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信命”的人, 十有八九是这三种人

点击加载图片

古人有言:“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命”理学的根基是深厚的。在谈及命的时候,我们常常把天联系到一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神秘命运的“敬畏”之情。

到底“命”和“天”相结合的观念,是从何而来的呢?

其实,在远古的时候,人类由于生产力落后,难以应对突发而来的灾难和事件,所以,他们将希望都托付给了上天和命运。

在他们看来,自己虽然掌控不来自己的命运和现实,可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相信,绝对会有能掌控其命运的人。这个虚幻的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天”。

其实,人的心理永远都是敬佩“未知”的。因为未知的一切,是能让我们感受到“可怖”的存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我们大多人,哪管是唯物论者,都会在某个时刻信命。就算是英国伟大发明家牛顿,他晚年也信上帝。

为何?因为有些事件,是用现实的科学和理论难以解释的。如此,他信奉上帝,敬畏“未知”的力量。

人,终究是感性的,终究不是完全理智的。所以说,信命和不信命,问题是不大的。因为人依旧在发展,多个信仰,终究是好事。

而那些热衷于信命的人,十有八九,都是这三种人。

点击加载图片

信命的人,往往是“历经沧桑”的年长者

人为何会信命,用复旦大学一位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有所经历,生出悟性”。

人年轻的时候,往往不信命,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何?因为他没有经历人世的挫折磨难,自然不懂得人生之不易,而只会在象牙塔中侃侃而谈。

可当这些人出了社会之后,其实他们这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想法,就会瞬间改变。为何?因为他们有所经历,甚至这些经历让他们产生出“无力感”。

就像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不管他学历多高,能力多强,都得从基层干起。可时间一久,他碰到的钉子多了,人的棱角,往往就被磨平了。

等到那个时候,当他回顾以往的经历,他便会清晰地发现,原来他所走的道路,都不是他自己能操控的。这一切,都是命运的轨迹。

无力感加上个人的沧桑经历,就会让他们坚信,命运是存在的,甚至一直在我们的身边指引着我们。

命是什么?从生物学上讲,就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生命。而从佛家上讲,就是轮回下的一点尘埃罢了。再从命理学上讲,就是一种和天意相吻合的轨迹。

这一切,只有历经沧桑的人才会懂得。因为经历,因为万般曲折,因为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便相信了“命”。

点击加载图片

信命的人,内心早已“看透”了一切

在生活中,其实一个人成不成熟,是能看出来的。如何看出来呢?从他的言行,从他的举止,从他看问题的角度就能看出来。

就拿那些信命的人来说,他们为人平淡,不去争太多,也不去抢太多,而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好。在他们看来,该有的,终究会有的,得不到的,也都不必然的。

如果说这样的说法,有点传统意义上的“唯心”,那我们不妨换个说法,这是一种自我的安慰和对于生活的看透。

看透和安慰,其实是一对双胞胎。人经历多了之后,自然就会看透,而看透的本质,就是将生活背后的潜规则和社会阶层都看清了。如此,你就得安慰自己无力的内心。

有些事,既然无法改变,那我们便顺着历史潮流大势去做人,去生活就好。与其为了难以改变的外在而烦恼,不如活得安稳点。

这样的想法,其实我们很多的中年人都有。为何会有?生活压力如此之大,倘若事事都计较,岂不是要逼疯自己。如此,找一个转移点,找一个信仰,以此来分散自己的焦虑和烦恼。

在人性心理中,大多人都不想让自己承受太多。那么,他们干脆便让内心变得平淡起来,像水一样,让烦恼流向未知的信仰当中。

点击加载图片

信命的人,有可能正“逃避”着现实

既然说“信命”是一种信仰,那么这种信仰的本身,有可能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

很多时候,不是人要逃避现实,而是说如果人总是在现实中硬扛着,那这个人终究是要疯掉的。

就像你在职场中努力打拼,夜以继日地工作,到最后,自己一无所得,可你发现别人轻轻松松就上位了。

这个时候,倘若人斤斤计较,到最后,受到伤害的人,终究是我们自己。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徒增烦恼,我们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命运使然。

这个词,很浪漫。可生活,就是需要有浪漫感的。浪漫感是什么?正如法国某位艺术家所说:“浪漫便是你心意和现实的结合。”

点击加载图片

说到底,“命运使然”的浪漫借口,便是规避现实苦恼的做法。而这种做法,正应了一句话,生活需要仪式感。

想想看,满是悲哀的现实,如果你没有一点唯心的想法,那你所过的日子终究是冷冰冰的。而人,怎么可能想过冷冰冰的日子呢?

所以,我们想转移压力,稍微逃避现实,便以“信命”为借口,让自己能稍微过得轻松点。

在这里,还是要说,人可以理性,也可以感性,可以信命,也可以不信命,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也是人对于生活的态度。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