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60000元奖金?——“行者杯”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随笔大赛颁奖典礼侧记
无论您远走何方
谁拿走了60000元奖金?
——“行者杯”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随笔大赛颁奖典礼
概况:从2000篇到32件
2018年11月15日,公众号“刀说话”和“行走拓宽世界”先后发布《“行者杯”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随笔大赛征稿启事》。
发起这一征文活动的,是全国生命化教育课题组、全国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项目组委会、爱飞翔乡村教育上海组委会等单位。
征稿启事中,有“六万重金”的说法,独家提供全额赞助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理事长余年初先生。
除“中国十大民办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MBA客座教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等荣誉外,他自己也热爱写作,尤其是散文、随笔写作,时常在自己的公众号“余声余语”中更新推送。
按组委会的说法,“该项赛事旨在进一步激发教师写作热情,鼓励教师重新面对和梳理自己的生活,以随笔写作的方式,重新思考和发现自己的课堂和学生,与更多同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到2019年3月31日的征稿截止时间,本次随笔大赛共收到邮件1600余个。除教师自由投稿(包括一人多篇)外,还有一些学校及教师团队集体投稿,如“于洁沙龙”、“诗意语文工作室”、“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作协”等,稿件总数近2000篇。
按照“征稿启事”的要求,组委会工作人员对这2000篇稿件进行全面筛查后,初步遴选出427篇稿件,并对这427篇稿件进行匿名、编号处理,然后提交给5位初评委审核。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审核,5位初评委共选出了各自觉得质量较好的稿件297篇。组委会综合初评委意见,共甄选出75篇文章提交给终评委——这75篇文章,都至少获得了两个初评委的共同认可。
5位终评委经过近一个月的认真审读,反复权衡,最终,按照“征稿启事”的要求,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6名。
“糊名制”的处理,确保了整个评审工作虽然隐秘,但非常公正、公平。除了负责联系初选工作人员与初评委的谢云老师外,几乎没有人知道编号后面的作品和作者。无论负责初评还是终评的,所有评委面对的,都只有一个编号和光秃秃的文章。
换句话说,他们只面对文字本身,就像“中国好声音”的评委,只面对声音。
有一个细节:直到最终获奖名单确定,组委会的谢云老师才发现,获得一等奖的一位老师,居然发送邮件时除了工作单位和姓名外,什么联系方式也没有。
谢云老师只好根据单位所在地,委托熟悉的朋友查找,好不容易才“人肉”出那位大奖得主,是山东泰安市泰山中学的王传霞老师。
2019年6月14日,“行者杯”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随笔大赛获奖名单公布。
不过,除16个优秀奖明确公布外,16名等级奖的获得者,只能看到自己的名单,一直到7月22日上午颁奖典礼前,除组委会和终评委外,几乎没有获奖者知道自己的具体获奖情况。
详情:3000字与8000元
喜欢写作的人都知道,随笔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学养和识见,眼界和格局。
而在教师专业写作的诸项体例中,“教育随笔”比“教学日志”更严谨,比“教学论文”更活泼,比“教育故事”更理性,比“教育时评”更深刻,因此更为广大教师所喜闻乐见。
但,随笔写作又是典型的“易学难工”。要真正写好一篇像样的“教育随笔”,并非易事——学养不深,难免干瘪;识见不高,难免短浅;眼界不阔,难免狭隘;格局不大,难免局促。
就像本次比赛征集到的作品,虽然整体质量不错,不少文章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但是仍有不少老师,审题能力较差,文体意识不强、表达水平有限。所提交的参赛作品,要么不符合“3000字”的基本要求,要么不符合“教育随笔”的体例要求——小说,诗歌,散文,甚至有不少教学论文、课堂实录。
对很多一线教师,一篇3000字的文章,就能得到8000元的大奖,无论怎么说,都算得上“巨额”。甚至有获奖者表示,“从未想过文字能赚大钱”,并说由此“找到了人生努力的又一个方向”。
也有参赛者对3000字的要求提出疑议,期望在今后的随笔大赛中,能对内容和字数的要求更灵活一些。对此,组委会的理解是,3000字的限定,“是期望大家能够有更大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拳脚”。
毕竟,篇幅会影响到容量和张力,要表达更为丰富的生活、更为辽阔的思考,必须有更大的篇幅。
事实上,最终的获奖作品,气象和格局都堪称宏大,能够让人从中感觉到复杂艰困的教育生活,感觉到作者对教育的深度感受,深切理解。
当然,所有评选,过程都是艰难的。尤其是到终评阶段,质量相近而各有长处的情况下,要确定获奖等级,更是让人费思量。古人曾经曰过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真是其言不谬。
