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便捷且有风险的描述系统 ​——《开启你的高维智慧》│ 书海遨游 No.20051

书海遨游 No.20051

推荐指数:☆☆☆

  一套便捷且有风险的描述系统   

——《开启你的高维智慧

原书阅读:318分钟

本文字数:1,791

本文阅读:5分钟

又是一本既爱又恨的书。

爱它,是因为作者的博学,这也是我喜欢的部分。

无论是各种宗教还是国学,乃至黄帝内经、中医等等。似乎除了科学部分,我能想到的所有老祖宗留下的一些成体系的思想都梳理了一遍。类似于科普的感觉,就是一本传统思想的普及读物。

非常适合浅尝即止的需求,比如其中我最陌生的黄帝内经,作者将其精华部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并做相应解读,这能帮助我对黄帝内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而更重要的是跨学科的横向对比,非常喜欢作者的总结,“易经是洗心,中医是养心,儒家是正心,道家是静心,禅宗是明心。”

尝试去了解下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藏,我会觉得是当代每个人都需要去做的,甚至这部分现在做的并不是很好,也是这个时代一种非常遗憾的缺失。我很同意作者说的,“提升自由度并不是一种控制,而是一种超越,是对自己有限认知的超越。”

了解乃至学习这些基础的思想学派,是认知超越最直接且便捷的方式。

而另一方面,恨它,也是尤为明显,甚至我都想过评价一颗星。

或者说我会强烈不建议对宗教和国学没有一定认知基础的人,以及没有经常思考习惯的人去看这本书。

其实简单的说,这本书就是在用一个比喻,空间维度的比喻去横向对比各种宗教和国学的观点。有点尴尬的点就是这只是一个比喻而已,可以把一些概念可以让大家更加的能够理解。但很容易在读者心中变成“事实”,乃至“真理”。

虽然作者也强调过,“这不是真理,这是一种描述,借这种描述便于我们理解人类所有的修炼法门。”但作者把所有领域都锚向了他的空间维度理论时,读者很容易不明觉厉,或者进入一个思维惯性。

以此我会感觉主要有两个角度在阅读的时候也许需要注意:

一、科学

用科学的视界去解读非科学的领域,似乎可以看成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但作者主要借用的科学只是数学上的空间维度。我们能直接觉知到的仅限是三维,而作者进一步提出了N维的可能性。同时也提到了时间维度,这又属于物理维度的范畴。其实这两者并不能等同或者直接将时间维度加在空间维度之上。在比喻的同时,相当于自己创立了一个维度理论,在读者接受比喻的同时,其实暗含的前提假设就是接受相应的维度理论。

这其实最多是在借用一些科学的概念,而概念本身也并没有辩证的阐述清楚。如果是想站在科学的立场上的话,那还是做的更科学点比较好。至少没有看出作者做科学研究的态度。或者我会担心作为读者,会不会误会作者讲的就是科学理论,作者说的就是对的。

二、标签

作者介绍这本书的内容,“都是我们人类在近几百年而产生的名词、名相和逻辑关系。我们只是把它拓展一下,连接一下,找到了他们之间这个简单的共性、规律。”我也相信这些表面的理念、思想背后一定有共性的规律。

我只是好奇的是“简单”的描述,有些化约主义的感觉。

既然是说佛家道家,那也应该知道,“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更有,“道可道,非常道”。

横向对比的确能够很好的去帮助理解,同时也容易产生误解。如果再把所有的横向对比都锚到一、二、三、N-1、N的维度,我只是担心以后读者会理直气壮的把这个“维度”的标杆拿出来当成真理去说事。

当然,希望我这一切的担忧都是多余的,我只是在阅读中作为一个读者会有些“认同”的感觉。不管作者用的是什么系统去描述,相信作者的发心的是好的,也是睿智的,就好像作者也说了,“只有不执着于任何一个描述系统,才有可能真正全然地包容与接纳一切系统。”

我只想多说一句,为何耶稣、佛陀、默罕默德都没有自己留下文字,也许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

2020-10-20


作者:刘丰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每月还会挑选一部当月看的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以此推荐给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