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软骨的秘密
耳廓形状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耳廓外观形状的最主要决定因素——耳廓软骨及其形状,也是受先天性因素如遗传、发育和后先性因素如感染、软骨疾病等多因素的影响。即耳廓的外形服从与决定于耳廓软骨的形状。(图5-32)
耳廓前外侧面软骨结构:耳轮棘、耳屏板、耳界切迹,耳软骨峡、屏间切迹、耳轮尾、对耳屏耳轮裂与耳轮。
耳廓后内侧面软骨结构:耳舟隆起、对耳轮窝、对耳屏耳轮裂,耳软骨峡、耳界切迹,屏间切迹,耳屏板、耳轮棘、耳轮脚沟,对耳轮横沟、三角窝隆起。
耳廓软骨(图5-32)(cartilage of auricle)为一形状不规则的单块弹性软骨,由软骨细胞、基质和大量弹性纤维构成。弹性纤维不规则地交织成网,软骨细胞散在其中,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弹性。在某些病理情况其弹性会出现减弱乃至消失。整个耳廓除耳轮边缘与耳垂外其余部位均为软骨支撑。
作为耳廓支架的耳廓软骨形态与耳廓外形相一致,并与外耳道软骨直接相连续,其相接处称耳界切迹(terminai notch ofcar)。耳廓软骨的前外侧边缘朝向以耳甲为中心的方向呈半环形卷曲形成耳轮的支架,从耳轮尾至耳轮脚,其卷曲程度逐渐加大。在耳轮脚前端与耳轮相连续处有向前下的锥状软骨突起称耳轮棘(spine of helix),是耳轮大肌、耳廓锥状肌,耳廓上韧带和耳廓前韧带的附着处。
耳轮下端向前下伸出一小舌状突起称耳轮尾(rail of helix),有对耳屏肌附着。耳轮尾与耳屏之间有一窄缝称对耳屏耳轮裂(antiragohelicine fissure),其间有对耳屏肌斜过。耳界切迹之间的缩窄区称耳软骨峡(cartilaginous isthmus of ear)。由峡向前内侧卷起伸向上方的长方形扁软骨称耳屏板(lamina tragi),构成耳屏的支架,有耳屏肌附着。耳屏板与耳轮之间有一裂隙,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耳廓椎状肌封闭。
从整个耳廓软骨到某一耳廓软骨结构,其区域解剖特点可发生较多或较大的变异甚至畸形。
耳廓外肌主要包括耳前肌。耳上肌和耳后肌。在人体600多条肌肉中,耳廓外肌属于退化肌肉,活动功能甚微,属痕迹器官。但目前研究认为,作为耳廓的一个组成要素,其在维持耳廓生理位置与预防下垂方面起一定作用;而且不同个体其退化程度也是不一致,甚至同一个体左右耳廓退化程度也不一致(图5-33)
耳廓肌肉可按其所在位置与作用分为耳廓外肌与耳廓内肌两类,即起于颅骨或头皮止于耳廓软骨的耳廓外肌和起自耳廓软骨本身的耳廓内肌。人类耳廓肌肉的功能多已退化,耳廓外肌尤其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