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妻子文学是情人,走过弯路的作家最终成就文学巅峰

原创汤茗观点2019-12-20 11:08:07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拿大短篇小说作家爱丽丝·门罗,早年的目标曾经是写出优秀的长篇小说。但是在看了契诃夫的作品后,她受到极大影响,遂放弃写长篇的想法,专心书写短篇小说。

爱丽丝·门罗后来被赞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

世界文学史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家被冠以"XX契诃夫"的称号。比如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被称为"美国的契诃夫",约翰·契佛被誉为"美国郊外的契诃夫",爱尔兰短篇小说家威廉特·雷弗被称为"爱尔兰的契诃夫",等等。

为什么人们会这样称呼一个优秀短篇小说家?因为契诃夫的作品代表着短篇小说所能达到的巅峰,他本人就是"优秀短篇小说家"的代名词。

把短篇小说写到巅峰的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契诃夫出生于1860年,卒于1904年,这段时期正是俄罗斯农奴制度走向末路,同时也是最黑暗,各种矛盾最激烈的时期。

契诃夫的祖上就是农奴,一直到他出生前20年,他的祖父才攒够钱赎了身,一家人才成为自由人。所以,契诃夫说:"我的血管里流着农民的血。"

成为自由人的契诃夫一家,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善。他的父亲先是给人做店员,后来自己开了一家小杂货铺,又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为了躲债,契诃夫的父亲离开家乡来到莫斯科。

契诃夫在全家搬到莫斯科之后,孤身一人靠当家庭教师,在故乡完成中学学业。后来契诃夫考上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靠行医养活自己。

历史上很多作家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都选择学医行医。比如乔伊斯、毛姆、鲁迅等。当医生是这些出身普通家庭,需要靠一技之长养活自己的人的最好选择。现在我们熟悉的毕淑敏、冯唐等作家也有从医的经历。

契科夫行医时间很长,甚至可能还要超过写作的时间。他非常热爱医学,曾说过"医学是合法的妻子,文学是情人"。

正因为此,契诃夫作品中的主人公,有很多都是医生。比如《出诊》中的科罗廖夫,《第六病室》中的安德烈·叶菲梅奇,《约内齐》中的德米特里·约内齐·斯达尔采夫,戏剧《万尼亚舅舅》里的乡村医生阿斯特洛夫等等。

在他漫长的行医生涯中,他接触了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这些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医生这个职业,在技术上需要冷静客观,在情感上需要悲天悯人,这两个特征同时体现在他的写作上,让他既能不动声色地观察这个世界,又能对人类的悲哀和不幸,表现出极大的仁慈和悲悯。

但契诃夫在文学上也走过一段弯路。他1884年大学毕业后,一边行医一边写作。迫于生存压力,他只求速成多产,所以写了大量充满笑料却很无聊的作品。

1886年,当时的著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给契诃夫写信,要他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要尊重自己的作品。契诃夫大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写作。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正式使用安东·契诃夫这个笔名。

认真写作的契诃夫很快就受到认可。1888年,他获得"普希金奖",在文学界展露头角。已经出版了五部短篇小说集的契诃夫,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作家,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他说:"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

1890年,契诃夫不顾自己体弱多病,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到库页岛考察。那里是沙皇政府安置苦刑犯和流放犯的地方。他调查了"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在调查中,契诃夫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水平都得到了改变。他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一点点也好。"

从库页岛回来,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其中《第六病室》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连列宁读后都受到极大感染,说自己"觉得可怕极了",好像自己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作为短篇小说代言人的契诃夫,用自己的笔写尽社会百态。不管是揭示丑恶现象,还是深刻思考人生,抑或对无知者的哀叹,对苦难者的怜悯,都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收录了作者极具代表性的23部作品,集中展现了契诃夫作品中的社会现实和精神实质

1)农奴制度下底层老百姓困苦的生活

契诃夫的行医生涯,为他了解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后来他更长途跋涉到库页岛,调查边疆苦寒之地移民和犯人的生活。

他对这些最穷困人们的生活感受至深,有的直接用标题来表达情感。比如《哀伤》《苦恼》《风波》等。

在《哀伤》里,穷苦的庄稼汉格里戈里·彼得洛夫在一个大雪之夜,拉着自己生病的老太婆到医院去。在路上,他不停自言自语,埋怨雪下得太大,路太不好走,拉车的老马走得太慢,更恨自己在老太婆生病时,还到小酒馆喝酒,喝醉了还回家打她……

他这样"不由自主地念叨,为了缓解一下自己的忧郁"。但很快,"他抓起她的一只手摸了摸,冰冷冰冷的。那只被他提起过的手,像鞭子一样落了下来。"

痛苦还没有开始,就马上结束了。

彼得洛夫想到妻子跟着他没享过福,却要过饭。自己总把家里微薄的收入拿去买酒……

就在他沉浸在对妻子的怀念和痛苦中时,他又累又冷,倒在暴风雪中。等被人发现救起,他被要求"跟你的手和腿告别吧,已经冻坏了!"可他怎么能够躺下呢?他的老太婆还没有下葬,那匹老马也要还回去,他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可是,"一切都完蛋了!"

