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皂的INS值(硬度)在正统制皂化学里的解释

一花一世界,一皂一匠心

如果

你对制皂感到迷茫,

别怕

还有花老师

花老师前几天写了两篇

关于手工皂INS值(硬度)的文章

手工皂的INS值,到底有个鸟用?

没有软用的INS值,在新手皂师眼里怎么就成了宝了?

尽管是以冷制手工皂的角度出发来写了,不过回头看看在冷制皂的制作上还是能站的住脚的。不过正统的化学能不能站得住脚就不知道了,为此花老师也是怀着忐忐忑忑的心情,找了本纯化学制皂的书来验证一下,花老师的经验+二手化学知识到底靠不靠谱。

以下红色字体内容摘自高等学校教材《油脂化工工艺学》

碘值  :每100克油脂吸收碘的质量(克)称为碘值。碘值的高低反映了油脂的不饱和程度,油脂的碘值越高,其不饱和程度越大。通过碘值的测定,可以计算出油脂中混合脂肪酸的平均双键数,在油脂氢化时,可以计算出理论耗氢量。习惯上,把碘值在100以下的油脂称为干性油,碘值在100----130之间的油称为半干性油,大于130的油称为不干性油。干性油和半干性油因高度不饱和易发生酸性变质,为此,制皂时对干性油和半干性油通常经过加氢或部分加氢后使用

看来在化学里不是INS值和皂泡在水里的软硬有个神对应,而是碘值和油脂有个神对应。那么INS值又是哪来的呢。

花老师在书里根本就找不到关于INS值的解释和介绍,不过在网上花老师找到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

INS(硬度值)的计算方式是冷皂者的独创,利用油脂的皂化价(工厂常用皂化价)减去碘价获得,碘价越低的油脂INS值越高,例如椰子油可可脂棕榈核仁油等,这些油脂也通常被制皂者成为“硬油”,而碘价越高的油脂硬度值越低,例如大豆、米糠、葡萄籽等,这类油脂通常称谓“软油”。大体上植物油熔点越高硬度值也越高,反之熔点越低硬度值就越低~

这种解释也正好和书里关于碘值的解释不矛盾,看来还是靠谱的。

关于INS值的故事我们就先聊到这,

希望本文对您制皂有所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