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之41:兵变余波
1960年4月19日,南韩南部的马山发生四月运动,26日李承晚被迫辞职,28日乘美军飞机流亡夏威夷,李承晚从此结束其南韩的统治。
虽然11月的西贡兵变被挫败,但吴廷琰认为这背后有美国人的支持,自己没有步李承晚后尘,只是侥幸而已。尤其是美国大使劝他保持克制,实际上将叛军地位与他这总统等同。
这一事件,让吴廷琰对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剧烈转变。
事件之后,吴廷琰指责叛军背后有“西方国家使馆”以及个别美国人的支持。他的说法确实没错,虽然兵变并非美国人主导,也并非官方意图,但事件中确实有美国人确实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其一是美国人Russ Miller,参谋总长陈文敦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在兵变前数月此人曾经与他接触,鼓动他发动兵变废除吴廷琰。
其二是美国人卡维(George Carver),这个人介入的比较深。他跟Russ Miller一样都是美国民间援助团的一员,当时他是否属于CIA不清楚,但他在1967年确实是当了CIA局长的助理。而早在兵变发生前,卡维已经与阮正诗等首领相熟。
事件中他们都被驻越大使德布罗(Elbridge Durbrow)派出与双方接触,跟踪事件进展。但令人蹊跷的是两人接触叛军后,阮正诗等人提的变革要求根本就是德布罗之前给吴廷琰建议的翻版。
俺都觉得蹊跷,吴廷琰心里当然明镜似的,所以他当然就认为这兵变背后一定有美国人的参与。那么,德布罗是大使的身份,这兵变怎么可能不是美国主使?
但60年后回头来看的话,当时的美国官方确实是支持吴廷琰的,也确实没参和进去。德布罗本人,至少明面上是没有参和,而且他至死也没有承认。
但俺的看法,他恐怕就是幕后主使。道理很简单,卡维两人就一搬砖的,作为搬砖人你会主动多搬两块?傻。所以,他们一定是奉命行事,而两人是政府雇员的身份,美国在越南最大的老大就是德布罗。
至于卡维,即便当时已经属于CIA,那也是暗地里的身份,德布罗都不一定知道,而CIA是支持吴廷琰的。
就动机而言,如果德布罗成功换掉吴廷琰让南越局势稳定然后健康发展,岂不是美事一件?他是耶鲁哲学系跟芝大国际经济系科班出身,跟当年传教的悲柔类似,学以致国算是最高成就吧。虽然此事与官方立场相悖即便成功也不能成名,但这是一种满足感,而且临死的时候吐露出来还是可以青史留名啊。
当然了,这只是俺猜的。
卡维的介入没丝毫疑问,因为事败之后王文东阮正诗等人飞金边的飞机就是他安排的。而且,叛军首领事后认为自己被出卖了,于是发通缉令要他人头。
不管怎么说,卡维是政府雇员身份,参与其中对美国是蛮尴尬的,于是他被调离越南,直到1967年才以CIA局长代表的身份重回西贡。
远在华盛顿的兰斯代尔获悉兵变之后,为缓和两国关系,建议IKE召回德布罗,因为在这情况下,德布罗在南越已经没有任何形象可言。
为缓和两国关系,外交部也建议IKE就兵变的平定一事向吴廷琰发贺电,但这建议遭到德布罗反对,认为如此会长了吴廷琰的气焰。德布罗的逻辑,是吴廷琰无力约束手下才导致兵变,实属无能,所以应该下台。
这逻辑其实也说得通。
IKE没有任何动作,猜测的话,是只剩2个月时间。美国佬的最后一年任期一向被认为是“跛脚鸭”,何况这是最后两个月。所以,IKE也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吧。
所以德布罗就继续干,继续给吴廷琰施压,直到半年之后肯尼迪把他换了。
而在美国的报纸上,普遍是同情兵变,将其描绘为对吴廷琰独裁的反抗。美国本身就是搬砖人决定的国家,那么在这样的民意之下,IKE的沉默当然就被吴廷琰视为美国的南越政策已经改变。
但军方从参联会主席到顾问团老大,都是完全支持吴廷琰的。顾问团老大Lionel McGarr认为吴廷琰“在严峻的形势下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与技巧,糜平兵变,说明军方及政府对他的支持是真诚的”
这逻辑也说的过去。
参联会主席Lyman Lemnitzer认为“面对兵变,强力应对才是正解,流血无法避免时,指挥者当机立断是第一要务”,这方面,吴廷琰做的很好。
所以,从各方面来看,美国当时的政策并无改变,只是IKE没有出面而已。
留任的德布罗,则是敦促吴廷琰对兵变参与者予以宽大处理,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方力量。但这建议被吴廷琰断然拒绝,“你根本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是他们造成了流血,还欺骗了不明真相的民众”
但即便如此,政变者并没有任何人遭到处决。军事法庭对流亡金边的王文东等人缺席判处死刑;西贡逮到的19名军官跟34平民中,5名军官无罪,其余的刑期也就5~10年。
而且,这是在1963年6月判的,半年后吴廷琰兵变身死,于是所有人都放了。
这次兵变,最大的后果就是吴廷琰对美态度剧变,算是之后他屡屡拒绝美方建议的一个开端吧。