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呕吐/腹泻/反胃/嘈杂/泛酸/腹胀?实用干货
认真看,不吃亏!
一、脾胃
01、呕吐: 病因:霉烂食物、有毒食物、贪食过量,胃中胀满不安引起呕吐,保护性呕吐; 治方:生姜半夏: 小半夏汤: 用于:降胃上冲之气,缓解胃痉挛(降逆和胃止呕)(寒性呕吐)
02、《寿世保元》----热性呕吐: 组方:姜半夏6 、生姜12 、葛根6、 青竹茹12 、甘草2.5、 大枣6;
03、芦根---味性:性寒味甘, 用于:清肺胃之虚热,止呕吐而不烦躁。 热吐:暑热季节发生较多 芦根治热呕圣药
04、湿热呕吐(舌苔黄腻,呕吐酸苦粘液)(多见于有慢性胃炎之人) 组方:苏叶10-15,黄连5-9.。 或者选择二陈汤加苏叶黄连。
说明:二陈汤已经包含了小半夏汤在内。 在本方中,湿热仅限于胃上口,无大量酸苦之水,却是呕哕频繁,又呕吐无物,可只用少量苏叶、黄连。 方源:苏叶黄连止呕方,来自《湿热条辨》:呕哕不止,昼夜不好,用量仅各1g。 说明:昼夜呕哕不好,并非重病,只是胃之上口有湿热,湿热刺激引起呕哕,呕哕却排不掉这样的湿热。 有人治疗孕妇呕吐,也加入苏叶黄连,但是还要辨证。
05、伏龙肝----又名灶心黄土,质沉重, 味性:性下降,气香性温, 功能:暖脾温胃(胃气太虚 ,水药不受,别药入土即吐,伏龙肝立竿见影) 用法: 灶心黄土,小鸡子大,放碗内捣碎,冲入开水,搅动, 将带土黄色浑水,倾倒入另一碗中,趁温服下。
06、干呕、哕逆(打嗝):有声无物 治方:a 半夏干姜散(干呕吐涎沫,清稀水液) b 吴茱萸汤 症见:满口粘液丝,扯不断,吐不掉; 组方:吴茱萸1-2g,生姜,人参,大枣; 方解:吴茱萸----温胃降浊饮, 生姜----止呕散水, 人参、大枣----辅助正气。增强消除痰饮的功效。
07、干呕哕 症见:干呕如果连涎沫也没有,就用不着温化水饮,调气就行;实际就是胃痉挛。 治方:橘皮汤: 组方:橘皮15,生姜30; 方解:橘皮----能调气, 生姜----能和胃; 辩证:病深者,其声哕;
08、蓄饮 症见:胃里的水没有很好地被吸收,又没有呕吐出来,停蓄在胃中出不来;
证属:痞、渴、眩、悸; 痞----硬叫作水饮结聚; 渴----叫做水饮阻碍,正津不能输布; 眩晕----叫做水饮阻碍,清阳不能上升; 悸----心慌、心跳、也叫做水饮凌心; 治方:小半夏汤加茯苓: 组方1:半夏12 、生姜24 、茯苓12; 组方2: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撵成细末,每次温开水冲服10-15g,日3次;
▲09、反胃: 症见:呕吐所进食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便干;
病因:实际上就是幽门梗阻;梗阻产物为炎症产物, 如瘀血、稠痰或炎症变形,如瘢痕狭窄、水肿以及肿瘤压迫;
治疗:从三步走--a 消除梗阻,b 止呕,c 通便; 治方:柿干3枚,连蒂捣烂,黄酒冲服;切勿以别药杂进! 方解:柿干有清热、润肠、燥湿、收敛愈合创面作用; 古方:朱丹溪治胃反----用韭菜汁搅在牛奶喝,韭菜散结气,散瘀血; 评述:胃反证的大便干燥,单靠草根树皮不行; ▲牛奶----是动物药品,最能治胃肠燥枯,而且要持之以恒,长期服用。 禁忌:▲苦寒泻下药、辛燥止呕药,都不利于胃肠津液,都必须禁用!!!
