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教学如何渗透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语文课教学如何渗透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张超
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损,抽象概括能力低,思维的目的性与灵活性差,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和判断性,不会运用思考策略,使得他们认知、情感、沟通能力以及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明显落后于普通学校学生,而他们将来也要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因此,语文课教学的内容必须切合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能力发展的需要,训练方法操作性要强,要能直接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更要激发其参与兴趣,有利于在相应的环境中学习,通过适应生活达到适应生存的目的。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是指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为智障儿童最终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和社会生存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所以,要求我们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听记,它要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生活实际当中。
如我在教《有礼貌的孩子》一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学生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学校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带领学生连续情境体验,不断强化学习动机,角色的扮演和具体的活动有助于智障学生对生活的理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真正的将语文课生活化,将生活化方式成为语文课的有效教学。
二、语文教学个别化。培智学生由于自身的障碍,他们有其共性和个性。怎样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生活自理的人,真正融入社会。就要求在语文课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他们将来进入社会遇到的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于是我就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不同的个别教育计划目标。
例如低年级侧重于个人生活方面,像认识自己的物品,认识身体各部分名称;中年级侧重于家庭生活方面,像认识、使用家庭物品,认识家庭成员,学习家务劳动;高年级则以社会生活为主,认识、使用公共场所的设施,遵守公共秩序。这样从生活中选择素材,确定主题,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生活能力的培养,再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可以不断丰富中度智残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制定了个别教学计划,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中就要有前瞻性,注意从个别化教学中,培养他们将来毕业后可能遇到的或经常需要的技能。针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重点,精心设计内容和教学环节,让个别化教学成为语文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为达到“让生活走进教育,让教育改善学生生活”的目标,为了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将不断探索开发出更多、更适合于智障学生发展的语文课程内容,采取更加有效的教育途径,为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