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疫,我终于领悟到农村存在的意义

灸友会第七八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导 读 
截至2月12日20:20分,国内新型肺炎确诊44763例,治愈4980例,死亡1114例。
——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

经此一疫,我终于领悟到农村存在的意义

这一次新冠肺炎的疫情,大概是自110年前的东北鼠疫以来,波及范围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的一次,2003年的非典恐怕得往后挪挪位置。
在特效药及疫苗问世之前,一个非常古老但是非常奏效的方法就是——隔离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在这个大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全国人民一起共度了一个史上最百无聊赖的春节
春节计划之“七天不动”方针
春游景点为:阳台峰、卧室巷、浴缸湖、淋浴大瀑布、床头山、客厅大裂谷、沙发游乐园、厨房美食街
美好的一天是这么度过的
最潮娱乐活动:重温数学与统计
相对已被逼疯的城里人,乡下的大叔大婶们就淡定得多:
编编竹篮
绣绣花
搓搓麻绳
唠唠嗑
▲为啥能这么淡定?还不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闷坏了,可以去四野无人的田埂上撒撒欢
赶赶牛儿,让寂静了一个冬天的田野,又多了几分生机。
▲城里人闲得数瓜子,乡下人忙着种土豆,把土豆的种子一块一块地摆好、埋好、踩实,只等春风化雨。
▲城里人无聊在鱼缸里钓鱼,乡下人忙着给梨树除虫
▲城里大白菜50元一颗?乡下遍野可都是菜,采一把香椿,让家人尝一尝春天的味道。
▲挖一挖春笋,做一盘腌笃鲜。
▲一睁开眼,不是灰白的水泥墙,四方的格子窗,冰冷的高层建筑,而是满眼青葱的绿意
对比城里人的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忧心忡忡内外交困,此刻的乡人略显处之泰然不动声色从容自若云淡风轻,这一刻,乡村的优越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曾经,机哥和一个朋友讨论过一个话题:在城镇化的大势之下,中国的乡村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的这位朋友说得挺现实:
就算你想留在农村,你能干些啥?何况农村的医疗教育卫生等配套都跟不上,农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人口越来越少,随之配套也在缩减,人会加速撤离。
没了农村有什么关系,我们吃的是粮食,不是吃农村。未来的农业,都是智能化,规模化,机械化,现在的小农经济已成了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桎梏。
到后来,他甚至总结一个观点:农村不亡,中国不强。
或许很多人的看法和他类似,一如存在了几千年的补锅匠,农村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以加速度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农村的命运,会以荒芜而收场。
可眼下这一场浩劫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城市的局限,文明的脆弱。
并不是说只有新冠肺炎这样极端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密度小导致病毒传播不开,人们居住相对安全;在城市交通中断导致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农村的农产品生产功能得到放大,农村才有意义。在源味君看来,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农村,原本就有其存在的重大意义。
我很赞同申明锐、张京祥等学者关于乡村的腹地价值的说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乡村转型与复兴》一文中,他们是这样阐述的:在给定的有限空间和资源的情况下,城市无法实现自给,因此城乡间贸易的交换和资源的占据则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特征。
仅从乡村的社会腹地价值看,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古老农业国度,乡村提供了国家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种战略纵深巨大弹性
而且,乡村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所发挥的滞纳劳动力的重要社会作用。
对于70、80后来说,乡村是大多数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乡愁的精神寄托。对于90后、00后来说,乡村是一种向往,“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向往和遐想。
曾经接触过一个规划项目,一批有情怀的70后众筹成立一个乡村休闲度假区,以24节气为主题设计场地,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许从侧面体现了乡村在这一代人心目中的地位和感情。
而城里的孩子们,一到乡野就撒丫子跑,喜欢小鸡小鸭,牛呀羊呀,喜欢在果树上摘果实,喜欢在地里挖红薯,他们没有乡村情结,但对自然的热爱,对乡野的向往,是刻在我们每一个人DNA里抹不去的印记。
被疫情关在屋子里多日,我常想起那些在田地里耕耘的农人,正是这些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自己的工作,让我们不再有无以果腹的烦忧,们无需发声,就能让我们感受到质朴与安然提醒着我们,关于这片土地上漫长而永恒的岁月。

I I 版权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