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村有一唐代建筑,藏有四绝堪称中国第一国宝,五一游客也不多
上世纪初日本学者们在《中国建筑史》描述到“中国已经不存在唐及唐代的木结构建筑,想要看唐代木建筑的话只能到日本才可看到”。
直到梁思成夫妇在1937年对五台山境内的古建筑考察的时候,才逐渐打开了中国古建筑的历史。而这一让人惊喜的消息就来自于这座隐藏在山间太久太久的佛光寺。
上图为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中绘有佛光寺的壁画,当年梁思成夫妇也是通过这组壁画寻到唐代建筑
或许因为地处五台县城东北30公里小村里,才让众多学者和建筑学家并未能及时发现它的存在;也或者因为这种偏远才让它逃过了历史中的众多战争和灭佛活动。
千年后,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佛光寺不但让学者惊喜,更让中国扬眉吐气一回,古老的中国境内还是可以看到唐代的建筑,彰显着大国的魅力。而我也是在山西的一次旅行中邂逅到佛光寺,这一年它已经1163岁。我不是建筑家,也不是学者,作为一名普通的旅行者来说,我仅仅只是因为喜欢古建筑保留下来的那种古朴气息。
虽然在山西境内还有两座更早的唐代建筑-南禅寺和广仁王庙,然而因为两座均为民间小寺庙,在规模和等级上自然要比佛光寺逊色一些。因此旅行者想要感受到大唐恢弘的木构建筑,在我看来佛光寺自然是不二之选。
佛光寺并非是热门的旅行地,因此直到如今没有进行的过度开发,从五台县城前往这里也并没有公共旅游交通。想要到达这里最好的交通方式就是包车或者自驾。
现存的佛光寺,包括了山门、文殊殿、东大殿、唐代经幢以及魏唐墓塔,虽然这些建筑缺少了旅游价值,但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每一处都代表中国古建筑的魅力。
作为普通的旅行者来说,来到佛光寺旅游一定不可错过其中的4绝,这四绝分别是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
唐代建筑也就是佛光寺最后进院落的东大殿,为一座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从屋顶的构造我就可以了解到它有着极高的地位,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也就是“斗拱雄大,出檐深远”。除了屋顶高规格之外,其斗拱也是相当硕大,4米的出檐是我见过最宏伟的木构建筑之一。
大殿的木门也是原装之物,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在这些木门上发现佛光寺的第二绝,也就是唐代保存至今的题记,有名人墨客题写的,也有当时游人来此留下的字迹。
跨过木门之后首先可以看到中央区域的佛坛,佛坛之上立有35尊唐代的彩塑,可以说中国唐代保存至今的彩塑可谓是少之又少。佛光寺中的这些彩塑不但数量多,并且造型精美呈现除了佛国之地,其欣赏价值可以和莫高窟中的彩塑相媲美。当然除了佛像之外,还有平民化的彩塑建殿施主宁公遇和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像,这些彩塑堪称佛光寺的第三绝。
因为殿堂内不能拍照,上图为马且停翻拍自图书中,供大家欣赏。
在35尊彩塑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佛前的胁侍菩萨,身材高挑,头戴珠宝花冠,身着华丽的唐代衣服,露腹和裸臂,呈现出大堂开放包容的气度。
抬头和环顾四周可以看到佛光寺的第四绝,这就是唐代保存至今的唐代壁画,仅10平米的壁画中却描绘出了千余个人物,这些人物中既有威严的天王,也有菩萨,更有优雅的菩萨和飞天,衣裙飘扬拂袖潇洒,体现出了浓浓的唐风。
而作为第一国宝而言,佛光寺的看点何止于四绝,山门左侧的文殊殿为面阔七间的歇山顶建筑,也是我所有的旅行中遇到的最大体量的侧殿。在其木结构上可以看到当时金代典型的减柱法,在殿堂内部可以看到245尊罗汉像,而坛中的文殊菩萨同样填补了中国金代的彩塑。
文殊殿前唐代经幢雕刻着当时唐代最为盛行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东大殿前的唐代经幢则更具有价值,其幢身上雕刻的“女弟子宁公遇”和时间,最终确定了佛光寺的东大殿为唐代建筑,成为让中国扬眉吐气的重要物证。
佛光寺最古老文物就藏在东大殿侧边的祖师塔,经历了唐武宗灭佛却完好保存至今,成为中国境内仅存的两座北魏石塔之一,其形制完全吻合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北魏北齐时期的古塔,成为国内北魏古塔孤例。
山西佛光寺旅游贴士:因为佛光寺并没有进行过度的旅游开发,如今并没有公共交通直达,想要前往的话个人推荐在五台县城包车或者自驾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