10、噎膈: 治方1:威灵仙30g,水煎服; 病机:噎膈乃胃脘干枯之症,百无一生; 噎膈为神思病: 治方2:和中畅卫汤: 组方:炒香附2.4g,川芎1.8,苍术2.4, 炒神曲3, 连翘1.5,贝母2.4 , 沙参3, 桔梗 1.2 ,木香0.15,
11、嘈杂:
症见:胃中像发酵一样,懊恼不宁,难以说明; 有的还兼有嗳气、恶心、痞硬、胀满; 但是只要出现嘈杂,就应以嘈杂为主症,其他可以兼顾;
病机:嘈杂是由于平时饮食没有规律,黏滑冷腥杂进,伤了脾胃的冲和之气, 不能正常吸收,常有滞积,日积月累,变成痰饮,流滞在胃脘而成。 治则:所以消失嘈杂的主要方法就是:调和胃气,消除痰饮; 又因为黏腻油腥等物不但容易酿成浊痰,也容易郁而化热,所以在治痰方中, 有时还要加入一些清热泻火药,以保持胃的冲和之气。另外还要健胃。 治方1:小陷胸汤: 组方:黄连9g, 半夏6 ,瓜蒌 枳实3 ,栀子3; 用于:痰火嘈杂兼觉痞胀; 治方2:加味三黄丸: 组方:苍术6 ,炒香附6 ,姜黄连3 ,炒黄芩6 ,炒黄柏5; 用于:湿热痰火; 治方3:三圣丸: 组方:白术12, 炒黄连1.5 ,橘红3 , 用于:嘈杂兼泛酸;
12、阴虚嘈杂(血嘈):
症见:白天不嘈杂,半夜嘈杂,往往把人嘈杂醒,常兼心慌心跳。
病因:胃病出现阴虚,往往是胃本身有(炎症)发热,病人感觉不舒服,经常服用消痰、 泻下、消导药,胃热未消,胃阴先亏,形成血嘈。 药用:生地、熟地、白芍、麦冬等养阴药, 栀子、黄连、半夏、白术、茯苓等清热化痰健胃药,( 少于补血养阴药)
治方:当归补血汤; 组方:当归 白芍 生地 熟地 各9,人参1.5,白术2.4,茯苓2.4,麦冬2.4,栀子2.4, 陈皮2.4,朱砂0.6,乌梅1个,粳米100粒)
13、泛酸:
病机:胃中有痰火而有酸味上犯。诸呕吐酸,皆属于火。
治方1:左金丸; 组方1:黄连:盐炒吴茱萸=6:1, 制用1:水泛为丸,每次3g,每日2-3次,连续服用,不可停顿, 一般服至30-60g,就有显效;
治方2:茱连丸; 组方2:黄连、吴茱萸、苍术、陈皮、半夏、茯苓: 用于2:郁热不太重,或者服用左金丸后感觉胃中发凉;
治方3:理中汤加黄连 加减3:煅瓦楞、煅牡蛎、乌贼骨;
14、痞硬:
概念:正常人在饮食物已经消化后,胃脘部触摸按压,一般是柔软的。如果按之觉得发板、发硬,病人有似闷似痛的感觉,就叫胃脘痞硬。
证属:水饮、湿热、胃虚、胃寒; 水饮和湿热所占比例最大: 病机:水饮结聚痞硬----实质是胃璧或为周围水肿,多出现于慢性胃炎的病人,
证见1:舌质胖大,口干多饮,饮不解渴,小便量少, 有的舌上能出现白沙苔,像一层白色沙粒铺满在舌上一样。 治方1:枳术汤; 组方1:枳实、白术各15g, 功能1:健脾导滞基础方; 症见2:胃虚有湿、食不消化、气壅痰聚、胃脘痞闷; 治方2:枳实消痞丸; 组方2:枳实15,黄连15,白术9,人参9,茯苓6,干姜6,炙甘草6,半夏9, 厚朴12,麦芽6;
15、湿热结聚的痞硬:舌苔黄厚,食欲不振,或兼呕吐,或兼肠鸣腹泻:半夏10党参9黄芩9干姜9炙甘草6黄连3大枣4枚
16、胃虚痞硬:久病胃虚,痞硬更硬,按之则痛,服用消导药,加重。应在相应方中加人参。
17、胃寒痞硬:胃阳虚衰、寒凝气滞所形成,常伴有腹泻鸭溏,脉迟肢冷、舌淡苔滑: 治方:理中汤 说明:白术散水,必须生用;健脾,则要炒用
18、胀满:胀满是撑胀不堪,轻的局限在胃部,重的则全腹部膨胀,腹皮绷急。胃肠胀气。细分------- a 实胀:进食过多,消化不良形成胀满,嗳出伤食气味,或兼呕吐腹泻。 b 寒胀:脾胃虚寒而出现的胀满,大便溏薄,四肢不温,舌淡不渴,喜热怕凉: 治方:四逆汤、理中汤再加少量辛温行气药:砂仁、豆蔻、木香; c 热胀:肠胃有热:热胀夹湿的多;大便酸臭,黏溏不爽,舌苔黄腻,小便黄浊; 治方:枳实导滞丸:枳实15、白术9、黄芩9、黄连9、泽泻6、炒神曲15、 熟大黄6; ●热胀:也有不兼湿的,大便不黏不溏,脉必洪大有力,口干喜凉, 当重用石膏泻胃火。 d 虚胀:脉象两种:一种是虚不任按,一种弦大鼓指(假象) 治方:圣术煎----炒白术30、陈皮3、炮姜6、上肉桂3; 评述:木瓜不但能养肝和胃,而且在久服破气药的情况下,病人气散不守,胀满更重,木瓜有“酸以收之”作用。
