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了一杯酱酒!终于明白茅台人为啥“吃香喝辣辣辣辣辣”……

这是周山荣公众号的第730篇原创文章

白酒到底是什么味道?
有的说『苦』,有的说『呛』,有的说『香』,竟然还有的说『甜』。
不管答案是什么,如果说『辣』,想必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
白酒之中,传统酱酒特别是茅台酒算柔雅的了。但说酱酒辣的人,也不少。
你看老外、小白或年轻人刚开始喝酱酒,一脸难受的表情,就秒懂我此言不虚了。
刚开始喝白酒,因为不习惯感觉难受,其实是呛不是辣。有的人所说的辣,是对『呛』的另一种表达。
这可以称着『假辣』。
那什么才是『真辣』呢?真辣未必是不习惯的难受,而是刺激鼻腔、泪腺、口腔乃至嘴巴。
众所周知,辣味属于刺激性,不是由味觉神经传达到脑部,所以它属于附属味。也就是说,严格来讲辣『不算味道』。
酒中的辣味,是由于灼痛刺激痛觉神经纤维所致。那是酒精刺激的原因吧?
还真不是!其实,纯乙醇在味觉上是『微甜』而不是『辣』。酒的辣味跟酒精有点关系,但跟酒的度数,确实没半点关系。
酒的辣味,主要是醛类、醇类的刺激性和酒液分子缔合不完全所致。

图 | 辣和酒精竟然没关系?(来源/网络)

比如,硫化物、阿魏酸等微辣,但含量极低,在酒中根本感觉不到。乙醇则是微甜的。只有乙醇与乙醛相混合时才会呈现出辣味来,这是白酒中出现辣味的主要原因。
所以,传统酱酒历经3-5年的贮存,乙醛大量挥发,并因酒中分子缔合作用,辣味会大幅减少以至消失。
总而言之,凡是『真辣』的白酒或酱酒,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了!
液态法白酒都是『高科技勾兑』,辣的可能性不能说是没有,但可能性并不大。相反,『真辣』的多半是纯粮酒。
有人把辣不辣,做为衡量真假酒、酒精酒还是纯粮酒的参照标准。这个标准在20年前,也许管用。
那时候的『假酒』,为了往死里控制成本,酒精质量差的没下限。为了增加香味、掩盖缺陷,稍有不慎,辣味便会露头。
现在再用辣不辣来衡量酒精酒,你就太小看『新工艺白酒』的『高科技』了。
有的白酒,有种辣眼睛的感觉。遇到这种情况,确实该小心,那酒真的不必再喝了。
新酒有辣味,主要来自刺激性。纯粮酿造的白酒、传统酱酒,有辣味也是『微辣』。

图 | 酱酒那么辣?(来源/网络)

这种『微辣』,有可能是酿造出了问题。发酵不正常,甘油被细菌分解生成丙烯醛,这种东西刺激性极强,辣味明显。
还有就是原材料发霉,酿造时出现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一些物质味道刺激,会产生辣味。
勾兑不到位,也会出现辣味。酒体中各种味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使本不应该凸显的辣味凸显出来。如果诸味协调,是不会出现辣味的。
名优酱酒,以及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大多数酱酒,都不辣。现实中,个别高价白酒、酱酒出现辣喉现象,个中原因,难以尽述。
适当的辣味,有使食味紧张、增进食欲的效果。酒中的辣味太大不好,既显得冲、新,也让饮用过程不甚愉悦。
酒中存在微量的辣味,但也不可缺少。比如,不少人认为,茅台入口就有一点『辣』。
论吃辣,有句俗话说得好:『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贵州人辣椒怕』。如此一说,贵州人的嗜辣或许就是天下第一了?
此辣非彼辣。
但检视一下『辣』与贵州人、与茅台人的关系,或许能为酱酒的辣找到一些『说法

图 | 辣了么?(来源/网络)

贵州人的吃辣,大约始于清初。
证据是成书于1841年《遵义府志·物产》中记载:『番椒,郡人通呼海椒,亦称辣角……』根据地方志对辣椒的记载的早晚,人们得出在西南吃辣的历史,当以贵州为先的论断。
贵州人为什么嗜辣?人们常说,主要是因为贵州潮湿多雨,日照时间相对较短,空气湿度较大,辣椒可以除湿增暖。
因此,民间家家都有以辣椒为原料制作的菜肴和调味品,形成终年吃辣、三餐嗜辣、无菜不辣、甚至『无辣不食』的民间风俗。
这种说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贵州不产盐。茅台镇因盐而兴,盐来酒往,始有今日茅台。贵州人嗜辣,其实是『以辣代盐』。
以『以辣代盐』并不是因为辣椒里有盐,而是因为辣椒有『味』。
人吃食物,要有味才能下咽;索然无味,则味同嚼蜡,哪有食欲?如此,久而久之,嗜辣就渐渐成为贵州人的传统食俗。
为啥说酱酒的辣,又扯到了辣椒呢?
中国人讲究吃香、喝辣,而不是吃辣、喝香。辣椒的刺激性那么强,显得有『味』,这与传统酱酒的重口味,二者之间是否有着某种关联呢?

图 | 贵州人辣椒怕?(来源/网络)


周山荣,持续研究酱香型白酒及茅台近20年,贵州省白酒特邀评委、国家一级品酒师、独立酒评人。著有《茅台酒文化笔记》《人文茅台》《山荣说酒》《山荣说透酱酒》等100余万字。自称『仁怀酱酒的服务员』,人称『中国酱酒的愚公』、『酱酒产业的活地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