉来说,何乐而不为呢?上图_ 东吴版图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威廉·麦尼尔在其著作《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中认为,正是因为欧洲长期以来的列国纷争所带来的激烈政治与军事对抗,从而造就了欧洲近代的军事神话。这一规律在中国古代,也具有普世性的一面。正如孟子所言:“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因此,对蜀汉来说,北伐也不失为一个提升国力,尤其是提升国防实力的重要途径。那么,不北伐就无法提升蜀汉的国防实力吗?我们看看诸葛亮自己是怎么说的:“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后出师表》)上图_ 凉州任凭你是多么盖世无双的英雄,在岁月这把杀猪刀面前,都注定是不堪一击的。如果不能尽快北伐,一旦当初跟随先主南征北战的那些汉军老班底全部故去,汉军军官阶层就会出现严重的断档。通过北伐,以求在军队还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宿将时,在实战中“以老带新”培养新的军官力量,对蜀汉而言是应当且必须的。特别是孔明北伐的核心并非是汉朝旧都长安所在的关中,而是陇右。在中国古代军事地理上,陇右一直都是一个军事资源相当丰足的地方。史念海先生在《论诸葛亮的攻守策略》中曾评述道:“若是不取得凉州,则无由获致兵源与马匹,也无由解决军粮问题。在这些条件未达到以前,就东向而争中原,那无异自取败亡。”自汉武帝时代李广家族这样的“六郡良家子”横空出世后,陇右凉州就是盛产名将悍卒的尚武之地。三国时代,董卓、马腾马超父子及姜维都是这一地区武人的翘楚。如果控制陇右,收拢当地强兵,再加上关陇一带富裕的战马资源,这就能大大提升汉军的战斗力。这不为别的,就是为蜀汉多打造、多留下一批精兵悍将,以便自己身后,蜀汉能够尽可能久的延续国祚,孔明何其用心良苦矣!上图_ 公孙渊(?-238年),字文懿或许孔明心里清楚,北伐只是一面旗帜,能不能成功只有天知道。但他必须努力,通过以攻为守尽量让蜀汉“活”得更久一些。孔明的悲哀之处,就在于历史只给了他巴蜀这么一个有限的舞台,并且他所料想的“天下有变”,也一直没有成为现实。讽刺的是,孔明谢世不久,公孙渊便与曹魏撕破脸皮。而更具爆炸性的是,辽东之乱刚过,数年之后司马懿就和曹魏皇室刀兵相见,司马代魏进入了倒计时。此事不仅导致曹魏大将夏侯霸叛逃蜀汉,更使忠于曹魏的武将集团接二连三在淮南拉起反旗,甚至还得到了东吴的支持。这样的机会假使摆在孔明面前,汉军、吴军、淮南军、辽东军一齐发难,历史恐怕就会重写。就像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所写的那样:“孔明有汉高之略,而无汉高之时。”岂非天意?岂非天意!参考资料:〔1〕 张明扬 《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2〕史念海 《论诸葛亮的攻守策略》〔3〕宋杰 《三国兵征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4〕饶胜文 《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沦》〔5〕威廉·麦尼尔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赞 (0) 相关推荐 司马懿一战将“四国演义”打成三国鼎立,与诸葛亮用兵立判高下! 在三国时代,魏蜀吴鼎峙而立,持续了近六十余年的三家割据之势,当中魏有司马懿父子,蜀有诸葛亮.姜维师徒,吴有大帝孙权及陆逊等一干名将,起初各自麾下能人确实不少,一时间彼此兼并不易,又加上相互掣肘,实在难 ... 误解千年三国名将系列之姜维,扭转乾坤之奇谋,却落误国之骂名 自古以来,人多喜以成败论英雄.正如:邓艾胜,人多颂:姜维败,人多损:诸葛亮北伐无功,人言其一生太过谨慎:姜维计失,人又言其多喜弄险.尤其对姜维的"敛兵聚谷"之策贬损者甚众,认为此谋 ... 孔明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绝非匡扶汉室,魏延的死已经说明问题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以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唯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 ... 赵云打了败仗,临死前,却坑死了唯一能够抵抗诸葛亮的魏国大将! "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到赵子龙单骑救主时夸赞赵云的诗句.赵云(?-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 ... 诸葛亮那么聪明,为什么一定要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使蜀国国力尽失?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飞哥裁缝铺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古往今来,每一个发动战争的主动方都不是单纯的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为了耗尽本国国力而发动战争的,开战之 ... 三国时蜀国北伐曹魏的时候为什么每次都要兵出祁山? 从汉中向西北行军,进入现在的陇南市地区,再北上现在的天水市地区,即可沿渭河而下,直达关中.从汉中到陇南,从陇南到天水,重要的中转站就祁山,而祁山也是蜀国能控制的最西北地区了.绕道而行,虽然路途变远了, ... 蜀汉只有9万军队,曹魏有40多万,诸葛亮搞啥赢面不大的北伐?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中后期的重要事件.很多人认为,北伐是错误的,让本就不太强盛的蜀汉雪上加霜,并加重了民间百姓的负担,甚至说蜀汉灭亡得快也有这方面的影响. 就蜀汉自身实力而言,似乎也不应该展开对外战争, ... 三国地理眼|姜维为何丢掉汉中?魏延未遭斩杀,曹魏雄兵根本不敢进犯! 作者简介:幽谷,山东栖霞人,本名路国春,地理学教师,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擅长从地理角度研究古典名著,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烟台日报>.<教师 ... 刘备错过2名猛将,其中1人可救蜀汉,1人可灭曹魏东吴 三国蜀汉主君刘备,虽然崛起初期被人打着跑,不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自己根据地,手下还有五虎将及诸葛亮.法正.刘巴等顶级谋士的帮助,成功建立蜀汉.可惜刘备拥有这么多顶级人才,却无法在三国后期有所作为,就因 ... 蜀汉这两位武将投靠曹魏,一个让刘备羞愧,一个让刘备背负骂名! 历史中有无数忠心耿耿的人物,当然也有很多令人不齿的叛徒.而三国时期,最让人愤恨的叛徒当属刘备的妻舅糜芳.他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对他也相当看重.然而最后却因为私人恩怨,在关键时刻,坑了关羽,背叛刘备投奔敌 ...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国力最强却鲜有主动进攻,相反国力最弱的蜀国却攻伐不停? 三国时期,有一个怪现象,控制了大汉三分之二领土的曹魏,在战略上采取守势:而国力较弱的蜀汉总是在马不停蹄的北伐. 首先,曹魏地盘大固然实力雄厚,但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国防压力 当时曹魏东南有东吴虎踞江东,北 ... 三国里最悲情痴情男人:老婆被吕布和曹操绿,连关羽都心动! 鉴证历史 挖掘历史真相,找寻千百年前的奇闻逸趣!探索历史真相.还原史实本身!带你一起回味经典历史!让我们一起鉴证历史! 公众号 我们知道三国里关羽,护送皇嫂千里走单骑,对貂蝉都不心动,但却为了一个女人 ... 古代刑罚没有最残酷,只有更残酷,电视剧里的都弱爆了! 相信爱看美剧或者古装剧的朋友们,都对很多古代刑罚并不陌生,但恕我直言,很多展现于影视剧或电影里的刑罚,大多被弱化处理,因为不可能让观众直接看到最残忍血腥的部分,而往往出现于人类历史中的刑罚,没有最残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