而且,所有评选,结果都是残酷的。毕竟,有名额限制。毕竟,有评选标准。毕竟,近2000件作品,最终只能有32件获奖,这就意味着,其他所有作品都只能落选。
可以说,每个最终的获奖者,哪怕是优秀奖获得者,都是不容易的,都是堪称“优秀”的。
同时,无论初评,还是终评,每个评委都有各自的理解和认知,都有各自的期待和标准,尽管最后汇总时,评委们也作了反复的考量和权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获奖作品,都无可挑剔,所有落选作品,都一无是处。
所以,组委会最终发布的结果公示里说,这样的结果,只意味着“由组委会挑选的这些评委们,从所征集到的稿件中,挑选出了他们所认为的优秀作品”。
颁奖:近500名见证者
2019年7月22日,全国第五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在苏州大学实验学校盛大开幕。
而开幕式前的重磅项目,就是“行者杯”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随笔大赛颁奖典礼。
获得等级奖的16位作者均获邀请前往苏州领奖,并参加第五届“教育行走”活动。大赛组委会承担了他们的往返交通费用和在营期间食宿费用。
颁奖典礼由谢云老师主持。在简述了大赛经过后,他以“致敬奥斯卡”的方式,邀请张文质先生宣读获奖名单,从优秀奖开始,到三等奖,再到二等奖、一等奖。
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的近500名教师参与和见证了这一时刻。
让人遗憾的是,颁奖前夕,一等奖的两位得主,一个因有孕在身,一个因老公生病,均未能亲临现场领奖。
在颁发完最高奖项后,“行者杯”独家全程赞助人余年初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余年初先生首先表达了他对“教育行走”的理解和赞同。这其实也是他要做“大奖赛”的最初动因。之所以定名为“行者杯”是因为,每个教师,都是教育路上的行者。
他说:“我之所以赞助教育行走,一个是对教育的情怀,我们的老师有丰富的知识,就是没有足够的财富”,他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师们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财富。
“我为什么要赞助教育行走?第二个就是想听到真实的声音,我想看到的文字震撼心灵。发布征稿启事前我就明确倡议,只面向一线教师,因为我想听到最真实的呼喊,听到蓝天白云下的自由呼喊和沙滩上的自由奔跑!”
最后他表示,将继续赞助“行者杯”教育随笔征文,同时会对所有获奖作品结集,公开出版。而首届获奖作品集,将于2020年7月,全国第六届“教育行走”活动期间,举行首发仪式。
颁奖典礼主持人谢云老师最后勉励大家——
“只要你真正喜欢写作,真正能够写出好的作品,你文字的光芒,既会照亮自己的生活,也必定会让别人(包括评委)怦然心动。”
感言:两位大奖得主的心声
许婷,2008年毕业于海南大学获管理学士,201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获学前教育硕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幼儿园教师。
获奖作品:《逃离与回归——一名教师的内心独白》
获奖感言——
得知获大奖的那一瞬间,我像被什么砸中了一样,耳边仿佛听到了“嘭、嘭、嘭”的声响,那一定是被巨额奖金“砸”中脑门的回声。非常意外、非常惊喜!首先想到的是感恩于默默付出的张文质老师、刀哥等等无数的幕后英雄。我想,他们费劲心思地把一线老师们推到前面是为了什么呢?答案在我们心里,虽然不说,但永远记得!
当兴奋慢慢退却的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自己的教育之路时,我感到羞愧不已,正如一个朋友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之前也有很多“事故”。
每个教育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将自己并不成功的教育故事公诸于世,有何价值可言?我想,每个人都生而困顿、行走艰难,任何时候,都不能太高看自己,也不能太低看自己。在“行走”的路上,若能坦诚相见、相互观照,我们之间会增加几分心心相惜的怜爱和相知,更易结伴而行;若结伴而行,凭着每个人内心的零星之火,互相照耀、相互取暖,就能不惧荆棘,走出康庄大道。
行走是美好的,只要开始,就不会结束……
王传霞,女,54岁,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先后荣获泰安市教学能手,泰山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市直优秀教师,市教学先进个人。曾多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
获奖作品《把年龄放在身后》
获奖感言——
喜欢单肩背一个白色帆布包:布料厚厚的,质地软软的,容量大大的。这布包是一家书店赠送的,两三年了,爱不释肩。平常日子,放一本书,一支笔,一个小记录本,偶尔再放点可解馋的,走走山路,攀攀高崖,看看云行,听听鸟鸣,俨然自己是行者。
看到“行者杯”征文启示时,已经是2019年3月28日。“行者”两字直击我2017—2018年的酸辣生活,站在54岁的台阶上,回望自己的那段日子,沉思、激动、感奋,还有一些无奈和伤感。所有这些,凝于笔端,也算是对“行者”的阐释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者,都在背着各自的行囊,苦练七十二变,笑谈八十一难,揽取自己的人生经典。
降落
据说,转发的人,
不仅手有余香,而且心有亮光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