极端的穷困经常与疾病和死亡相伴相生,更加重人的苦难。

《苦恼》

在《苦恼》中,年老体弱的马车夫约纳在雪里等了一天,才在黄昏等到一个乘客。他想和客人说说儿子的事。他的儿子一周前死了。但客人很不耐烦。

接下来的客人不但给钱很少,还嫌他的马跑太慢,往他头上重重打了一下。这些他都不在乎,他只想和他们说说自己的儿子。

可没人想听一个老车夫的痛苦。

他的妻子早就死了,儿子是他唯一的亲人。现在儿子也死了。在这个世界上,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只有对自己的马说。可他觉得他对不起这匹马。因为一天赚的钱,连给马买点燕麦都不够。他的马只能吃干草。

老约纳就像祥林嫂,逢人就说:"我儿子死了,你知道吗?"他只有在不停地诉说中,才能忽略生存的痛苦。他挣扎着求生存,挣扎着忘记痛苦。

生存和死亡,到底哪一个更痛苦?

《万卡》的主人公万卡是个9岁的孤儿,只有一个年迈的爷爷。为了糊口,万卡被送到鞋匠铺做学徒。

在鞋匠铺里,万卡受尽折磨。他要做一切杂务,还要照顾店主的孩子,稍有不慎就被打被骂,有一次,万卡甚至被打昏过去。他还经常吃不饱,连菜汤都喝不到。

圣诞节前夜,小万卡趁店主和师傅们出门做晨祷,偷偷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自己的遭遇,希望爷爷来把他接走。

把信投到邮筒里后,他就靠着炉子睡着了,梦里是回到家后和爷爷幸福的生活。就像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最后一支火柴的微光中,看到圣诞节幸福的灯光。

但这些都是幻觉。火柴灭了,小女孩永远闭上了眼睛。万卡的爷爷,也永远不会收到他的信。因为万卡在信封上,根本没有写爷爷的地址。

痛苦仍将继续。契诃夫只给了万卡一个美好的梦。

《万卡》

2) 官僚体制下小职员丑陋的面孔

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除了在困苦中挣扎的农民之外,还有丑态百出的官僚小职员。其中不乏荒诞、戏谑、幽默和讽刺的意味。

《小官吏之死》和《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的作品,表达方式直白幽默,节奏紧凑,给读者酣畅淋漓之感。

小官吏切尔维亚科夫在看歌剧时,不小心打了个喷嚏。他担心自己的唾沫溅到前排的高官头上,便心怀愧疚,一个劲儿想道歉,想弥补过失。

可那位高级官员一开始不在意,后来被他搞得不耐烦了,说了声"滚出去"。这下切尔维亚科夫觉得没希望了,"感到肚子里好像有什么东西碎了。"他失魂落魄回到家里,离开了人世。

如果说切尔维亚科夫的死,是出于对权力的惧怕,那么,《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则充分展现了一个小官吏对上级的攀附和媚从。

有个人被狗咬了,要警督奥斯蔑洛夫为他主持公道,让狗主人赔偿损失。在确定狗主人身份的过程中,短短几句对话,奥斯蔑洛夫的态度就变了6次。一个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底层小官僚的嘴脸,顿时暴露无遗。

《胖子和瘦子》是更直接的上下级碰撞。胖子和瘦子在火车站遇见,老友相见,分外亲热。瘦子先介绍自己的家庭和工作现况,气氛轻松愉快。

可胖子一开口,瘦子就发现人家的职位要比自己高很多,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瘦子马上就把腰弯下去了,毕恭毕敬地重新向自己的老朋友介绍自己和家人。

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的寒酸相",让胖子也觉得恶心。可瘦子一家三口却"又惊又喜"。

这些小官僚们在官场上的丑恶嘴脸,被契诃夫毫不留情地写出来。而他们在生活中的样子,同样令人憎恶。

比如读者都很熟悉的《套中人》,那个始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保守、拘谨、墨守陈规的学校职员,不但自己不敢越雷池半步,还要时刻监视别人,让周围的一切都处在压抑的氛围中,令人喘不过气来。

在《歌女》中,这种人表现得更无耻。柯尔巴科夫热烈追求一个年轻漂亮的歌女。但他却不敢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

柯尔巴科夫的太太来找歌女,认为丈夫把挪用的公款都给了歌女,要歌女赔偿。当歌女委屈地将自己所有财产都交给这位官太太后,柯尔巴科夫却认为自己太太向这个低贱的歌女屈尊了。他大骂一通,扬长而去。

这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完全不把歌女当人看,只将她作为玩物。当她损害自己的利益时,便毫不留情地将她一脚踢开。

小官僚身上的所有丑态,被契诃夫写得毫发毕现,无所遁处。纵观世界文学史,几乎无出其右者。

《套中人》

3) 契诃夫不仅在揭露,他也在思考

对于社会的种种苦难和丑恶现象,契诃夫在作品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或者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

在《厨娘娶亲》中,契诃夫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对婚姻发出了疑问:"我弄不明白,这娶亲是干吗呢?……娶这么一个吓人的马车夫……呸!到底出于什么目的,非要可怜的(厨娘)娶丈夫呢?"

