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课堂教学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力量
教师成为课程实施的核心,特别是从教学层面来讲,教师是课程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力量。只有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等方面发生变化,才能带来学生的一系列变化。教师对课程实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只有让教师参与,才能认同,才有实施的积极性
这里,参与是指教师对课程的研制、开发及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性解读课标和教材等等,都是一种有效的参与方式。在参与的基础上教师确认所确定的任务或内容就是自己所做的决定,这样才有主动实施、完成自己确定任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的研制,教材的编写,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都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把“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激发出教师实施的动力和热情。
二、教师的创新实施能力
课程实施中,教师并不是被动、忠实地执行,而是要根据自己学习的新理念、价值观、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加工,把教学材料转化成适合学生学习,也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化方式,这是教师创新实施的新体现,也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必然追求。
三、教师的工作人生态度
新课程为教师的自主实施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成长发展的空间。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这种自主权是由教师个人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决定的,是积极学习、不断更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还是固步自封、不求上进,对新改革缺乏热情和关注,不去主动适应而终将被淘汰?“态度决定一切”。
四、教师的个性能力差异
教师的个人背景、智力水平、知识才能不尽相同,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别更大,由此造成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差别,这种情况还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五、教师之间的合作程序决定着整体教育质量
教师在适应新课程中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仅有理论层面的,更有实践操作层面的。而这些问题如果在过去凭着个人的力量独立钻研可以解决的话,那么在今天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预设走向生成的时候,仅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力所不及的。教师同伴之间的友好合作,是教学灵感的最大源泉。教师之间合作互动、及时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和配合;才能化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整体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