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奇案:十九岁知县与夫人同房,醒来不见官帽,引发一桩人命案

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八岁的蔡需高中进士。第二年,他走马上任,携着新婚娇妻同行,前往陕西临洮府出任河州知县。

刚上任不久,有一天晚上,蔡需与夫人在内室同塌而眠,而将官帽放在了外室案上。谁知,到了第二天早上,他准备更衣升堂时,却发现官帽不见了。

蔡需怀疑是手下的官吏和衙役们对他来河州上任心有不服,又欺辱他年轻,便把他的官帽藏了起来。因为他刚来时,同僚们见他只是个十九岁的年轻知县,眼里已经有了轻慢之色,不仅县丞、典史轻视于他,就连书吏和三班衙役也常常对他阳奉阴违。

想到了这些,蔡需大发雷霆,命人将全部官吏和衙役召集到公堂,要他们三日之内将官帽交出来,否则每人责打十大板,扣除一个月的俸银。

众人见平常看似软弱、和气的年轻知县发怒,面面相觑,不知道官帽到底放在了哪里,可是又不能不去寻找。于是,书吏和衙役们便四处行动,准备到处查访。

当衙役魏忠刚要出门去找官帽时,却又突然接到了命令,要他们去城北的张村捉拿罪犯。

魏忠无奈,只好带人急匆匆地出了城,走了不到二里,忽然遇到了一片梨树林。这时,梨花开得正盛,花团锦簇,洁白如雪,阵阵清香,沁人心脾。魏忠等人也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突然,魏忠发现前方树上花丛中有一个黑点,在洁白的梨花中非常显眼,心中有些疑惑,便走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正是知县蔡需丢失的官帽!

魏忠见状,不敢怠慢,赶紧派人继续去张村抓捕罪犯,自己则带着官帽回去向蔡需复命。

蔡需见到官帽,非常高兴,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发现并没有什么损坏,上面甚至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便问魏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魏忠说是在城北梨树林的一棵树上发现的。

蔡需听了,似乎有些惊讶,就要魏忠带路,一起前往梨树林去查看。这时,正值春暖花开,人们也相约前去赏花,等到蔡需到时,梨树林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附近的里长和甲长听说知县到来,也急忙跑过去伺候。蔡需跟他们寒暄了几句,便一同来到了魏忠找到官帽的地方,走上前去细细查看。

突然,梨树下的一堆新土引起了蔡需的注意。按理说,梨树开花时不应动土施肥除草,而且即使动土,也不至于只打理这一棵树,其他的树却并无异样。

蔡需觉得非常奇怪,就命里长等人取来铁锹,又让魏忠带着衙役在那里挖掘。谁知,刚挖下去不到三尺,就见到了一具尸体。

众人大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周围的人们也争先恐后地围起来看热闹。蔡需命魏忠驱散人群,又让人通知仵作前来验尸。

经仵作详细检验,发现这是一具男尸,全身赤裸,只有下身穿着一条丝绸内裤,皮肤又紧致细嫩,不像久做重活的人那么粗糙,估计死者很可能是一个有钱人。其致死原因是脑门塌陷,显然是遭重物击打而死。

蔡需又看了看尸体的情况,发现他的身上再无他物,却在左手手指上发现有一个长期戴着戒指的痕迹,推测死者应该是被人谋财害命。

蔡需命里长将梨树林的园主找来,把他们一齐带到了公堂讯问,对园主喝道:“你这刁民,为什么要杀人害命?还把尸体埋在梨树下?赶紧如实招来,不然休怪本官无情!”

梨树林园主战战兢兢,一再喊冤,称自己只是个善良守法的百姓,并没有杀人劫财。蔡需不信,命人将他一顿好打。

园主哭诉道:“老爷,这片梨树林是小人家的口粮地,一家人都指望它生活。我若是杀了人,岂敢将尸体埋在自家地里?还请老爷详查!”说罢,又苦苦哀求,大声喊冤。

里长和甲长等人素来与园主相熟,知道他一向老实本分,实在是做不出来这种杀人越货的事,便一齐给他作保。

蔡需见状,也不再多说,同意了将园主释放,但是又要里长、甲长和园主在三日内找到谋财害命的凶手,否则园主依然摆脱不了杀人的嫌疑,甲长和里长也脱不了干系。

里长和甲长见蔡需如此糊涂断案,心存不满,却又敢怒不敢言,只好四处派人查找凶犯。一时之间,闹得满城皆知,百姓议论纷纷。

到了晚上,蔡需又将魏忠等衙役传到大堂,让他带着三十二名精干衙役,分做四组,分别在四个城门外一里处守候,遇到一大早就出城的人,马上就把他们抓起来,到了申时再一齐带到大堂审问。

第二天一大早,魏忠等人在城门开启之前就出城守候,一直到了申时,总共抓了两百多人,就把他们全部带到了县衙里。

蔡需见一下子抓了这么多人,先是出来仔细地看了看,然后会心一笑,又让魏忠把他们押在院子里,让他们一个一个地上堂审问。

谁知,一直审到了黄昏,总共才审完四个人。蔡需见天色已晚,便宣布第二天再继续审问,让魏忠带人将他们全部看押起来,随后,又偷偷地告诉魏忠道:“你们看守这些人时,偷偷地告诉他们,就说县太爷还没有登记造册,也不知道到底抓了多少人,谁要是肯出一两银子,就答应把谁放掉。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人,立即来向我报告,本官一定还有重赏。”

魏忠领命而去,便去向那些被抓的人公开索贿,很多人都想早点离开,可是一听说要一两银子,都有些舍不得,心想:反正自己也没有犯事,大不了明天再上堂。所以大家都不想出钱。

