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预言家陈孝威:让罗斯福和丘吉尔佩服的中国退役将军
二战时期,由于国力原因,鲜有中国将军名闻世界,但鲜为人知的是,在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的耳朵里,却知道一位叫陈孝威的中国退役将军的名字,并先后给他写信,称赞他的见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陈孝威精准地预言了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及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让人叹为观止。
六不将军,曾经名震北方
陈孝威是福建人,早年毕业于福州武备学堂,后来进入“南黄埔、北保定”的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是一位标准的科班军人。陈孝威精于兵法,治军谨严,有“六不将军”之誉。
1924年,在兰封之役中,陈孝威采用“左回旋”大军作战战术,大败敌军十万人,名震黄河南北,并被提升为泰宁镇守使兼第七军援军总司令。所谓泰宁镇总兵,在清代是直隶绿营的五镇总兵官之一,驻扎在如今河北省易县境。
1929年,因为与军中保守派不合,于是辞官闲居在天津。1936年,经陆军大学杨杰推荐,陈孝威在陆军大学研究对日策略。抗战爆发后,陈孝威跟随白崇禧参加浙沪作战。之后不久再次离开军界,携家人到香港,并创办《天文台报》——寓意“上知天文”,从此,一生和该报相始终。
总之,从陈孝威从军战绩来看,也没见什么经天纬地之才,尽管曾经名震北方,但只能说是一位普通名将。然而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么一位退役军人,却在香港掀起了世界级的浪潮。
一鸣惊人,预言苏德之战
《天文台》创办之后,一直致力于抗日宣传,以及对当时局势的分析、预测,除此之外陈孝威还积极从事“国民外交”,就是投书给盟军各国政要,陈述相关战略战术意见。当时,类似的民间人士数不胜数,陈孝威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因此起初并没有受到盟国重视。
1941年2月,陈孝威在《天文台》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大不列颠之战》的文章,预言德国不会与苏联和平相处,征服中欧及西欧多数国家后,必然要对苏联开战。这种国家大事,官方有自己的研判,自然不会相信陈孝威的“民科”预言,所以没人当一回事。
据说,苏联情报部门将这一篇文章送给斯大林,但斯大林认为德国不会这么快攻打苏联,不会不理智的两线作战,至少要等到结束与英国战争之后才可能攻打苏联,所以斯大林看后不以为然,乃至对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说:“这是别有用心的说法,说不定那个作者就是中国的托洛茨基分子。”
然而,三个多月之后,德国撕毁条约,突然发动了对苏战争。苏德战争的爆发,也让陈孝威名噪一时,开始进入各国政要的眼里。
二鸣惊世,预言太平洋战争
1941年10月,陈孝威又发表了一篇时评文章——《德、日、意对苏、美、英三国作战的前景判断》,预言中日之战已经爆发多年,如今美国对日禁运,将导致日军资源枯竭,为了取得南太平洋诸岛的战略物资,并经由印度支那半岛包围中国南翼,日军必然南下,美军想要遏制日军南下,必须迅速扩充驻菲律宾的海军力量,以援助中国,牵制日军。
罗斯福对此见解十分重视,但当时欧洲战事激烈,没能及时对日本采取防范措施。最终,2个月之后,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席卷南太平洋,整个日军战略与陈孝威判断几乎一致。于是,陈孝威的战略思想震动盟国政要,他与《天文台》成为各国情报人员关注的焦点,每期《天文台》一出版,各国驻港外交官立即抢先阅读,当作重要情报发回本国,乃至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都曾亲自写信给陈孝威,高度评价他的见解。在蒋介石的办公室内,常备的报纸之一就是《天文台报》。
后来,陈孝威发表了《由敌寇点、线、面立体之最后部署,说到盟国所应选择最高方针》一文,探讨了攻打日本的战略方针,竟然成为盟国对德、日、意反攻的参考策略。美国驻华大使曾受命给陈孝威写信,谈到美军在作战部署中参考过他的相关文章,特向他表示感谢。
三鸣惊神,预言苏联出兵东北
连续两次精准的重大研判,让陈孝威闻名世界,也让世界震惊。作为一个流落异乡的退役军人,没有充足的情报信息,没有强大的背景,却三番两次成功预言二战走向,这不得不让人惊叹。乃至不少盟国外交官接连登门拜访,与陈孝威交换对局势的看法。
然而,就当人们感慨于陈孝威的神奇预言时,陈孝威又一次推出重磅预言:1942年预言日本“两三年内必败”,后来果然如此;1945年初预言苏联将出兵东北,从苏联远东地区出兵攻打日本占领的东北,后来又果然如此。这两则预言都非常大胆,其中1942年时日军兵锋正盛,所向披靡几乎攻无不克,这时说日本两三年内必败,估计再乐观的人都不太相信;而1945年初苏德战争还在继续,苏日签署有和平条约,当时就预言苏联出兵东北,还真不是一般的脑洞大开。
在二战期间,就以战略预言来说,陈孝威几乎堪称第一,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古往今来,统治者都希望收尽天下英才,但实际上人各有志,很多大才都远离庙堂而处于江湖之远,陈孝威就是这样的奇才。
不过,陈孝威又是一位怪人,一直热衷于扬名,除了在报纸上高谈阔论之外,还经常投书给从未与他谋面的各国政要与名人,其中不惜使用阿谀奉承之词,一旦对方回信,无论是不是敷衍,陈孝威都如获至宝,将之视为无上荣光,然后隆重地在报纸上刊登出来。直到晚年,陈孝威依然不改初衷,依然名心甚炽。一边名心甚炽,一边才华横溢,一边身处江湖,一边神算惊世.......陈孝威身上交织着诸多情绪,让人难以猜磨。
抗战胜利后,陈孝威曾先后担任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常务委员、香港各界纪念孙中山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常委等职务。晚年时期,陈孝威双目失明,性格更加怪僻,当时人们对他褒贬不一。1974年,陈孝威在香港去世,随即《天文台》关门,留有著作《为什么失去大陆》、《我与罗、丘、杜》、《抗战军事纪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