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种种散热设计,在它面前却全都失效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小小的智能手机内部,集成用于改善散热性能的热管、石墨导热贴、在芯片上涂抹硅脂,就已经成为了业界司空见惯的做法。

对于这些“散热黑科技”,厂商们总是很舍得宣传的——比如说,能够降低手机表面温度,改善握持手感啦;能够降低手机处理器温度,防止降频,提升游戏性能啦,不一而足。

当然,要说效果,其实内部加上散热总比不加的好,特别是对于降低手机内部温度来说,诸如热管这样的高级散热设计,总还是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当看到自家的爱机跑分更高、亦或是在长期游戏之后依然可以不卡顿的时候,或许,大家还是会从内心感谢如今的那些“变态”设计的吧。

但是,令笔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如此复杂、高成本、花费了许多工程师和设计师心血的现代智能手机散热设计,会轻易地败给最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并且在笔者既没有玩游戏也没有运行任何高负载程序的情况下,差点烫坏了我的手机……

事情就发生在昨天——当时,笔者刚刚结束了一场重要的会议,正行走在某艺术区内,同时使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和同事们讨论工作……突然,我意识到手中的手机逐渐开始发热……而且很快,触摸屏表面的温度就变得难以忍受。笔者一开始很诧异:因为我并未运行什么大型游戏,而且我的手机还安装了控制后台自启的软件,照理来说,不可能会无故发热才对。

但是,当我意识到发热的“罪魁祸首”之后,我确实无奈了——因为手机的发热并非源自内部,而是由于我在强烈的日光下使用它,导致屏幕被太阳光晒得火热。可问题是,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必须随时保持联系,因此不能停止继续操作手机。更糟糕的是,此时我发现,热量似乎已经传递到了手机内部——因为电池的电量明显下降得更快了!

这种状况,直到我钻进某专车的车厢,将手机屏幕对准空调出风口猛吹了一阵子,才总算告一段落。但它却也激起了我的思考:我们现在的手机散热系统,明明已经如此先进了,可面对阳光引起的机身热量,却依然是束手无策么?

图片来自Witrigs

很遗憾,似乎的确是这样——这是因为,智能手机目前所采用的的种种散热设计,其基本思路都是将芯片表面的热量通过介质,传导到手机的后盖或是边框上,然后再依靠自然辐射进行散热。而热管的单向导热性就意味着——如果边框实际上比处理器表面还要热,那么它起到的就会是反作用,也就是外部的热量反而会更快地加热手机内部,最终导致整体的过热发生……

可问题在于,比起手游、比起极少数大型软件,明明在太阳下,正常使用手机的情况要普遍得多,不是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坚果Pro 2S评测:稳健的外表下,是满满的野望

这次的半代升级,坚果Pro 2S表现得可以说是很漂亮了。

阿里员工164亿红包,其中“非典型”业务出力多少

在阿里刚刚发布的财报中,除了亮眼的数据,还有这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