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游乐场,围观人数大于体验人数的项目中总会有“跳楼机”存在,而这项刺激的娱乐设施即便向用户提供了安全防护措施,但显然依旧对玩家的心脏不甚友好。而当一家企业坐上“跳楼机”时,当事人恐怕需要一颗更为可靠的心脏去承受这一切了。日前有消息称,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与专注于中国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挚信资本(Trustbridge Partners),正在与WeWork中国就增持股份进行谈判,并希望获得WeWor中国业务的控股权。但据悉,此次其对WeWork中国的估值仅为10亿美元。虽然说10亿美元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已经是笔巨款,但是站在WeWork的立场上,或许就很难找到恰当的表情来面对这10亿美元的报价了。毕竟就在一年前,WeWork的估值还曾高达470亿美元,同时也是共享行业中一枚夺目璀璨的新星。自2010年成立以来,WeWork从投资者手中累积已经拿到了上百亿美元融资,其中特别是自2017年开始,更是连续获得多笔十亿级美元的投资之后,其每月扩张的办公空间就高达1.4万平方英尺至2.8万平方英尺之间。而在去年试图进行IPO之前,根据WeWork官网显示的信息,其业务已经扩展到十多个国家,覆盖全球77座城市,提供了287个办公地点,并拥有超过26万的会员。由此来看,WeWork烧钱的方法与鼎盛时期的ofo似乎并没什么两样,其所选择的都是大城市核心区,同时用长期租赁合同来博得业主青睐。甚至可以说,WeWork所代表的也正是在过去十几年间最为典型的互联网企业道路。但是即便WeWork如此强调自己的互联网属性,共享办公领域依然难以逃出“二房东”和“租金差价”这些关键词。并且由于营收表现相当微妙,WeWork在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8.86亿美元,净亏损9.33亿美元,到了2018年,营业收入为18.2亿美元,净亏损19.3亿美元。如此来看,对于WeWork这般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似乎只有源源不断的租户才能缓解其在亏损方面的压力。我们三易生活此前在对WeWork的相关分析文章中就曾指出,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现阶段全球都正处于不稳定周期中,因此也使得客源成为WeWork目前最大的问题。因此在WeWork这枚备受外界期待的行业新星,在IPO前被标准普尔和惠誉分别给予了B级和BB-级评级,随后估值蒸发至150亿美元,甚至期间还经历了因重要投资方高层的分歧,解雇了创始人及其亲友,而导致暂停IPO计划。但是从目前的表现来看,WeWork的“跳楼机”之旅并没有随着IPO暂停而就此停下。此前就曾传来大规模重组的消息,而在经历了裁员、遣散、新董事长走马上任、以及种种“出售控制权”和“重组董事会”等传言之后,WeWork未来的前景似乎更加堪忧。而到了现在,一家曾经估值高达470亿美元的企业,在中国区这个重要市场的业务报价却只有10亿美元——连巅峰时估值的零头都没到。不知当初看好并大力扶持WeWork背后的资方,现在的心态如何呢。当然,除了让外行看热闹之外,WeWork估值如同坐跳楼机一般急上急下的经历,显然也给行业带来了不少启示。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迈克·威尔逊更是将WeWork的上市失败,定义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他看来,这一事件透露出投资人已经不再愿意为创业者的过度投入买单,而背后所透露出的则是外界对于互联网行业此前流行先烧钱铺市场,后期再寻找盈利模式这一做法的质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2019年里已经开始出现“无人服务”。
用立法迫使苹果放弃Lighting?转接头大法可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