他想:"(厨娘)以前生活无拘无束,想干什么都可以,用不着和谁说。可突然就这么平白无故地来了个陌生人,居然从某个地方得到了支配她的行动和财产的权力!"他感到非常苦闷。一个自由女性就这样被束缚被支配了。

在《渴睡》中,13岁的小女孩瓦丽卡,因为失去亲人,小小年纪就到鞋店当保姆。她没时间睡觉,白天晚上都不停地在忙。要照顾小婴儿,要劈柴、泡茶、刷鞋、做饭、打扫卫生,店里所有的活都要她做。"要是瓦丽卡一不小心睡着了,老板就会把她痛打一顿。"

一个晚上过去了,一个白天过去了,又一个夜晚过去了,瓦丽卡的眼睛没有合过一下。她的精神崩溃了。最后,她认为导致自己无法睡觉的罪魁祸首就是不停哭泣的婴儿。于是,她掐死了婴儿,自己睡熟了。

这是瓦丽卡逃脱苦难的办法吗?契诃夫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瓦丽卡,只好让她暂时睡去。一切等睡醒再说吧!

根据《第六病室》改编的俄罗斯电影《Ragin》

在列宁都感到可怕的《第六病室》里,成年人的世界就没这么简单。

"第六病室"环境恶劣,但没人关心。因为这里的病人都是疯子。

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来到这里后,想改变这里脏乱差的医疗条件。他还喜欢和那个上过大学的落魄贵族疯子聊天。他说:"二十年来,全城只有一个有头脑的人,而这个人是个疯子。"

这里的医生都衣冠楚楚,对待病人态度恶劣,中饱私囊,官僚气息浓厚。但叶菲梅奇喜欢智慧和正直,和周围环境正相反。

他的助手想顶替他的位置,就说他不正常。接着所有人都认为叶菲梅奇不正常。最后叶菲梅奇也成了第六病室的病人。

叶菲梅奇的遭遇,让人想起《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结局必定或疯或死。

《第六病室》是契诃夫从库页岛回来之后的作品。他通过叶菲梅奇之口,说出了对人生的思考。

"努力理解生活自由的深刻思想,和完全鄙视尘世的空虚,是人类最高的幸福。有了这种认识,第欧根尼住在木桶里也是幸福的。"

"普通人从马车、书房这些身外之物中期待美好的东西,有思想的人却从自身期待。"

"很多人把生命的能量、把自己的智慧和心灵消耗在打牌和造谣上,而不愿意在有意义的交谈和阅读上花点儿时间,不愿意享受智慧带来的快乐,这多么遗憾,多么可惜!"

不要责怪契诃夫没有更加先进的思想,不知道用革命的方法来改变社会。一个作家能用自己的如椽巨笔,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唤醒人们改变的意识,就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毕竟,他的读者中有列宁。

契诃夫始终在影响后世的人们

高尔基曾说,契诃夫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字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时代的作家中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也给予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说:"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我更高明!"

契诃夫和莫泊桑齐名,都被誉为"短篇小说大王"。但有"英国契诃夫"称号的卡特琳·曼斯菲尔德说:"我愿意用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

海明威说的更直接:"人们说卡特琳·曼斯菲尔德写了一些很好的短篇小说,有的还很优秀。但看完契诃夫的,再看她的,就像听了一个聪明、博学的医生讲的故事之后,再听一个年轻的老处女竭力编造出来的故事一样。"

所以,有人说契诃夫不是在"写"小说,更不是在"玩"小说。他是在"流"小说。

他不需要编故事,也不需要构思。他的人物不请自来,他的情节随手拈来,他仿佛只要拿起笔,就像拧开了水龙头,小说便如水一样源源流出。他能从任何角度开始,也能从任何章节断开。但看起来都天衣无缝,浑然天成。

契诃夫的这种能力,就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他只需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处理就行了。同时他的小说中还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直面现实的勇气。

契诃夫和妻子

读契诃夫的小说,就好像看着他站在路边,微笑着对走过的人说:"你们可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

契诃夫的所有作品已经全部被翻译成中文,其中一些优秀作品,如《变色龙》《套中人》《万卡》,还被选入小学和中学课本,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