19、经常吃消导药而仍伤食的,消食药中加人参9g,效果非常好。
20、凡用消食开胃药进食,一般是一剂见效,如果2-3剂,食欲仍不增进,要考虑其他:
二、健脾/补火/养肝
01、健脾:异功散、参苓白术散、资生丸。健脾药中加少量消导药。
02、补火:只健脾效果不好时,加入温补下焦的药物(如二神丸)。 注意:大便秘结的,不需要用。
03、养肝:肝气不足----消谷丸 组方:麦芽9、神曲18、炮姜12、炒乌梅12
04、容易饥,胃中有痰火。
05、胃脘痛:痰饮胃痛----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桂枝汤 06、消瘀止痛:热证,治用---- 遇仙丹: 组方:牵牛子、槟榔、三棱、莪术、大黄、木香
07、寒证:方用----大黄附子汤; 组方----大黄9、炮附子9、细辛6【
08、解热止痛:热证胃痛,常常是胃中烧热,舌红脉数,时痛时止。 治方:金铃子散; 组方:栀子,栀子加黄连
09、热痛夹湿:多是由于过食油腻所致,常兼泛酸,舌苔黄腻: 组方:黄连:甘草=6 : 1
10、清中汤组方:黄连6、栀子6、陈皮5、茯苓5、半夏3、草豆蔻2、炙甘草2、生姜3片
11、清热解郁汤 胃热痛重:栀子9、附子9; 郁热胃痛、止痛后不久又发:可用玄明粉3-6g,开水化服
12、温中止痛:理中汤、高良姜
13、养胃健胃及善后诸方:当归建中汤:胃痛喜按,舌红少苔,或舌中心光剥无苔 异功散
14、叶氏养胃汤----组方:沙参、桑叶、麦冬、玉竹、白扁豆、甘草; 加减:胃酸缺乏,舌红少苔----加乌梅3枚,或木瓜6g) 胃阴虚,舌红苔少,胃中觉热,口干口渴,疼痛喜按----蜂蜜30g,热水冲服日3次
15、腹泻: 1)渗利法:症状----大便稀薄如水泄,小便短少,腹部发满,没有里急后重感,也没有脓血混杂: 方药----白术30,车前子15
2)升提法:稀便中夹有气体,泻下泡沫,排便时连续有排气声响,脉搏可能见浮脉。 治则:需要用风药,如防风,荆芥,麻黄,葛根,桂枝等。 凡是风药,都有鼓舞胃气上升作用。 脉浮或风邪表征明显的,服用风药应当发汗, 没有风证表脉,只是大便稀薄夹有气体的,服风药升提胃气,不需发汗了。
3)清凉法:用于----热泄: 症状----肛门灼热,粪门弹响连声,粪色深黄,酸臭难闻,小便短赤: 治方----黄芩汤: 组方----黄芩、白芍、甘草、大枣
4)疏利法:A 用于----肠道内有陈旧性未消化好,未排泄干净的食物,淤滞或粪块。 症状----肠中有像痰一样黏浊物质所形成腹泻,痰泄: 阵发肠鸣,大便夹痰夹水, 治方:二陈汤加味; B 用于----伤食所致泄泻: 症状----嗳出酸腐难闻气味,腹中鸣响,连连失气,有未消化之物: 治方----平胃散加神曲麦芽。
16、慢性久泄泻,时轻时重,也是肠道有积滞,但是一般的舒利药无效。这是时间久了,如同用过的器具上年久的沉垢,洗不干净,刮不掉,一般药物,短时间见效,病根未除,就会反复,甚至按照最初得病的季节,按时复发,形成休息痢。(大黄,巴豆) 1)甘缓法: 症状:腹泻次数多,每天数十次或百次,一觉得要大便,就必须急忙奔向厕所,否则就来不及。 证属:脾虚下陷。 治方:甘缓汤
2)酸收法: 症状:腹泻时间太久,虽然不是急不可待,却也频繁入厕,粪便量不多,也没有热痛酸臭症状,这是久泻耗气,气虚不固, 治法:可以在相应处方中加入石榴皮,乌梅,五味子
3)健脾法: 治则:大便稀溏,身体疲惫懒惰,食欲不佳,腹部发满,脾脏虚弱。 治方:胃苓汤。
4)温肾法
5)平肝法: 治方:痛泄药方
17、便秘:风秘: 治方:滋燥养荣汤
18)气秘: 治方:人参当归枳壳
19)痰秘:痰湿在胃中,兼肠鸣(导痰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