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为别人的行为买单
和朋友小西聊天,说起自己不喜欢过春节。
缘由来自小时候的春节,爸爸妈妈各忙各的,除了大家族的团拜,没有我们自己小家庭的活动。哥哥是男生妈妈不管他去哪里,我是不可以随便出门的,除非有“正当理由”(活动、同学邀约)。
然而春节期间,大家都好像很忙,没有任何活动,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里,游手好闲,觉得孤独。
小西是独生女,小时候常常被父母反锁在家里不让出门,也觉得一个人在家很孤独,不喜欢那种感觉,但是,这种情境是伴随她长大的。所以,我们两个人现在的共同特征是:常常把自己一个人留在家里,不想出门,也不找朋友,但是,同时也品味着孤独的痛苦,忧喜参半。
这是重点:小时候养成的情绪习惯,长大以后一直伴随着我们。即使物换星移、时过境迁,现在的我们,有如此多的资源(无论是内在或外在),但我们仍然免不了选择小时候的行为模式,或是创造小时候经历到的情境,好一再地重温那个已经造成强势神经回路的情感模式。
结婚生了孩子以后,有将近20年的时间,春节始终有人陪伴,虽然骨子里我还是不喜欢这个节日,但至少不感觉孤独了。
单身又空巢以后,孤独排山倒海的席卷而来,我为了挑战自己,连续两年春节我选择一个人在巴厘岛排毒。而且今年的生日,我没有邀请任何人参加,只是在家里平静地和管家(跟我十几年如亲人般)以及三只老狗一起度过。面对孤独,已经可以处之泰然。
我的确是喜欢一个人安静独处的,但是孤独的感觉还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现在我已经习惯和它共处了,就像我学会了与等待、思念、静观其变、失去、求不得、被误解等等我以前不喜欢的种种感受,好好地待在一起。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从小随我们长大的情绪模式,有些人可能有好多个,或强或弱,无论如何,如果它影响了你现在的生活,造成你和重要关系户的紧张,你就要勇敢的去面对它。
首先就是要找出这个惯常的情绪模式是什么。
它通常有几个特征:小时候就形成了,而且一路以来一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你。在你现在的生活中,仍然不断地感受到它,而且为它所困扰。比如说: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不配得、不被爱、不受尊重、没有真的关心你,别人都是要来利用你、剥削你的,世界是不友善的,你是孤独的。
第二,你要开始怀疑,并且在生命中去寻找证据。
看到是不是自己为了要体验这种感觉,而故意制造出生命中的种种事件,或是召唤这样的人来,甚至把原来不会这样对待你的人都变成了会让你感受到这种情绪的人。
第三,证实了责任是在自己身上以后,就要勇敢地去对治这种情绪。
下次它再度出现的时候,要为它承担责任,知道是自己的旧有的创伤模式发作,可能跟对方无关(也可能有关,但是我们要为自己可以负责的部分负责)。这个时候,可能需要给对方或是这件事一些时间,不要太早下定论。或者是试着用不同的眼光和角度来看待同样一件事情,去了解:在同样的遭遇下,别人是如何反应的,我们可不可以拿来借鉴、学习。
第四,学习和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在一起,以平等心对待这种感受,不要躲避、转移、投射、否认,而就是老老实实的允许它存在,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就像我今年孤独的生日,是我自己选择和营造的。我就是要看看,当那种孤独悲凉的熟悉情绪升起的时候,我是如何面对的。我发现我可以轻松地面对它,甚至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的时候,我知道我又过了一关了。
我自己一直以来也有不被尊重,或是被人家利用、占便宜的负面感受模式。但是当我愿意去为自己负责,坦然接受对方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时,这关也就过了。
比方说前一阵子我需要为了一个专业的事情请教一些某个领域的朋友,发了一些微信出去,有的人就没有回信。我以前可能就会对这个人有所评判,有负面的感受。这次,我等了他几天,他回信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回答了,而且表示希望和他通个电话。他没有回信,后来在朋友圈发一些好玩的东西(表示他是有时间的),我就知道他不想帮助我。我直接把他删除,还挺高兴微信朋友圈又清除了一个没有必要保留的人。以前我的头脑可能就会编织一些故事来气自己,现在我不上当了。
没所谓尊重不尊重,只有“有用没用”,我对他来说不是一个有用的关系户,他不需要和我维持关系,我尊重他的决定和选择,这和我的本身价值是无关的。
当我决定面对自己那个“被人利用、占便宜”的模式时,有人想来利用我的时候,我发现我可以更加没有负担地拒绝别人,不会像以前那样觉得愧疚。(可能我也学会和愧疚感相处了吧)我不去预先设想对方的立场和企图,保留很多空白的空间给别人,这样不但对方舒服,自己是更舒服的。
同时,如果感受到被利用、被占便宜,我也会和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待在一起,接受它之后,再决定如何面对、处理那个人或事。
亲爱的,你的情绪模式是什么?它是强迫性的吗?它妨碍了你的人际关系和幸福快乐吗?
按照上面的方法,认出它来,为它负责,接受它,处理它,然后不受它控制吧!
作者 | 张德芬
唤醒、疗愈、创造,在这里遇见未知的自己
懂得自己的情绪,才能不被控制
情绪的本质,是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所给出的反应,个体不同,反应模式也不同。
我们的任何情绪,包括伤心、委屈、绝望、无助等,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攻击,对于这种攻击,发泄抱负是一种表现形式,升华转化也是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只有懂得自己的各种情绪,才能不受它控制。情绪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今年,德芬老师特别以“七种力量”为主题,专门为女性设计定制课程。
提炼出影响女性成长最重要的七大核心力量,切入女性在个人成长路上的各种问题与痛点,引领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灵训练,一步一步塑造自己的内在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