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首凄凉的宫怨诗,古代女子后宫失宠,会面临怎样的悲惨人生?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 ◆ ◆
内容来源 | 古典诗词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描写空闺怨妇,后宫失宠的生活,在古代诗词中也是一个热门题材,实际上不光中国人如此,国外也有这样的情感,不一样的是,中国古代的这种“怨妇”情感的表达,往往是很表面的,在词句外表的深处,往往含有更深层的含义。
又题洛苑梧叶上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这首诗的作者是“天宝宫人”,什么意思?就是唐朝天宝年间一位皇宫里面的没有姓名留下的普通打工人,根据诗意推断,这位打工人肯定是个女性,也就是最卑微的宫女。不得不感叹,唐朝果然是诗歌的国都,一个没资格留下姓名的小宫女,竟然能写出这样的诗,“又题”,再写一首,说明她还不止写了一首诗。
这就是一首诗意非常简单的宫怨诗,说梧桐叶尚能随着宫廷中的流水,到高墙外面去见识更大的世界,而我只能一辈子幽居在禁宫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被压抑和苦闷笼罩,甚至还不如一片梧桐叶自由精彩。
没什么深刻的含义,就单纯的愁和怨,但情感十分真挚,所以读来也让人动容。
《团扇诗》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相传为汉朝班婕妤失宠后所作,也是感情非常纯粹的一首宫怨诗。当年班小姐姐也是得过宠的美人,可是赵飞燕姐妹入宫后一切都改变了,班姐姐不仅失宠,还屡遭迫害,在绝望伤感中,她写下这首诗。
团扇是什么呢?夏天炎热,需要扇子纳凉,到了秋天扇子就被抛弃了,所以以团扇自比,就说自己被抛弃的境况,这首诗的影响非常深远,唐宋时期一说到宫怨,十有八九会把班姐姐拿出来说事,并且自《团扇诗》以后,“团扇”就被赋予了特有的意象,用来象征红颜薄命、佳人失时,大家都很熟悉纳兰那句诗:“何事秋风悲画扇”,典故就来自于此。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天宝宫人写的是自己,唐朝实事,班婕妤写的也是自己,汉朝实事。王昌龄这首《春宫曲》则有所不同,未央,是未央宫,汉朝的皇宫;平阳歌舞,是卫子夫。汉武帝因为宠爱卫子夫,废掉陈皇后,这首诗表面上说的就这么一件事。
更深一层,王昌龄实际上是借古讽今,借汉讽唐。唐玄宗在位时期,因宠幸杨贵妃,也做了不少荒唐事,因此,这首诗相比前两首诗,更有一层讽喻的味道。全诗写怨,却不见一个怨字,全诗写汉宫,却处处是弦外之音,王昌龄毕竟是大诗人。
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这是李商隐的一首诗,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宫怨诗。李商隐是一个男性,但这是站在女性角度写的诗,从宫中嫔妃得宠失宠的过程,来反映她们的悲惨生活。你知道,李商隐的时代,正是牛李党争最激烈的时候,李商隐作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悲剧,对朋党的感触自然会比其他人更深,所以他写这首诗,是借用宫中嫔妃,来暗喻朋党,妃子们会今日得宠,明日失宠,你们朋党争来争去,不也是一样吗?李商隐在讽刺朋党之争的同时,也暗暗地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情感。
像王昌龄、李商隐这样的宫怨诗,就是具有更深层含义的,包括其他一些闺怨诗,著名的比如朱庆馀那首《闺意》,其表达的思想都是一样,要么讽喻实事,要么抒发自己的悲慨,所有诗人都选择了用女性的视角,来表达男性的情感。在表达女子失宠的同时,无形中流露出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慨。
你看前面举的四首诗,前两首是女性之作,表达的感情就非常纯粹,因为在封建时代,女性的地位就只能相夫教子,她们所有的情感也就只能是“弃妇的悲哀”,男性则不一样,男人要学而优则仕,要用自己的才华去治国平天下。
一旦男性在仕途中受冷眼、被轻视,出于强烈的自尊心,内心有再大的悲哀,再多的不干,也不能直接写我好想哭,所以他们就必须戴上弃妇的面具,站在女性的角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更符合中国人含蓄的特点。
———— / END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