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法】谈“内功”与太极拳入门

拳谱上讲“神如捕鼠之猫”,应是强调以下三点:

什么是内功?一言以蔽之,有内劲的体内功夫叫内功。

从外动到内动,要经历体内逐渐有气的流动感,再到内气通达全身,进而内气能自然应用于全身而形成的功夫,可以称为内功。

内功有不同的功法。

节节贯串的动,逐渐成了内部的流动,形成内流。内流,有通不通的问题、速度问题、通到哪儿的问题。体内有14条线,这14 条线是否通畅,反应是否及时,是否可任意通、随机而生,是4条道还是8条道,内运能量的大小,等等,反映这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能力,就叫内功。使得多了,运得好了、畅了、快了、容量大了,大小变化自如了,就是内功好。太极拳练的这种内功,还要求与外动的配合,配合好了,就叫内外相合。主观的少了,自然而然,条件反射出来,随机而生就叫相随。所以能“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就是太极拳入门了。

如果没有“内”,只有外,谈不上太极拳入门,还在门外,因此首先要学的是内。外好学,看得出摸得着,内就看不见,但放大了可以摸得着,收小了,摸也摸不着。必须有明师指点,“喂”你,这叫“喂劲”,喂出内劲来。这里的明师不是名师,因为许多明白的老师并不一定有名。这是传承问题,还有学生追求的方向问题。如果学生不想学内的东西,老师教你干嘛?教也教不会,教会了你还认为是自己聪明学来的。当然老师不教也是问题。

内动和内功,是指体内功夫。什么是体内功夫?体现在哪些方面?又怎么练出来?下面我要讲的就是这三个问题。

内功太极拳是不是练好了,不是看外形拳架打得漂亮不漂亮,打得慢不慢,架子低不低,主要看有没有内功,这是可以检验的,而且学者可以相互检验。

我举下列几种方法,大家可以相互试试,自己检查一下。

一、松

1.(两人)手能否自然落下。

2.随人所动。

二、通

1.会不会跳。

2.搬拦捶。

三、能不能后发先至

1.无极桩。

2.撑抱桩,手挥琵琶。

四、内劲练法

1.打拳能否合着打。

2.有没有飘起来的感觉,如脚踩荷叶,或踩在舟上,“犹如悬在空中”。

3.“神龟出海”桩。

怀抱太极的练法如下:

一、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1.无极式(练上下节节贯串)。

2.双手抱丹田(练手臂松)。

3.撑抱式(开合,上下)加转腰。

二、左右抱太极

1.踩跷跷板。

吸→经三阴经到丹田

呼→命门落脚外侧

2.交叉线。

左脚大趾到右手食指。

右脚→左手。

(1)松落;

(2)转指(大指到小指);

(3)落的途径(腿外侧)。

3.左右手通。

“提、拧、抱、落”四个过程。重点在“拧、抱”,走S 内线。

4.四条线。

(1)提;

(2)拧抱;

(3)落(上下,左右);

(4)两腿间。

三、练(左右)抱太极中的内外相合

抱太极练法,是关键、是核心、是基础,没有它,谈不上打太极拳;不会“怀抱太极”,就不算会太极拳。这“怀抱太极”,练的是走内劲,练内劲,练知己功夫。“太极拳在内不在外”,练抱太极的关键是要学会走“内动”,然后内外相合,就是上了第三个台阶,算太极拳入门了。

四、谈腰、胯、膝

练太极拳,必须把“腰、胯、膝”三个部位动作分清,古拳谱上要求“松腰、落胯”,或简单说“松腰、松胯”,其实确切地讲要“活腰落胯”。现在很多人不会“松腰松胯”,以下蹲、屈膝来代替,这样一辈子也练不出太极功来。屈膝跟松腰胯完全是两回事。

1.练活腰。

坐凳子上练,分清腰胯的不同,转腰、活腰,胯不动、腰要活,不能用力,一用力就死了。

2.练落胯。

通俗地说,如把屁股坐下去,坐在板凳上。

3.站着练。

注意转腰时,胯不能转,胯一转就夹裆了!裆要开。

4.练云手。

上述抱太极动作,加转腰就成云手。注意胯不转。

肩要开,开肩才能涵胸,才能力由脊发,开肩可以活动腋淋巴,提高免疫力。

膝不要蹲,要蹤,“蹤之于膝,着力点在膝上面,大股前节有力”,练大腿股四头肌,保护膝盖。

陈耀庭,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我国知名化工材料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世纪50年代初跟随牛春明学习杨式老架,60年代到北京,跟随吴式太极拳名家刘晚苍,学习吴式太极拳及推手十多年,70至80年代跟随高占奎、朱怀元学习汪永泉传杨式老架。曾受到老一辈大师吴图南、杨禹廷、王培生、孙剑云、郝少如等人的指教。现任北京汪永泉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