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汽车引擎在工作时需要机油来参与润滑、散热和清洁,因此其中不论是凸轮轴、曲轴、曲轴连杆、活塞等部件,只要有相互接触并会产生相互运动的部件,都离不开机油的保护。那么油底壳是干嘛的呢?简单说,这是用来存储机油的部件,通常位于引擎最底部的曲轴箱下,外形看上去像一个方形的盆子。每次保养时,用于放出旧机油的放油口就在油底壳下方,由放油螺丝密封,而新机油则会沉积在油底壳内以备引擎随时使用。油底壳的主要功能是存储机油并封闭曲轴箱,大多采用薄钢板加工而成,其形状决定于引擎的设计布局,以及需要存储的机油容量。除了用于存储机油之外,因为油底壳处于引擎的最下方,是远离热源的区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为机油提供散热的作用。因此为了让油底壳产生更好的机油散热效果,有些引擎会采用散热性能更好的铝合金铸造材质,并且在外部还带有散热鳍片的设计。另外,车辆在行驶时往往会遇到弯道和颠簸,为保证机油泵在车辆不平稳状态下也能随时吸到机油,油底壳通常会在机油泵吸油口部位做一个凹陷,有些油底壳内部还设计有挡板,来防止机油面波动过大。甚至于有些油底壳所带的放油螺丝带有磁性,在机油循环过程中还能吸附机油中携带的各种金属碎屑,避免其重新回到运转部件中增加磨损的可能。
所谓湿式油底壳,其主要特征就是能直接存储大量机油,这些机油将提供给引擎内部部件进行润滑,一部分通过机油泵送到引擎上部的凸轮轴、气门弹簧,以及活塞部分提供润滑,另一部分则由曲轴和连杆头通过直接接触激起的机油,对曲轴和轴瓦进行飞溅润滑。为什么大部分汽车引擎使用湿式油底壳,主要原因在于其成本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对于大多数的民用车辆来说,更加符合实用性。在采用湿式油底壳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机油泵来润滑的部分基本不受机油液面高度的影响,只要能吸到机油就没问题,而借助曲轴和连杆头部分的飞溅润滑时,需要让其部件浸入机油,这时对机油在油底壳内的液面高度就会有一定的要求。液面太低,曲轴和连杆不能浸入机油导致缺少润滑,而液面太高则又会导致浸入部分过多使得曲轴旋转阻力增大,降低引擎性能的同时,还容易让机油窜入气缸燃烧室内造成烧机油和增加积炭等问题。因此,湿式油底壳虽然结构简单,但对于加入的机油量必须严格控制,同时车辆长时间激烈驾驶或处于过度倾斜状态时,有可能会因为吸不够机油或曲轴下方接触不到足够的机油,导致润滑不够,严重情况下还或造成引擎烧瓦拉缸需要大修的后果。不过对于一般的民用车辆来说,很少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此使用成本低廉的湿式油底壳足矣。
事实上,干式油底壳源自于赛车运动,其可以保证车辆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都能获得最好的润滑效果。干式油底壳并不需要直接在油底壳中储存机油,而是通过机油泵将外置储油箱中的机油,送到引擎需要润滑的部件上,而在湿式油底壳中需要飞溅润滑的部分,也由机油泵来完成。由于干式油底壳没有储存机油的功能,因此可以做到更薄,引擎高度也能做到更低,而整体重心降低的好处就是能带来更好的操控表现,同时也避免湿式油底壳在激烈驾驶和各种极端情况下,所产生的润滑不良等负面影响。在干式油底壳系统中,油底壳部分主要充当中转的作用,通常会设置两个机油泵,其中一个用于将外部储油壶中的机油输送到所有需要润滑的部分,另一个机油泵则将回流到油底壳部分的机油吸回储油罐中。由于需要使用两个机油泵,因此对引擎部分输出的消耗程度高于湿式油底壳系统,再加上需要配置额外的机油管路和外部储油罐,所以也会占用更多的空间,并带来更高的成本。干式油底壳系统相对更复杂和昂贵,但其优异和稳定的特性可以保证引擎获得更高的性能和更全面的保护,同时也能应对更为极端的使用环境。具体地说,干式油底壳技术的优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干式油底壳的油底壳部分几乎不存储机油,曲轴部分不用浸入机油来获得润滑,因而曲轴运转时不再有搅动机油的阻力。再加上多级并联回油泵增加了曲轴箱内的真空度,让曲轴和活塞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变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引擎获得更搞的效率,从而一定程度提升功率输出。由于参与润滑的机油来自机外部储油箱,而非直接来自油底壳中,因此机油在参与润滑之后,会很快回到储油箱中,而不必待在高温环境的油底壳中,可以保持更好的机油质量。此外所有机油都通过机油泵来输送,还能为所有需要润滑的部分提供压力更高、流量稳定的机油喷射,机油的覆盖速度和范围更大,能增加机油对活动部件的润滑效果,而且不用担心在极端情况下机油压力波动的情况出现。干式油底壳因为相对可以做到更薄,因此引擎在布置时也可以更加接近地面,进而降低整车的重心。此外,油底壳部分还能根据实际需要做成不同的倾斜状态,比如设计成前后高低不同的楔形,让引擎可以设置成前倾或后仰来来进一步降低重心。而重心的降低对于车辆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可以让车辆在弯道中的表现更好。虽然干式油底壳优点不少,但因为维修保养难度和生产成本更高,同时还会降低燃油经济性表现,所以并不太适合民用车辆使用。因此,干式油底壳通常只会用在价格昂贵的高性能车辆,或是用于专业赛事的赛车上。而对于追求极限性能的这些车辆来说,保证极端的润滑效果以及获得更低的重心,显然是摆在成本和燃油经济性之上的需求。
虽然外观不再科幻,但这一新机却可能是OPPO的新起点。
用超声波黑掉手机,真的有那么可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