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冯道能历经四朝十帝而不倒?这事儿要问问赵匡胤
冯道是五代时期的传奇人物,他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在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手下均位列将相、三公或三师。
中国古代历来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新君继位尚且要更换大臣,何况是改朝换代。但冯道却不遵循这个规律,越是改朝换代他的身价反而越高。
难道是他有着杰出的、无可替代的政治才能?并不尽然,在中国古代历朝宰相里,冯道不算最差的,但也绝对算不上最好的。为何会出现如此奇葩的现象呢?原因只有一个。
五代时期只有短短五十三年,却先后建立了五个王朝,每个王朝平均寿命只有十余年。除此之外,还陆续存在着十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之为五代十国。
在这样一个大乱世,每个朝代的创建者最紧要的事就是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何为正统?最关键的莫过于士大夫官僚阶层的站队,而冯道恰好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说白了,那些帝王所看重的并不是冯道的政治才能,而是他曾经的光环,每一任皇帝对他的任命就相当于一次加持,以至于到了后期,形成一个怪圈,不以冯道为宰相,你何以证明自己的正统?
当然,这种情况只会出现皇位极不稳固的情况下,只要皇帝确认自己站稳了脚跟,这种人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只能接受靠边站的命运。
后来,赵匡胤篡夺了后周的江山(冯道已死),后周的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人也原封不动的立于北宋朝堂之上。四年之后,范质等三人同一天被罢免相位,赵匡胤的心腹赵普正式走上前台。
范质临终前,告诫他的儿子范昱,不要向朝廷请赐谥号,不要刻墓碑。他非常清楚的明白,自己有愧于所读的圣贤之书,也对不起忠义二字。
宋太宗曾这样跟心腹近臣说道:范质累朝宰相,循規矩、重名器、持廉节,无出其右者,其所不足,但欠世宗一死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