这时,有一个叫丘通的人,私下找到魏忠,说自己是个大车店老板,家里有急事不能耽搁,请求魏忠网开一面,先让自己离开,他愿意出一两银子请衙役们喝酒。

魏忠见果然有人想出钱离开,不由得对蔡需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了稳住丘通,便说道:“现在天色尚早,县太爷相必还没有休息,一旦被他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不如稍等片刻,等到天黑,我就悄悄地把你放走。”丘通答应了。

于是,魏忠马上跑去禀告蔡需,将情况一一向他说明,又请示此事该如何处理。蔡需沉思了片刻,先问他是在何处抓到的丘通,然后又说道:“你待会回去先把他放了,我再派四名公差埋伏在他回家的路上,把他抓回来夜审。”

天黑尽时,魏忠依照蔡需的指令把丘通释放了。丘通得意洋洋,一路上兴高采烈地哼起了小曲,谁知刚出城不久,又被四名公差抓了回来,带到了公堂。

这时,院里其他被抓的人都已被蔡需放走,再无他人。公堂上灯光昏暗,只有两班皂衣衙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蔡需端坐在大堂上,脸上青红相间,就像戏中的阎罗王一般。

丘通上堂后,心里一阵嘀咕,耳边似乎响起了鬼哭的声音,吓得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不敢抬头。

突然,蔡需大喝一声道:“丘通,你这奸贼,竟敢谋财害命,把人杀死埋在梨树林里。如今已有冤魂将你告到了阎罗殿,你还不赶快如实招来,不然定要你尝尝油锅的滋味!”

丘通听罢,一下子吓得瘫倒在地,他本来就心中有鬼,又受到了惊讶,再也支持不住,连忙一五一十地交待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前几天,有个从外地来河州做皮毛生意的商人住进了丘通的大车店里。当时,天色已晚,店里只有他一个客人,在他取碎银支付店资时,丘通无意中发现在他的包袱里,竟然露出了两锭白花花的银子。

丘通一阵心动,脸上却不动声色。将商人安顿好后,他又殷勤地备好了酒菜,给商人端进房间,请他享用,为了使商人放松警惕,他还特别说明碗筷等他第二天早上再来收拾。

果然,商人并没有怀疑他,狼吞虎咽地吃喝起来,最后喝得大醉,躺在床上沉沉睡去。丘通等商人睡着后,便悄悄地拨开门栓,溜进房内,拿起大铁锤对着他的脑袋就是一锤,将他当场击毙,拿起包袱一看,里面竟然有两只十两的银锭和五两多散碎银子。

丘通大喜,慌忙将包袱收好,将尸体衣服扒光,只留下一条内裤,又将他塞进麻袋,扛到大车上,趁着凌晨城门刚刚打开,守卫军士疏忽时出了县城,向北走了不到二里地,进了一处梨树林,将他埋在了一棵大树下,又急着赶车回了大车店。

蔡需听到这里,命魏忠等人点起火把,将大堂照得灯火通明。丘通定睛一看,发现堂上端坐的根本不是阎罗王,而是知县大人,一时明白中了他的诡计,然而为时已晚,只好如实招供出把得来的赃银埋在了大车店房间的床脚下。

魏忠带了两个衙役,押着丘通一起去大车店取出了赃银,却又不知道这位毛皮商人来自何方,便将两锭银子和碎银全部充公。

丘通认罪后,猛然想起似乎在什么地方曾经见过蔡需。原来,蔡需刚上任时,早就知道手下人都不服气,便每天一大早都揣着官帽微服出去查访,希望可以找到一些弊端,然后凭自己的能力来处理,以求一鸣惊人。

那天,蔡需刚出北门不久,看到有一辆马车急匆匆地奔驰而来,令他感到非常奇怪。因为一般人这么早进城,肯定是满载货物,可这却是一辆空车,上面只有铁锹等物。

于是,蔡需便多看了几眼,依稀记住了赶车人的模样,却不知道他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随后他又向前走了一段路,到了一处梨树林,见梨花开得正盛,不免有些流连忘返,赏起花来。

突然,他看到有一棵梨树下有一堆松动的新土,又想到刚才遇到的马车,猜想赶车人肯定是将什么东西埋在树下。于是,他便从怀里掏出官帽,挂在树上,又赶紧赶回县衙,说自己丢失了官帽,再派魏忠专程到城北张村去抓捕罪犯,目的就是要他发现官帽,挖出树下埋着的东西,自己再装腔作势,抽丝剥茧抓住赶车人,找出事情的真相。

谁知,魏忠等人找到了官帽后,蔡需带人一同前去挖掘时,却挖出了一具尸体,当时把他也吓了一大跳。随后,他镇定下来,决定将计就计,最终破获了这起丘通谋财害命案。

至此,这桩杀人劫财的案子终于真相大白。蔡需依律将丘通判了斩刑,又上报有司衙门核准,在闹市口将他斩首示众。从此以后,县衙里的人再也不敢欺辱、轻视蔡需,一直对他毕恭毕敬,甚至称他“发奸擿(音同“梯”)伏,明断如神。”

后来,蔡需仅用了十六年时间便一路升迁为从四品的山东按察副使,成了地方大员。然而,他却因善用心计,以致劳心劳力,最终英年早逝,终年不到四十岁,实在令人惋惜!

@东又楼公记:这个案子告诫人们,千万别欺负人家年轻,真正有才华的人,犹如锥处囊中,其末立见。蔡需为了树立个人威信,找机会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谁知却因此牵出了一桩人命案,于是又将计就计,侦破了此案,赢得了断案如神的美誉。然而,他虽然真的很有才华,但是他的套路实在是太深了!

特别声明:文章中包含个人观点;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