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节奏、拼速度,今年的保险“开门红”能更红么?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2020年已经进入第四季度,回顾过去的三个季度,我们谈的最多的就是困难和复苏,经历了一季度疫情的至暗时刻,二三季度经济开始复苏,从GDP上来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

保险业的情况跟经济走势有些类似,疫情最严重的1-2月,国内五家上市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变动“两正三负“,新华保险以44.22%的增速领涨,中国人寿以20.51%的增速次之。平安人寿保费收入下滑程度最深,达12.57%;人保寿险、太保寿险同比分别下滑8.18%、0.09%。

随着疫情好转,线下保险代理人业务得以正常开展,保险业重回正轨,寿险2020年1-8月实现原保费收入18,391亿元,同比增长4.9%,保持正增长趋势;8月单月同比增速为8.4%,较上月增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连续五个月保费正增长。

强修复+强需求成为保险业第四季度主旋律,在这个时候,年底的开门红便成为了保险公司获取保费的重要利器。今年年初由于疫情原因,平安、人保等公司出现了业绩的大幅度下滑,而新华和国寿却录得高增长,其背后便是因为两家公司在2019年提前了开门红时间,从10月就开始进行产品预售,新单收入影响较小。

对于其他保险公司来说,2020年开门红无疑是低调收场,吃一堑长一智,相较于往年,今年大型险企开门红节明显奏加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已经慢慢打响。

抢节奏成今年开门红主旋律

截至目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家公司已相继发布其2021年开门红主打产品,分别是“鑫耀东方年金保险”、“金瑞人生21”、“鑫享事诚”,泰康人寿也将在11月初启动开门红,太平预计12月初启动。

不出意外的是,国寿今年继续打响开门红第一枪,去年尝到“开门红前置”的甜头后,今年国寿也是早早发布了自己的开门红旗舰产品。

去年中国人寿开门红产品‘鑫享至尊’大卖400多亿元,今年其产品预收已接近有去年半数,但是由于今年多家险企开门红都已提前,最终市场份额仍有待观察。

一向在开门红方面较为“佛系”的中国太保,其今年的开门红节奏着实快了不少,或与其已连续三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负增长有关。据中国太保2018年-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其分别实现新业务价值163亿元、149.27亿元、112.28 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7.5%、8.4%、 24.8%。

而对于另一家头部险企平安来说,2020年是不够顺利的一年。一方面是寿险改革逐渐走入转型深水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汇丰银行突发取消分红导致投资收益大幅度下降,而平安的业绩相较于其他四大险企也稍显劣势,前三前季度保费收入增速仅有1.88%,排名垫底。各种因素影响下,我们看到在前几年不断淡化开门红效应的平安今年也开始选择发力开门红,开门红的时间从去年的12月份提前到11月。

10月10日,其已发布主力年金型产品金瑞人生21,据了解此款产品由平安金瑞人生(2021)年金保险、平安聚财宝(20)终身寿险(万能型)、平安附加轻症倍护疾病保险三部分组成,交费期间分别为3年、5年和10年,其中3/5年交费,保险期间从15年缩短至10年。

而在去年更换领导层,提前开打开门红的新华保险,今年将如何布局?据上述券商非银首席分析师透露,“新华保险在9月已经启动了开门红编制工作,但具体时间安排、产品设计具体方案还没确定,其目前主要重心还放在今年任务完成上。其将根据10月下旬整体业务完成情况来决定开门红节奏,大概率会在11月中下旬召开工作总结和计划编制启动会议,平衡今年任务达成和明年开门红启动工作。”另外,泰康人寿开门红将在11月初启动,太平人寿预计12月初启动。

今年开门红,能比去年红么?

