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陈云鹏:【​也说诸葛亮的“私心”】(散文)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也说诸葛亮的“私心”
文/陈云鹏

史书载:诸葛孔明本南阳村夫,躬耕垄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得岳父黄承彦、好友徐庶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等多人炒作——“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二十七岁遂被刘皇叔三顾茅庐,请于军中,委以重任。称其“吾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而孔明呢,也确实不负众望,下车伊始,即建奇功。火烧新野,使夏侯惇闻风丧胆;舌战群儒,让江东人噤若寒蝉六月渡泸,七擒孟获俯首称臣;三军效命,四川天府收归版图。但是,尽将“伏龙凤雏”收于囊中的蜀汉政权最终非但没有光复天下,反而丢掉了赖以活命的巴蜀之地,千古以来让多少有识之士扼腕长叹!但是开卷浏览,静坐长思,又觉得情非偶然,实出必然。所以然者何?历史学家说是天命使然,非战之罪也。籣亭以为,天命有归,话是不假,但人事不逮,非诸葛孔明而谁?先主在时,言听计从,当得半个家;后主登基,名为“相父”,已当多半个家。从先主到后主,一直是蜀汉的决策人物,权力核心。蜀汉政权由盛而衰,除去凤雏这个过渡人物外,诸葛孔明当承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愚以为,一是诸葛孔明自己角色定位失误,二是诸葛孔明胸怀“私心”。
角色定位失误,简言之,就是说诸葛孔明作为权力核心的决策人物,应该像织网的蜘蛛,或像训犬的猎人来为蜀汉政权规划蓝图,笼络并训练人才,而不是亲冒矢石,甘做前趋鹰犬;从而本末倒置,造成蜀汉政权的程序紊乱,人才式微。俗语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胸怀私心,好像我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实不然。虽然私心人人都有,但其影响大小与历史意义云泥有异。尤其是决定民族国家历史命运的风云人物的私心就尤为不同一般。撇过其他不谈,我们仅说六出祁山和枉杀魏延这两件事。蜀汉政权以吴蜀之战为转折点,前盛后衰。刘禅即位后,国力大不如前,正确的国策应该是休养生息,守势待时。这一点,作为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的人中龙凤,不可能不清楚,并且还有大臣向诸葛孔明苦苦规劝过,但他出于一酬盛名的私心,一意孤行,几乎是两年发动一次讨魏战争,大多无功而返;而且死前还意犹未竟,让他的接班人姜维接着干,再来个九伐中原。刘先主刘后主两代积攒的微薄家业就这么被他们逆天而动的师徒俩折腾尽净。蜀汉政权咋样灭,啥时灭,由谁灭只是个时间问题,已没有什么悬念了,这是诸葛孔明之“一私”。
再说枉杀魏延的问题。熟读三国历史和略有头脑的人不难发现,蜀汉集团中所谓的“五虎上将”,是论资排辈,是亲情政治,只是五个带兵的将才,真正有战略眼光的帅才一个也不是,只是站着听吆喝,受诸葛孔明随意摆布的棋子,赵云也不过是又听话又比较成功的一个将领而已。真正有战略眼光的是魏延,蜀汉集团中只有他对诸葛孔明的军事主张提出过异议:不能劳师袭远,应该兵出子午,轻师奇袭。并自告奋勇,愿带三千勇士前往。留意历史,知道三齐王暗度陈仓和邓艾偷渡阴平典故的人就明白,这确实是一个英明的计策。但孔明诸葛就是以道路险远、徒有伤亡难有功业为由生生地拒绝了。此后,蜀汉大军不断地兵出祁山,也就不断地损兵折将,魏延渐渐就对孔明诸葛的权威产生不满情绪,口出怨言;而孔明诸葛多次的劳师袭远、无功而返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朝野对他的忠诚及能力产生诸多不良舆论。此时的孔明诸葛,我笨想,可能对否决兵出子午这一决定又悔又恨,继而对提出这一建议的魏延就只剩下无名之恨了。生前不杀死后交代别人去杀,是一个既想报复,又不落恶名的伎俩。这是其“二私”。

再次说否决提议的问题。经过多年征战,诸葛孔明已在蜀汉集团中确立了权威,但自己仅仅是总经理,不是董事长,他无论咋样聪明能干,也得向老刘家服服帖帖,唯唯诺诺;但同时他也要部下对他服服帖帖,唯唯诺诺。魏延提出兵出子午,他此时有三大不满一是为啥我孔明没想到,却是你魏延在我前边想到了;二是如果兵出子午成功了,肯定是魏延的大功一件,风头在我之上;三是如果失败了,那是诸葛孔明的大个子在顶缸!权衡再三,还是兵出祁山的好!
自比管仲、乐毅,不亦过乎?
一管之见,仅博一笑!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陈云鹏:笔名兰亭一客。春秋诗社副社长,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理事,退休教师。先后有多篇辞赋诗文散见于刊物与网络。

推 荐 阅 读

【三秦文学】陈云鹏:【 绘画中的民族心理】(随笔)

【三秦文学】陈云鹏:【“柔能克刚”新解】(散文)

【三秦文学】陈云鹏:【第一封情书】

本期编辑:方  天

三秦文学团队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喜欢
分享
o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