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陈思明,擦亮眼看苏筱靠什么

这是干嘛播客第2723篇原创,共2847字,阅读需要8分钟

长按下方二维码,购买专辑听原文!↓↓↓↓

普通人一说60岁了,肯定就是老了,该退休了。然而CCTV的徐俐却没有那种老年感,退休的时候大家还觉得这姐姐能再干几年,完全没有料到她已经60岁了。天天想着钻营的,不一定能笑到最后,职级职务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人要精进自己,就会显得年轻,并且得到他人尊敬。想干事,就要有点儿“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精神。

关于“火候”。很多人觉得上司在自己发展的道路上是一块阻碍自己前进的绊脚石。其实关键问题在哪儿呢?在于你还没到火候。火候听起来挺抽象,那到底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大家公认技战术实力决定了一个人在战场上的发挥,和平时期,看不太出来,但是没有关系,它能让你走得远。
有个女演员叫熊黛林,博叔见过真人,长得非常雍容华贵,但是如果让你回忆她的个人标签,你能想起什么呢?一是郭富城前女友,二是叶问的女主角,三,其他作品呢?没了。
她没有大量成熟的作品,没有代表作,因此很容易就会被人遗忘了。所以说到火候,第一点就是你有没有大量足以支撑起你的江湖地位的作品,没有或者说很少,那就无法打造或维持你的地位,因此大部分人在职场上就是个昙花一现。
还说娱乐圈,李亚鹏,有代表作,原来也是演过郭靖的人,为什么后来做生意去了呢?这就要说到火候的第二点:心性。心性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如果心浮气躁,你一时做了一个大项目或者出彩的工作,得到了表扬,就开始想什么时候升我的职?什么时候能够让我主持大局?那就太过急功近利了,只会适得其反。
这就得说说工作和读书区别了。读书的时候是一考定终身。只要准备得当,一次考试,就能够马上让你从人群里面脱颖而出。所以到现在,以考试选材的制度都被人质疑和诟病。如果永远都是一考定终身,而不考核平时,那所有的人都会急功近利。
学校里面的那一套有用吗?你得一分为二地看。学霸思维只看成绩和结果,导致优等生未必就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但是另一方面,为了成绩而打基础的思维方式,却很值得提倡,因为破除急功近利需要先学会打基础。
职场上分为两派人马。一派叫做技术派,另一派叫做人际关系派。前者底盘扎得牢,关键时刻不掉链,可堪当大任。后者表面上看着与各方关系处得花团锦簇,实际是纸糊的,台风一来,立马散架。
但是咱也别被表象所蒙蔽,有的表面上看着是个技术派,实际上腹中空空也很多;反之一眼望过去是个关系派,肚子里实际有点儿东西的也大有人在。娱乐圈经常立人设,比如学霸、霸总,很可能就是给人这种印象来收割好感、吸引流量。
但是你有没有真本事,经了事儿就会被检验出来,这时候漏了马脚就很难收场了。你踏踏实实地考个职业资格证,学个职业技能,同等条件下你实现职场跃迁的几率就大得多。
出个小问题:什么东西是别人永远夺不走的?
财富是吗?肯定不是。职位是吗?那更不对。那是什么?是本事。职场上区别平庸与卓越的就是这么点儿事。那怎么获得本事?集腋成裘、积少成多,善用你的碎片时间坚持下去。
像博叔现在读研究生,每天看一集网课。你也可以一天看一集培训材料,利用早起刷牙的时间,用碎片时间,把学习融入你的日常。关键是要放下身段,不要小看这些细碎的知识,要踏踏实实地、像捡麦穗一样,将它们一粒一粒地纳入你的知识体系。
推而广之,当你运用无意识和长期主义的力量,将很多事融入日常,坚持这件事就会变得格外简单。可能大家都深有体会,有意识地坚持一件事会让你觉得痛苦,因为你得对抗你的天性。
但是无意识地去做就完全不一样,就像肌肉记忆一样,当一件小事变成一种习惯,一天两天看不出变化,一月俩月稍有不同,一年两年功力渐增,如果坚持更长的时间,长此以往就会有质的飞跃。事业是如此的,身体也是如此。
比如干嘛电台,博叔没事的时候,很快就能录两段。再比如游泳,一边思考事情一边游不经意间就完成目标圈数了。就像蜗牛进食,你不会想到这么小小的一具身体,居然能吃那么多东西。为什么?无意识、慢慢啃,经年累月就能啃下你完全想不到的量。

说回到职场技能上,你被上司压制、无法突围,关键在哪呢?是你的业务底盘扎得不牢。还是以《理想之城》为例。苏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就是业务能力强。
强到什么程度?能够跟上司的上司汪炀在思路上,同频共振。为什么强?因为把业务研究透了。每天泡在业务里面,你就会一心围绕着这个事琢磨:这个业务能不能做些新的改良?投入催生专业,你就能得到上司的赏识。
陈思明的业务你说不行吗?肯定也还可以,可是跟苏筱比起来就不够专业。这就是高手和顶尖之间的区别。无论年纪大小,只要你松懈了业务,你对于前沿的新鲜事物的判断就不敏感了,会出现偏差。下属甚至不乐意跟你一起聊业务,因为他一聊就发现你这对于业务的认知和理解,是一个非常粗浅的状态,就会萌生犯上的反骨。
你必须在业务上持续保持一个或数个层级的前瞻或领先才能用绝对的优势使下属心服口服。所以要每日三省吾身,不断地把自身业务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的高位。把对业务的认识还停留在30年前的那个阶段,肯定会被年轻人所淘汰的。
咱们再说徐俐,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她看起来挺年轻的,就是因为她一直跟年轻人在同一个战壕里战斗。什么人容易老?一旦松懈了,失去了战斗状态,就会呈现老态。一旦你觉得革命生涯到站啦,没有追求了,人就会变得可有可无,就不再有存在感了。其实人都很实际,看的都是你能给他贡献多少利益,再决定你们之间的距离远近。无论是于公于私的资源互惠,其实都是利益关系。
下半集咱们来聊聊骨气这事,能力不够关系补,永远得不到尊敬。

写在最后:最近看《脱口秀大会》第四季,节目里有几位是参加过好几季的选手,但是你不看到最后,绝对预测不到谁是最后的赢家。无论节目槽点有多少,无法否认的是:这个节目越来越好看。为什么能做到呢?因为节目在不断地迭代更新,而选手也在不断地自我精进。

一个活过四年还能持续火的节目绝不是一个烂节目,一个个开始不温不火,现在却越走越好的选手也绝对不是酒囊饭袋。他们靠的是什么?磨炼的能力,不断地精进。精进就会带来自信,自信就会带来底气。让我惊艳的是这帮脱口秀表演者还挺有骨气,突围轮中,不少人并未因担心自己被PK掉,而去选择弱者作为对手挑战自己。孟川被PK掉前阐述自己选鸟鸟的理由时,说的非常好,他说:“强对强,好看。”但是背后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希望节目火爆带动脱口秀行业做大做强,吸引更多人关注的大局观。

--胡不归

本篇文章节选自  干嘛播客-《职场生存力》专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