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跟去年的开门红相比,今年的开门红主要有以下几点改善:

疫情影响大大减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疫情都是横在保险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由于疫情的原因,传统保险业线下的营销模式无法顺利展开,尽管保险公司作出了及时的线上化调整,但短期的冲击依旧非常明显。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20年一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是1.67万亿,同比仅增长2.3%,增幅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

而随着国内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险公司的业务也逐渐恢复正常,从业绩角度来看,国内五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合计揽收2.06万亿保费,同比增长5.8%。另外银保监会披露2020年前8月人身险累计保费增速已较一季度末大幅提升至7.4%,其中以保障为主要需求的健康险单月均实现 8%以上的增长,保障需求激活的大背景下,健康险仍有长足的发展势能与空间。

利率下行情况下,年金险吸引力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利率下行情况比较明显,如国民理财产品余额宝,目前日均收益只有2%,一般银行的理财收益也低于4%。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中国人寿“开门红”新产品绑定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最高可达5.1%;平安人寿匹配的万能账户结算利率也在5%以上;太保寿险的万能账户结算利率虽然在8月出现下调,但也可以达到4.9%。

所以在其他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当前保险公司的“开门红”产品的收益率吸引力较高,2021年的的“开门红”预期也会得到进一步上调。

保险公司权益配置上线放宽,多元化资产配置助力投资回报长期稳定

银保监会于7月17日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以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核心划分依据,适度放宽优质险企权益投资比例上限,配置比例最高可达45%,平安、国寿、太保、新华、人保相应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为30%、35%、35%、35%、40%,目前依然有较大的配置提升空间。

险资已开始逐步布局高股息蓝筹标的,另外保险资金举牌上市险企也有出于业务协同的考虑,利于险资战略布局与协同发展。此外,险企在养老地产的布局尚处于发展初期,与地产企业的合作空间值得期待。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增强整体投资回报率的稳定性,助力满足内含价值要求的长期投资回报率。

保险业到底需不需要开门红?

业界对开门红一直不乏批评的声音。在这一过程中,已经频繁出现竞争加剧导致评估利率不审慎、销售误导等问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保险业受到的大量投诉都集中在开门红的年金险误导销售中。

此前不久,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在通气会上表示,保险误导销售仍是顽疾,销售人员夸大保险责任或收益,隐瞒保险合同重要内容;互联网领域问题多发,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不到位。

但是换个角度看,我们常说“存在即合理”,开门红作为保险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事”,这么多年可以一直存续下来,从营销、业绩的角度来看都尤其合理性。在我们看来,开门红本质也是一种“造节”,就像电商行业的双11、年货节一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有这样一个“消费狂欢节”很正常,甚至可以说,这类“节日”对于业务员冲业绩、消费者做规划、谋福利是必要的。即使没有了开门红,可能也会出现其他类似的保险消费节。

诚然,销售误导等行业顽疾在开门红期间显得更突出,但开门红不是这些问题的根源。即使在日常的保险销售中,销售误导等问题也常常发生;而且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开门红期间业务量更大,风险更集中地出现也是正常。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要贯穿行业发展始终的,如何更好地管理、监督业务员行为,以及如何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保险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产品的含义,才是减少销售误导,回归保险本源根本。

所以,与其说是对开门红的改革不如说是保险行业的变革,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可以预见的是保险业在近几年也很需要开门红去冲击业绩,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边走边调”,整体性地解决问题,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这其中就主要包括业务精细化运营和数字化建设聚焦两个方面。业务的精细化运营包括产品端的改革,《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0》指出,目前,我国寿险行业实现了“量”的高速增长,同时面临着“质”的多方面不足:产品风险保障程度不足且严重同质化,寻求多样化的保障内容以提高产品竞争力,是保险公司获得客户青睐重要因素。

另外,目前的保险行业竞争焦点集中在短期营销费用投入等低效率阶段,代理人队伍大进大出现象突出且专业化能力素质不高,科技建设创新成果碎片化且多集中在营销领域,所以在营销领域,如何寻求更高质量的渠道,也是改革的重要部分。我们也相信,随着保险业的改革,开门红的效应会越来越弱,行业会找到更好的模式。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